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企业“上岸”不好混 LED照明台企遭遇滑铁卢
一位LED台企的经销商就抱怨道:“四年前,我开始代理一家台企的产品,刚开始销售额确实挺好,但从2012年开始,市场越来越难做,业务开展困难,不仅台企的销售额在下降,我们经销商的销售额也在下降。”
②行业争相扩产,台企技术优势和产能优势正在逐渐消融。目前内地已经有超过20家蓝宝石基板供应商,数千家LED封装厂。通过过政府补贴MOCVD购置,以三安光电为首的LED上游厂商极大地扩建LED磊晶/晶粒产能。台企要想保持竞争力,台企就必须持续扩产,而且必须在内地扩产,这样才能生产出符合“本土化”标准的产品。
在LED上游领域,两岸在技术上的时间差正在缩短,过去内地LED企业比台企技术晚了一年以上,但由于许多台企技术人才被高薪聘请到内地企业,如今两岸技术差距已经缩短至半年甚至三个月,广东德力光电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监叶国光如是说。
③下游应用基本无优势。在LED下游应用领域,台企在内地基本上没有优势,不管是产品性价比还是市场渠道资源。但近几年好几家台企都通过建立自主品牌,或与内地厂商成立合资公司,发展LED应用市场。如,2010年,晶元光电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CEC集团在厦门成立合资公司,主要经营LED背光源、LED照明共两大应用产品。2013年,亿光在内地成立亿光照明管理(上海)公司,并以自有品牌产品抢攻中国照明市场。
④人才外流问题严重。四年前三安光电挖走晶元光电员工的“108好汉”事件尚且令人记忆犹新,发展至今,内地企业挖角台企人才的数量只增不减,实际上,从上游磊晶厂、中游封装厂到下游照明模组厂都有员工被内地企业挖角。在内地企业实施海外征才“万人计划”,不惜重金借用海外人才的时候,台湾科技业却实施员工分红费用化、按股票市价向股东课税等措施,“低薪制”成了留才的致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