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业股价速跌大股东火线增持
6月19日,佳兆业大股东郭氏家族火线救市,耗资396.6万港币增持公司200万股,以此提振其它股东和投资者的信心。已有消息指出,佳兆业正转战一线城市,发展迟缓的成都区域正在因为货源不足而不得不面对成为集团边缘配置角色的危险处境。
佳兆业股价出现了长期加速下跌趋势。
猛掏腰包
佳兆业郭氏家族再成救火队
6月19日,人民网四川房地产从港交所最新信息发现,佳兆业集团主要股东郭英成、郭英智、昌裕投资和郭俊伟等,已经耗资396.6万港币场内增持佳兆业集团200万股。增持行动的平均成交价为1.983港币,最高成交价为1.99港币。
据了解,增持完成后,郭氏家族总共持有佳兆业30.64318701亿股,持股比例已经提高至62.36%。
不难看出,作为佳兆业集团的主席,郭英成此次增持公司的时机颇为微妙。
大智慧数据显示,佳兆业股价最近一月一直处于单边下跌状态中。自5月7日2.52港币近期最高开盘价算起,佳兆业累计跌幅已经达到了30.56%,而6月20日更是创出了两月以来的最大跌幅,达到了5.05%。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人民网四川房地产指出,作为公司大股东,郭英成增持明显是为了提振其它股东和投资者的信心。
根据对佳兆业这只股票的分析,郭氏家族此前曾有多次火线救市的经验。
2010年12月,郭英成及其家族就曾大手笔买进6651.3万股,企图挽救佳兆业上市后下跌50%的股价。
2011年5月12日,佳兆业突遭国际投资机构新加坡淡马锡折价抛售,在危难时刻,又是郭氏家族以每股2.808港元均价火线增持1240万股。
对自己的股票,郭氏家族消防队员的身份毋庸置疑。
财务不佳
佳兆业融资成本高过同行
分析人士指出,这段时间,佳兆业股价再次长期走软,很有可能与公司盈利能力恶化但又频繁在一线城市巨资拿地有关联。
佳兆业集团财务数据显示,其净利润率从2011年的17.53%降至2012年的17.33%,营业利润率则从2011年的20.96%降至20.68%,净资产收益率则从2010年的43.66%逐年降至去年的15.73%。
纵观今年上半年拿地的房企,中海最为谨慎,6月仅获土地3宗,土地投资金额20亿。保利地产其次,新增土地投资4宗,投资金额35亿。万科则获得土地8宗,土地投资金额51亿,也有所减缓。
而佳兆业则显得出手阔绰,以去年120亿的总营收,狂扫一线城市上海、广州,目前买地砸下的金额就已经逾70亿元。
众所周知的一个常识是,过高的土地投资比例必然引发投资者警觉,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高企。
数据显示,佳兆业年初发行的优先票据年利率达到了10.25%,同期,绿城中国优先票据年利率为8.5%,碧桂园优先票据年利率为7.5%,而龙湖地产仅为6.75%。
可见,佳兆业的融资成本已经在众多房企中成为“翘楚”。
回归一线
佳兆业成都区域发展迟缓面临边缘化危险
人民网四川房地产在对佳兆业资金链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京华山一曾经指出,佳兆业过于密集的融资和迫切的土地投资,源于公司正在极力向一线城市回归的战略规划。
佳兆业主席郭英成近期就曾明确表示,“2010~2011年,本集团积极拓展其于三线及低级别城市的土地储备。于2012年本集团再度专注于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的商机,以达致均衡的土地储备组合”。
郭英成透露,佳兆业未来在一、二线城市的发展可能会占到70%,仅余下30%留给三线城市。
据人民网四川房地产了解,在佳兆业2013年新增的470万平米可售资源中,珠三角地区占29%,泛环渤海地区占22%,长三角地区占14%,而华中和西部地区仅分别占16%和19%。
而在经历了全国扩张后,佳兆业于2012年已将其重心转回重点城市,去年逾60%的新增土储均源自重点城市。
截止去年年底的地区细分数据则显示,佳兆业集团在珠三角地区拥有38%的土储,在泛环渤海地区拥有35%,在西部地区则仅有10%。
目前,佳兆业在西部地区基本上处于维持状态,成都公司仅有佳兆业君汇上品、佳兆业8号在售,不多的土地储备也位于主城区外。
这样的事实,正在让佳兆业成都公司慢慢走向集团构架中逐渐弱化的边缘配置角色。
佳兆业成都公司貌似已经发现这一危险处境。前几日,佳兆业成都公司营销总监徐先生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佳兆业在成都的拿地计划一直都有,但是“有些公司太凶猛了”,一直没有好的机会。
没有机会似乎导致了佳兆业在成都区域发展的迟缓状态。
长期关注上市房企的一位不具名分析师表示,今年上半年,佳兆业在成都的项目推盘步伐极其慢,在诸多楼盘竞相出笼的促销广告中鲜见佳兆业的身影。而今年下半年,也仅有位于青羊区的佳兆业广场项目会亮相。
该分析师说,缺少货源,将直接形成佳兆业成都区域下半年销售不容乐观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