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空调陷入用人困境:一边裁人 一边招人

提要:但环球企业家从多个信息源得到的消息是,美的集团从去年11月开始对下属日用家电集团和制冷集团进行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滨向《环球企业家》表示,裁员现象短期是对经济周期的应对,长远看是中国转型的普通现象。

  “一边裁实习生,一边招实习生”

  2011年9月,本科毕业没多久的沈超(化名)在学校里看见了一幅标语:“人力资本是美的第一资本”。不远处的会场里,时不时传来“本科年薪6至8万……我们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海尔……”的话语。沈超和其他几名同学于是决定参加美的校园招聘,并在2011年10月正式进入美的日电。与他同期到达的不乏哈工大、中南大学的学生。他们有的放弃了保研,有的放弃了去银行工作,“2000亿,再造一个美的”的梦想足够让他们心潮澎湃。

  但一个月后情况急转直下。2011年11月中旬,沈超的所在部门经理口头通知他进入裁员名单。与沈有同样遭遇的美的环境电器员工小陈表示,虽然美的赔付了一个半月的工资。但大多数毕业生都租了房子,这点钱远远不够。更何况,现在招聘单位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基本不要。沈说:“现在又不好意思把实际情况告诉爸妈,生活很艰难,心里很搓火。”尽管如此,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沉默。他们担心即便去闹,也没有结果还会影响到他们未来找工作。但直到如今,沈超同去的70名毕业生仍未找到工作。

  事实上,从2011年7月开始,在美的集团内部刊物上,开始出现何享健提出的关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战略转型”的字样。据美的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做事很快,不换思想就换人”。在去年中的几次例行总结大会上,美的集团已传出决定变革的信息。当年7月下旬,美的日电召开了由经销商和直营分公司经理参加的400多人的大会。在会上,由总经理亲自给大家讲解集团“退耕还林、退湖还田”的意图,开完会马上进入实施阶段。这也意味着裁员势在必行。

  但美的在补偿金发放标准上的不统一,导致愤怒的情绪迅速在网上蔓延。自去年裁员开始,被裁的员工自发组建了3个“抗美自救”QQ群。据一位网友介绍,群友里没有拿到补偿金的不在少数。原因是,美的下属单位自行制定标准。

  遭到诟病的还有美的在裁员中的粗暴做法。黄莺(化名)在美的精品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工作9年,据她透露,2011年10月,她的两个同事因不接受裁员或强制调岗而跟领导发生争执。第二天公司发出通告贴在大门口,还附有照片说,已经自动离职的不许进公司。黄一直心存侥幸,但12月底她还是接到主管的口头通知。黄有两种选择,要么从财务岗调到生产线上去,要么离职。黄说,领导对此的解释是:在美的上班,三分靠技术,七分靠关系。在其力争下,最后公司赔付了她9个月的工资。

  更大的疑问在于实习生的使用上。“美的一边裁实习生,一边招实习生。”据美的内部员工透露,美的制冷新一轮招聘实习生的计划已从2月8日开始,实习期从3月5日到5月。一位已进入实习名单的学生想退出实习,却被告知需交纳5000元违约金。有人在网上发贴质问道:“为什么此前裁实习生美的就没有违约呢?美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如此蛮不讲理!”

  对于此次裁员风波,美的集团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黄晓明称:“集团没有明确裁员计划,是由各个产业集团自主决定调整规模和方式。”黄表示,美的集团一直关注调整转型,推动组织创新和结构调整。为适应未来发展要求,这次是集团主动推动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组织架构会有改革,相应的人员也会有调整。

  但美的官方的说法似乎不能服众。夏飞说:“去年大批被裁的主要就是销售人员,所谓的‘退耕还林’—把仓库和销售团队还给经销商根本不存在。现在轮到后台和一些经理级的人了,比例大概为30%。”

  此次裁员风波不禁让人想起2008年。当时有消息称,美的制冷集团洗衣机和冰箱部门裁员约10%。不过,一位此前离职的美的制冷集团的中层员工认为,两次裁员性质有所不同。“2008年的那次裁员,美的规模扩张的战略方向尚未改变,所以当时裁员的规模也小很多,主要是为了应对2008年的经济环境。而这次裁员是美的一次战略上大的调整,因此调整不仅限于小家电营销体系。”一位美的内部人士表示,“以前美的规模扩张较厉害,去年初美的集团进行了一次内部检讨,集团高层认为规模扩张已经不是主题,应该以提高毛利率为基础。”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