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现在是建保障房的最好时机”

提要:"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低迷,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不高,对政府来说,现在是建保障性住房的最好时机。"在8日上午召开的2012年全省财政经建工作会议上,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武涛如此分析,以鼓励山西省各地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民生。

  武涛在2012年全省财政经建工作会议上分析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低迷,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不高,对政府来说,现在是建保障性住房的最好时机。"在8日上午召开的2012年全省财政经建工作会议上,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武涛如此分析,以鼓励山西省各地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民生。

  武涛称,住房是民生之要。目前,人民群众的"衣、食、行"等问题已基本解决,唯有"住"的矛盾仍很突出。政府对无力通过市场解决基本住房问题的居民给予保障和支持,是国际通行做法。发达国家住房保障覆盖面通常在25%-30%以上。目前,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还不到城镇家庭总户数的10%,相当多的住房困难群众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之所以说现在是建保障房的最好时机,武涛认为,眼下世界经济形势低迷,各国投资放缓,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导致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也"放下了身段",这样一来,建筑成本随之降低,政府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资金压力就会减小。再过几年,国际经济形式发生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到那时,再想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恐怕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山西省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实施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使全省城乡中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十二五"期间,山西省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23.11万套,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100.7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2.33万户,并通过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对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形成相对完善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力争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以上,让全省城镇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在武涛看来,建设保障性住房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还对拉动内需有重要意义。"对住房困难群众来说,只有实现"住着有其屋",才能将手中的资金拿出来消费。因此,保障性住房在满足居民住房需求之后,客观上扩大了消费,拉动了内需。"

  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内容中,需要政府投资的共有九类,分别是廉租住房货币化补贴、廉租住房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国有垦区棚户区改造、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去年,中央补助山西省廉租住房中央预算内投资14.816亿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68亿元。省级安排廉租住房配套资金4.248亿元,农村危房改造省级补助1.2亿元。2011年,山西省实际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45.8万套,开工率为114.1%,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2012年,省财政将下达廉租住房资金中央补助及省级配套资金20多亿元,其中15.53亿元拨付给大同,占全省的75%。这充分表明,省级重点支持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有积极性、能够落实配套资金且能够完成建设任务的市县。

  亮点1

  前四月 全省财政揽金近千亿元

  今年1-4月份,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979.9亿元,同比增长25.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39.4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在全国排位靠前,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在这喜人的成绩之下,也隐藏着一些近忧远虑。近忧是,一季度,山西省经济主要指标同比增速有所放缓,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均有回落,进出口总额下降25.3%;工业企业效益增速明显下滑,煤炭行业利润放缓,冶金、焦炭、电力全行业净亏损。

  远虑是,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高度集中,财源结构单一。全省三大产业中,工业占比过高,占GDP比重超过50%以上,而工业则集中在煤炭、冶金、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这些产业占到全省工业经济的80%以上。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单一的产业结构造成了单一的财源结构,导致山西省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不稳定、易波动,影响到山西省经济和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亮点2

  今年底 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

  这是一件山西省农村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确权发证。按照要求,今年年底,山西省要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三年内完成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

  省财政厅将拿出7.09亿元,解决农村土地所有权测绘、宗地统一编码补充调查、村庄调查测绘、土地登记信息数据库建设等。

  亮点3

  2012-2016年新增150万亩耕地

  为保障山西省"十二五"期间对项目建设用地的需求,省政府决定,2012年至2016年,按照每年30万亩的任务,完成150万亩新增耕地建设任务,以确保"十二五"期间150万亩建设占用补充耕地指标的落实。

  2012年全省的耕地开发建设任务为30万亩,其中国家将下达山西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15万亩,此部分耕地开发由用地单位按照耕地开发的实际费用出资解决。剩余15万亩的耕地开发任务,省财政筹措30亿元建立耕地开发专项资金,专项用于15万亩的耕地开发。开发出的耕地指标,进行全省平衡,用于重点工程建设或调剂市县使用。调剂市县使用的耕地指标按照每亩不低于2万元的价格,通过市场运作方式进行出让。其土地出让收入全部上交省财政,用于补充耕地开发专项资金。

  亮点4

  2.7亿元 建设城市污水管网

  2011年,中央支持山西省管网资金3.8亿元,全省已新铺设完成污水配套管网约540公里,污水配套管网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2012年,中央财政已安排山西省第一批管网资金2.7亿元,将集中支持黄河、海河流域县及重点镇污水管网建设,对其他地区污水管网建设实行以奖代补。

  本报记者 兰玲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