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平:不平坦的2011 最坚韧不拔的理想主义者
这是多事之秋的一年。受严厉调控和高负债率的影响,令其领导的企业多次陷入“风波”,“被破产”、“被收购”谣言不断。他始终淡然处之不改其志,丝毫未降低产品的标准,坚守着造“高品质”房子的理想,创新代建业务让更多人住上品质房。因此,被评为 “2011最坚韧不拔的理想主义者”。
多事之秋
2011年,随着以严厉“限购、限贷”为核心的严厉调控再度来袭,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企存货量大幅攀升,销售回款步步收紧,再次将“高负债率”的房企推上了“风口浪尖”,宋卫平及其绿城首当其冲。
对于宋卫平来说,这一年就是多事之秋的一年。2011年9月中旬,一则“海航收购绿城”的消息再度风传,此后,绿城中国发布公告澄清,并无此事。“收购门”余波还在扩散之际,短短数日后(9月21日),外媒便披露了一则“绿城信托遭到了证监会调查”的消息,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业界普遍质疑其资金链已经紧绷。翌日,包括绿城中国在内的“内房股”开盘即跳水,绿城中国的跌幅高达16.2%。在此情况下,绿城中国于9月23日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澄清。宋卫平亦公开表示,绿城活下去一点问题都没有。
连系到2008年的“危机”,随后,有消息称,绿城中国此次“闯关”有可能像此前复地集团一样,从香港证券交易所退市。而绿城中国则发布公告,予以澄清,并未有任何退市的打算。
绿城中国二度受困,只因不断攀升的负债率。实际上,与其他企业一样,在房地产业“大牛市”里,绿城中国的模式也很简单:先跑马圈地,以土地为抵押,在资本市场圈钱,然后快速周转变现,变现后再次圈地。此模式以杠杆效应为支撑,需要填补不断扩大的资金“黑洞”。
在形势逼迫下,宋卫平只能另辟蹊径,携绿城中国开始大规模走代建道路,是宋常说的“做长工”;除此之外,亦开始变卖项目,进行自救。
坚韧不拔
在地产界,大多数人喜欢用“偏执”来形容宋卫平。其实,在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与其说他偏执,不如说这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绿城的毛利率在行业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因为在打造产品时往往不惜下血本。在绿城集团,一个项目赚钱赚少了不会被“撤掉”,但质量出了问题肯定会被“拿下”。在宋卫平看来,房子“是有身段、有表情、有美感、有艺术、有生命的”。据说,绿城集团的项目负责人大都害怕宋卫平亲临现场,因为“他总能看出不足来”。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某项目的房子造好了,外立面的石材也都挂起来了,但宋卫平来了一看,发现墙面的石材色差有点不均,结果他下令将整面墙敲掉重来。
面对2011年各种质疑及传闻的突然来袭,宋卫平依然泰然处之,并在11月2日的千字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其仍是那个坚持理想的人。他称“绿城仍然要坚持我们的理想,为城市创造美丽……我们依然以绿城三万员工为后盾,不论明天风景如何,都鼓足干劲,做最有耐心、最努力、最持续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