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包袱 大胆预测三中全会后的楼市政策

作者:童大焕

尽管预测未来是一件相当繁难并且相当冒险的事情,但正确的预见往往更能够见证一个人的学识和判断能力,因此预测未来永远富于挑战和刺激,永远让人心醉神迷。其实,所有的未来都是过去和今天的延续或者变革,所有的未来在过去和今天的历史轨迹中都“有迹可寻”。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甩掉一切包袱,大胆预测一下备受瞩目的三中全会的楼市政策!

我们的“历史”从过去十年开始,我对未来的预测从外界盛传的新一轮改革具体设计者刘鹤开始。这位此前并不为大众所熟悉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对市场有着非常冷静和清晰的判断。《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是刘鹤负责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报告之总结。文章从历史大视角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粗线条勾画了两次危机大背景与表征的异同,做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观察与评论,尤其是正确地指出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所面临的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如此直面问题,非常坦诚和罕见!文章说,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民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这三座大山,政治家往往被短期民意绑架、被政治程序锁定和不敢突破意识形态束缚,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这使得危机形势更为糟糕。民粹主义承诺改变了大众的福利预期,加大了对政府的依赖,也放松了自己的奋斗决心,是效果极其负面的腐蚀剂。致命问题是,一旦大众的福利预期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很快发生逆转,并形成蔑视权威、拒绝变革和仇视成功者的强烈氛围。与此同时,超出收入能力的过度财政负债和福利主义相应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政府和民间相互影响,其破坏力在目前的欧债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过去十年,我们何尝不也是被民粹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化所深深绑架,深陷大政府主义的泥淖而难以自拔!一遇到市场波动,凯恩斯主义就大行其道,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仿佛经济是政府的提线木偶。甚至于否定市场经济的言论和行为甚嚣其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极左势力开始抬头,错误地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破产了,导致中国近年来市场化改革与开放裹足不前,错失良机。今天中国的许多问题,正是“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产物:经济上国进民退,大政府大福利主义抬头,政府债务居高不下甚至近乎失控,国有企业扩张加剧但效益降低、跑冒滴漏现象重出江湖并且难以控制。蔑视法治、仇视民营企业家的舆论氛围抬头,搞得民营企业家人人自危,移民潮加剧。

中国要继续向前发展而不是停滞和倒退,深化改革和开放就是不二选择。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关键转型期的重要会议——18届三中全会抱以期待。市场力量将重新站在中国舞台的最中央,走到哪里算哪里的摸石头过河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将是尊重市场、设立边界,建立法治环境下的信用、平等博弈。

在此大背景下,今后的中国要保持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有两个底线是不能突破的:一是经济增长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尽管这个速度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多年的平均速度相比有所调低,但在国企红利、人口红利、低环境低要素资源低工资成本红利、政府主导型经济边际效率大幅度降低等一系列因素作用下,要完成哪怕是7%的年增长率,都要比过去完成两位数的增长率难得多。如何创造更加开放的自由市场、更加法治化、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以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发展,是本届政府的重大历史使命。

另外一个底线是政府财政赤字不扩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时,应询介绍了中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情况。他说,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选择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策略,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而是采取调结构、促改革的方式稳增长,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不扩大赤字这个底线,应被视为本届中央政府必须严防死守的底线。过去那种“地方请客(无度借债)、中央买单”,中央最后通过印钞票向全社会转嫁责任的方式无法持续,变革是唯一出路。

在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农业严重过剩、服务业开放程度不够、培养服务业市场需要相当长时间持之以恒的法治和市场建设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是“以增长时间换改革空间”、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极其重要甚至关键力量。由此可知,过去那种简单粗暴迎合民粹的频繁行政调控手段将会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市场自身的调节力量。整体上的房价持续稳定上涨是主旋律。

同时,为了确保财政赤字不扩大,尤其是为了确保地方债务不致于失控,防范和减少城市和房地产建设中大规模铺张浪费的“鬼城”、“空城”现象,自下而上的约束力量就变得极其重要,土地市场的自由支配权、交易权有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回到民众自己手里。房地产的银行去杠杆化也将得以加强,当下出现的“贷款难”将有可能得以持续,而不一定是一时之景观。

这种情形下的楼市攻略,信市场而不是信市长、信规律而不是信规划应该成为开发商、买房人和投资者的不二法门。“人聚财聚、人散财散”的城市化和楼市规律,是每一个与此相关的人们都要认真思考和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