央行下一步将锁定差别存准率:定向宽松仍有空间
就在央行宣布定向降准再度开闸的次日,央行有关负责人10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态,下一阶段央行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加大相关政策参数的调整力度和频度,增加再贷款、再贴现力度,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发展。
业内人士预计,9日央行宣布对部分金融机构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也并非本轮定向调整的终结。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央行通过预调微调的手段来实现“微刺激”还会继续下去。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计,当前通胀压力小,货币政策仍有定向宽松的空间。
调整参数政策锁定差别存准率
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央行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充分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加大相关政策参数的调整力度和频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投放力度,引导扩大涉农和县域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
同时,要加强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针对性、精准度和导向力,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积极发挥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拓宽中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其中“加大相关政策参数的调整力度和频度”颇为引人注意。这里提及的政策,业内人士指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近年来,央行一直都在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机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对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有关参数进行调整。
去年第三季度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就明确提及,第三季度,央行适当加大了对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有关政策参数的调整力度,以进一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三农”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投入。
此次又在去年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策参数调整频度,由此可见差别存准动态调整将更具备灵活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而关于具体的参数指标和计算公式一直是个谜团。此前,央行副行长胡晓炼介绍,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基于社会融资总量、银行信贷投放与社会经济主要发展目标的偏离程度及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个偏离的影响,考虑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和各机构的稳健状况及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情况等。
市场普遍预计,政策参数里包括银行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状况、杠杆、拨备、信用评级、内控水平、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等。
实际上,除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外,央行政策工具箱中的“定向”工具还相当丰富。如再贷款,可在增加基础货币供应的同时锁定贷款对象及资金用途,同时引导信贷结构的优化,与 “定向降准”有异曲同工之妙。定向购买,央行通过购买国债、金融债、铁道债、住房金融债等政府支持债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债以及中小微企业公司债,提供定向流动性支持。定向放松存贷比限制,可增强对特定领域的信贷支持。定向降息,直接面向企业,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
当前,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面临较大压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能仅仅依靠短期内货币政策的定向宽松,还必须从深化改革、发展市场、鼓励创新入手。
上述负责人指出,从国内外实践来看,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阶段。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利于调整信贷结构、降低商业银行资本消耗,有利于商业银行转变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经营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丰富市场投资产品,满足投资者合理配置金融资产需求。
从国内外金融市场实践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盘活信贷存量的有效方法。截至2014年5月末,我国共23家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起发行了43单、1793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据介绍,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扎实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工作,简化审核程序,提高发行效率,适当扩大基础资产范围,丰富多元化投资群体,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试点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企业呈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位负责人指出,在融资总量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融资难融资贵更多是结构上的问题,既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发展阶段有关,也有微观主体自身、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原因。
从宏观层面看,在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资需求都比较旺盛,当资金面回归常态后,投资难以缩减,往往借助各类渠道高息融资,并对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形成挤出。
从微观和市场层面看,企业资本金不足、主要依靠债务融资,债务率持续上升,抬高了风险溢价;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存在“财务软约束”,对资金价格不敏感,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一些信托、理财产品存在“刚性兑付”,人为抬高了无风险利率。
从国际方面看,国际上发达经济体非常规货币政策逐步退出,一些新兴经济体开始提高利率,这些政策对我国有溢出效应。此外,部分金融机构由于存款竞争加剧、存在无序竞争的行为,部分金融中介收费不规范等,都是造成目前融资难、融资贵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