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澎:区别对待违建为小产权房问题探路
近日,深圳出台《<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决定>试点实施办法》,拟对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采取分类处理:对非原村民所建住宅类违建、以房地产开发为目的所建住宅类违建不予处理确认;对原村民、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整体从宽,减免罚款或者地价。
此政策一出,立即引发对小产权房地位的分歧和争议的升级。根据深圳的政策,对历史遗留违建的处理确认属于“有限确认”,仍限制流转获利、限制征地搬迁补偿标准,以使违法者难以从违法行为中获取利益。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大农村土地改革和土地流转的力度的总政策应该是一致的,但与之后两部委要求加强对小产权房的清理意见则似乎有着不同含义。
广东有三个地方是土地改革的试点城市,深圳之前主要是农村集体工业用地的流转,东莞是宅基地可以在全市流转,广州提出了地票制但没有太大的动作。这次深圳似乎又走在了前列。在国家有关部门重申对小产权房不放松的政策环境下,采取“分类处理”的措施,显然是有严有松、区别对待,更为灵活,也更为现实。
为了避免引起政策解读的分歧和纠纷,深圳方面再三声明,“分类处理”不是“小产权房确权”,但同时认为,这对历史违建分类处理的办法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长期以来,对小产权房问题,各级政府采取“鸵鸟政策”:既不承认合法,又不认真清理。结果导致全国范围小产权房盛行,据说深圳的小产权房占全市建设面积的50%左右。因此,深圳采取的措施也算是一种现实的措施,好过不理不问的“鸵鸟政策”,同时作为小产权房最多的城市对全国有个交代、做个示范。
据介绍,根据《实施办法》,原村民补偿完地价之后,可以“史无前例地获得产权证”。当然,以房地产开发为目的兴建违法建筑的,除依法拆除、没收等外,还要没收违法所得。这样就是“分类处理”的合理之处。比起一概不承认但解决不了,部分承认、补缴地价、补办手续、补办产权证显然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进步。起码终于使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小产权房问题找到了一条建议已久的、相对合理的解决之路。
毕竟,小产权房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土地管理法出台后,基本上已经不再批宅基地,而农村集体经济用地的途径较为狭窄。农村集体干瞪眼看着房地产高速发展却享受不了相应的土地增值效益,这显然不符合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政策宗旨。一方面,限制用途;另一方面,政府却可以通过征地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多少有些不公平。
深圳的《实施办法》并没有对所有小产权房一律放松,这就是“分类处理”具有普遍意义的地方。对是否有房地产开发目的的违建区别对待,涉嫌非法经营犯罪的,还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这是有松有紧,分类清晰,责任明确。
而且,即使对历史遗留违建的处理确认也属于“有限确认”,仍限制流转获利、限制征地搬迁补偿标准。因此,从法理上,可以说小产权房都是违法,这是前提,但可以“从宽”或者“从严”。
深圳的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总面积达到4亿多平方米,占了深圳市全部土地面积的一半。如果深圳的方案行得通,可以为全国效仿。如此,于法于理都算是一个合理的交待。不仅可以对历史遗留问题作出较科学的解决方案,也可为今后的违章建筑划上一个休止符,起码不再做“鸵鸟”!
(作者系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