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行业:高增长下的断裂

我们倾听了电梯行业中生产、安装、维保企业及相关协会人士的声音,还让采购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所以有了现在这组专题。从这个角度而言,去年“断链子”的奥的斯扶梯,也只不过是整个行业一条小小的裂缝,它警示着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用各种措施去缝合它。

  当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安全等问题凸显,将这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四伏的危机抖落到台前时,电梯行业中人也许正可以以旁观者的口吻说,看,电梯安全远远算不上中国诸多行业问题中最严重的。

  的确,去年以来被媒体披露的一桩又一桩电梯事故,并没有吓退乘坐电梯的人们。在人来人往的地铁里,人们依然习惯性地随人流挤上扶梯,把每一级台阶站满。在动辄几十层的办公楼里,白领们不时抱怨着候梯时间过长,并在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刹有失风度地往上挤,直到整个轿厢内密不透风,电梯发出“滴滴”的过重提示音。

  事实上,即使因为种种事故也有过恐惧,他们却别无选择。在飞速向前的城镇化过程中,一幢又一幢的高楼早已取代了那些给予人们更多施展空间的村落,让人们在望高楼兴叹的同时,依赖着上上下下的这一现代性科技产物。或许还有,不知哪天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的事故。

  谁营造了“变质”空间

  一种理性的观点认为,电梯事故只是概率性事件,而且相比公路交通事故,电梯事故发生的概率要小得多。

  这种观点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如果我们满足于它的逻辑而失去探寻导致事故的人为因素,将完全无益于防微杜渐。作为行业大报,我们非常迫切地希望知道,相继发生的事故,除了所谓的概率,还有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而又应该如何去完善,才能使人们在乘梯时生命更有保障。

  因此,我们倾听了电梯行业中生产、安装、维保企业及相关协会人士的声音,还让采购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所以有了现在这组专题。

  采访中,我们最大的感受是,要保证电梯的安全,生产、安装、维保、监管和检验,各环节均需恪守其责,或者说,只需要严格去遵循现有的标准和规则——即使现行的标准被指为滞后。但遗憾的是,借城镇化和房地产大开发之机而快速发展的电梯行业,种种“灵活”的操作手法却取代了遵循原则的信念和道德法则,让规范与现实呈现断裂之态。

  首先是标准与监管之间的断裂。让企业自觉地遵循标准,这显然是笑谈,追逐利润是企业的天性,如果违背标准和规范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毫无疑问这非常值得冒险。而监管的作用在此时就应该发挥出来。

  遗憾的是,监管不力,甚至监管方与企业绑在一个共同的利益体中,通过共同违背规则去获取各自的利益,正在包括电梯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中不断地上演。出了事故后罚款额度不高,违背规则的成本太低,也让惩罚的制度看起来欠缺制约作用。

  一家德国的部品企业负责人说,德国企业的道德水准绝对不比中国企业高,但是在德国,一旦出现质量事故,被认定需要担当责任的企业会被罚得倾家荡产,而且信用上的污点会让企业负责人很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这让企业家们几乎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就不难解释,在国外均以品质和安全著称的各大电梯巨头们,到了国内为何会变质。与其去思考这个问题,不如问一问,是谁给了它们“变质”的空间。

  “海恩法则”的警示

  此外,过度追求业绩的增长,重销售轻施工,安装维保工人断档,也让整个行业呈现出断裂的态势。行业的增长,并未吸引劳动力进入,相反,安装维保工人酬劳不高,工作强度大,地位一再下降,让很多早期进入这个行业的熟练工退出行业,补充进来的劳动力持续不足,并且技能低,让安装维保行业水平不进反退,这让在保证电梯安全中非常关键的安装维保环节,百病丛生,忧患重重。

  采购方与供应商地位的不对等,则让厂家和供应商倍感无奈。甚至有厂家哀叹道:“电梯已经是白菜价了,你们就不要再压价了。”对于所有的供应商而言,情况均大致相同,甲方长期习惯一再压价,竞标各方相继降价,恶意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率,供应商往往会采取非正当操作的方法,利用甲方不够专业的弱点,降低配置要求。

  一些企业曾经提出的“阳光采购”法则,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则毫无可以实施的土壤,只能沦为空谈。目前取决竞标是否成功的因素,依然是关系和价格占据上风,品质和安全只能退居其后。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由于大部分工程的电梯采购方和使用者是分离的,很难要求采购方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去进行采购,在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之下采购的电梯,很难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比如,为了提高建筑的得房率,采购方会降低电梯设置的数量,而忽略掉使用方候梯时间这一重要的因素。

  角色缺位,无法在采购中发挥任何话语权,导致使用者对电梯的了解程度少得可怜,乘梯安全的知识也较为空白,凡此种种,都有可能在某一天成为电梯事故的推手。

  在安全领域赫赫有名的“海恩法则”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在电梯行业,则有人预言,这几年行业的快速发展,埋下了重重隐患,这一阶段被安装运行的电梯,问题将在10年后集中爆发,届时的事故率将会不断增加。

  从这个角度而言,去年“断链子”的奥的斯扶梯,也只不过是整个行业一条小小的裂缝,它警示着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用各种措施去缝合它。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个关于电梯行业的专题或许显得有一些负面,但是,揭示问题,并非出于打击行业的目的,而是希望引起相关方哪怕一点点的反思和作为,以此来推动各个环节的进步和行业自身的完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电梯的使用方,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