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维保之变 维保市场提高准入门槛

根据最新统计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国内共有电梯整机制造厂家470家,取得相关资质认证的电梯维护保养企业6560家。比如,针对电梯维保单位的责任,特设法在第45条中做了明晰,“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根据最新统计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国内共有电梯整机制造厂家470家,取得相关资质认证的电梯维护保养企业6560家。与国外电梯原厂维保占比70%相比,维保做得最好厂家原厂维保比例也只能达到30%,而一般厂家仅有10%的电梯产品能做到原厂维保。

  随着1月1日《特种设备安全法》(以下简称“特设法”)的正式实施,维保范围将重新界定、市场准入门槛将提高、原厂维保的竞争也将增强,国内电梯维保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电梯制造单位技术优势最适合实施电梯维护保养,理应成为电梯维护保养的主体。”2013年11月份出版的《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明确指出。

  重新界定维保范围

  中国电梯协会秘书长张乐祥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月即实施的这部法律的有关条款中有关电梯的条款还存有比较大的争议。

  据一位多次参与《特设法》宣传贯彻会议的电梯从业人士证实,目前争议的焦点是电梯“维护保养”和“修理”的边界问题,即电梯制造企业与维保企业在模糊边界内的主导权之争。

  《特设法》第22条要求:“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其委托的依据本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这也就是说,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的主体是电梯制造企业。另外第45条规定:“电梯的维护保养应该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据本法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即对于电梯的维护保养业务,电梯制造企业与电梯维保企业都可以自由竞争参与。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市场处协理李向阳向记者解释,假如一项业务属于修理范畴,则必须由电梯原厂进行,或经原厂委托许可才可进行,否则在目前形势下则属于违法行为。“维护保养范围扩展的越大,对于小的维护保养单位越有利。”虽然上述两条内容主要来自之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但鉴于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所以之前划分安装、改造、修理、维护保养范围的《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并未引起行业重视。

  如今,为了解决上述争议,促进特设法条款的有效实施,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电梯处对之前形成的《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整理稿)再次征求电梯行业的意见,并在征求意见的通知中特别强调“因为这个文件极为重要,望大家认真研究”。

  提高准入门槛

  随着《特设法》的实施,电梯维保市场范围变化的同时,进入门槛也在提升。

  据了解,目前电梯维保单位的行业准入门槛最低注册资金仅为50万元,这些维保单位与电梯企业的原厂维保是竞争关系,多数时间它们是在低价抢占市场。

  “《特设法》的实施,对于未来电梯维保市场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影响。”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研究特设法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新法明确电梯安全的责任主体,细化各方责任,这就意味着在之后的维保过程中,包括电梯制造厂家、维保企业、使用单位等,都会加大对电梯安全的重视程度。

  比如,针对电梯维保单位的责任,特设法在第45条中做了明晰,“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谁保养谁负责,这样一旦出了问题,仅凭低价中标,没有相应技术、人员、设备、能力的小型维保单位根本没有办法负责。”李向阳指出,新法同时明确了使用单位对使用管理的电梯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倒逼使用单位(一般是物业公司)慎重选择维保单位。“这也就相对提高了电梯维保行业的准入门槛。”

  一位对国内电梯制造企业与维保企业深有研究的资深电梯从业者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未来电梯维保单位应该利用自己的服务优势与原厂形成配合与互补。“因为随着电梯技术越来越发展,第三方维保应该提升技术进步能力,假如连制造厂家的电梯是怎么做的都不知道,怎么来维保该厂家的电梯?”这位电梯从业人士反问。

  据他介绍,“配合”就是得到原厂的技术支持,了解电梯的一些核心协议,得到原厂的认证与授权来维保电梯;“互补”就是在原厂能力比较薄弱、偏远的地方随时处理电梯维保业务,弥补原厂的不足。

  鼓励原厂维保

  电梯制造企业与维保单位的互相配合在当前不失为一种好的模式。另外,《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一书也着重指出,“电梯制造单位最有能力实施电梯维护保养,理应成为电梯维护保养的主体”。

  “电梯制造单位拥有全面的产品信息、完备的技术实力和人才资源,在维保过程中,无论是技术支持、零部件库存,还是承担风险能力等都更具有优势。”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上述负责人称,特设法的出台对电梯行业推动原厂保养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然而,电梯行业470家整机制造企业并非都具备维护保养的能力。据了解,目前大多数电梯制造厂家采取轻资产战略,将维保环节外包,自己只是输出品牌。

  但未来电梯企业上述模式将会受到挑战。根据特设法的第46条要求,“电梯投入使用后,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对其制造的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了解,对电梯的维护和保养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在维护保养和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

  假如电梯企业没有做到上述要求,特设法的第80条指出,电梯制造企业违反上述规定,将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制造单位可以采取加强培训和指导,逐步形成以制造单位为主体,其他安装、改造、修理单位为补充的电梯维护保养体系。”《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指出。

  李向阳也指出,未来永大电梯将逐步改变营运模式,“希望与专业、有规模的伙伴合作维保事业,尤其是能有规模维保其他电梯(永大以外)的伙伴,以形成规模量,不排除与中国大陆前5大电梯厂合作维保工作”。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