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陷多种困境 北京两会代表建议共有产权房

  “我们的保障性住房种类多,政策边界却不够清晰,导致内夹心层和外夹心层都无法享受到基本住房保障。”在本届北京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李国在议案中开门见山地指出北京的保障房问题。近年来,保障房建设一直占据北京住宅建设的主流地位,据北京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就介绍,2014年,北京市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总量中的40%用于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30%用于自住型商品房建设,只有30%建设普通商品房。然而,在大力建设保障房的情况下,保障房仍然存在着各类问题:等待时间长、住宅环境差、配套欠缺、位置偏远、产权式保障房成投资手段。这一切,都在不断地困扰着北京的购房者,也困扰着整个楼市。

  手续繁琐轮候近4年 位置偏远质量成困扰 “我听说现在是开始办理2010年申请的那一批了,我是2011年申请的,还得等。”2014年1月,在自住房递交材料的现场,一位保障房轮候者对记者介绍自己等待限价房的情况。这不单是一个人的问题,当天,众多轮候家庭普遍反映轮候的等待时间要接近4年,而在这四年里,保障房的价格也已经涨到了4年前商品房的价格。从去年4月开始,直接申请经适房和限价房的可能性也被取消了。2013年4月,北京市颁布文件称,从这一时间后,申请经适房和限价房的家庭需先申请公租房并入住,待有空余经适、限价房,再组织摇号购买。但对于这一改变,许多购房者都表示难以接受。“这太没有保障了,我这个月租进去住,下个月一涨工资,超出条件了,立刻需要搬出来。没有安全感。”一个申请人这样说。除去等候时间过长,位置偏远、质量没有保障,也困扰着申请者。从2013年保障房建设用地的位置来看,多数位置偏远,很多都在平谷、密云、门头沟等地,不但距离城区过远,交通也颇为不便。记者实探廉租房小区时曾发现,房间的隔音效果十分不理想,坐在30平米的廉租房里,几乎可以听到周围4家人的声音。而即使发生了质量、安全等问题,一句“这是保障房,有的住就不错了”,也让业主们无可奈何。

  拟建共有产权方式 健全分配运行机制

  北京的保障房可谓名目繁多,目前包括经适房、限价房、廉租房、公租房、人才公租房的多种种类。李国认为,种类各异的保障房虽然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不同居住群体的住房需求,但同时也造成了政策之间衔接不紧密,保障房和商品房边界不清晰的现象,导致“夹心层”既不符合购买经适房、租住廉租房的条件,又没有购买商品住宅的实力。

  “我已经30岁了,很难控制自己工资的涨幅,但是一旦超过了限价房的条件就不能买,商品房又太贵了买不起。”申请人许飞说。在议案中,李国提出,“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住房刚性需求旺盛,商品房价格与居民支付能力严重脱离,土地资源极度稀缺,保障住房所需建设资金规模巨大。从这一现实情况出发,本市应取消经适房,探索建立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模式。” 北京市住建委委员邹劲松解释共有产权保障房的概念说,这一类住房是中低收入困难家庭购买住房是,可按个人与政府出资比例共同拥有房屋产权。目前的经适房、限价房和自住房都为固定比例的售后共有产权模式。这三类住房满五年上市交易时,分别需胶南70%、35%和30%的收益。邹劲松表示,共有产权的方式已在北京拟建,相关政策储备也已经完成。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