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计划3到4年完成全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土地是财富之母。对农民来说,土地是谋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投资、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要激活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权能,首先要完成对承包地的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今年上海“两会”,市人大代表、市农委总经济师王国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承包土地的确权登记,不仅是从法律意义上给了农户一颗“定心丸”,更对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及土地资源更为集约、高效利用具有深远意义。
上海去年启动13.7万农户土地确权登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这份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充分依靠农民群众自主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可以确权确地,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给予补助。
“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上海早已完成。目前,上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率达99.7%,权证发放率达99.5%。”王国忠介绍,上海接下来要做的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这项工作从2011年起在金山、奉贤试点,“中央提出要在5年内完成确权登记,根据上海制定的方案,计划用3到4年时间提前完成。”
“去年,上海9个郊区县有86个镇的236个村启动了确权登记工作,涉及承包土地42.3万亩、农户13.7万户。”王国忠表示,接下来,上海将在确权登记的基础上,鼓励承包土地有序地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的贷款试点将启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可以有效保护农民利益,更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和产权交易夯实了基础。“对金融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开发新产品的绝佳机遇。”王国忠认为,长期困扰农户的“贷款难”和农村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其根源在于农村缺乏有效抵押物;即使有抵押物,但由于抵押物的处置成本和市场变现难度较大,使金融机构望而生畏。
“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之后,通过确定资产的经济潜能并使资产具有可抵押性和一定的可交换性,形成产权完整、权能清晰、权益保障和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体系。”王国忠认为,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和可信度的增加,增强了对农村借款人的约束力,有助于降低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
贷款风险降低之后,金融机构可以创新基于农村各类资产的贷款产品,建立起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模式,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去年,市金融办和市农委已经开展了就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后贷款产品的调研,计划在郊区选择两个镇作为试点,开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的贷款产品。”王国忠表示,如果以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进行融资的试点能成功,将可充分激活这些资产的经济潜能,并增加了现代农业发展融资渠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经营规模和效率,促进土地、金融等资源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终实现农村产权改革、农业现代化和农村金融的良性互动。
确权登记后更需搭建统一交易平台
“对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土地确权登记完成后,一旦经营权可以抵押,必然会催生一系列新型的金融产品。”市人大代表、上海农商银行董事长胡平西认为,经营权作为抵押物还需要一个对称的信息平台,而且必须要能够交易。“只有经营权能够交易,才能够作为抵押物。否则,没有对接的对象怎么抵押?”
市人大代表、上海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主任厉明也关注到了农村产权交易缺乏统一市场的问题。
2009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组建成立。同时,奉贤区、金山区分别组建了上海农业要素交易所和上海农业产权交易所,作为上海农交所的两个专业市场。一直以来,上海农交所的业务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运营,业务内容主要为市郊区集体产权交易;上海农业要素交易所主要在奉贤区范围内开展农产品等农业要素交易业务;上海农业产权交易所主要在金山区范围内从事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流转业务;崇明等区县的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主要通过区(县)内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
厉明认为,从此意义上看,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虽然成立多年,但上海农村产权要素并没有完全或真正实现在全市乃至更大区域内流转与配置。
厉明表示,相比国内其它省市农村产权市场建设,上海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明显滞后。“目前,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交易品种单一、平台功能不足,明显不能满足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各类农业要素有序流转、各类农村资源高效配置的需要。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应加大推进和扶持力度,依托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现有平台,统一规划、整合全市资源,加快上海农村产权交易统一市场建设进程。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实物资产、大型农业机械设施、涉农租赁权广告经营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进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