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户煤矿棚户区居民明年搬新楼
棚户区改造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措施的具体体现。沈北新区在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中,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集中安置、分步实施”的原则,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建成具备完善生活、居住、休闲功能为一体的煤矿棚户区居民安置小区,完成全部改造工程。
“明年6月,咱就能住上宽敞的楼房了!”12月7日上午,沈北新区清水台街道清水社区居民王金安又到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走了一圈,看到由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30多栋楼房已经封顶,王金安乐得合不拢嘴。
“咱这片平房有的用脚一踹都能倒!”王金安的家住在1957年问世的清水棚户区内,在“小、低、密、旧、污、脏、险”的环境里生活了40多年。“这里下大雨出不了门,路窄得连车都开不进去,上厕所得排队,还总停水,做饭、洗澡都困难,”王金安说,他与邻居们盼动迁都盼了几十年了。
要动迁喽!2011年,这喜讯像长了翅膀儿一样飞进了王金安的耳朵:沈北新区将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作为继新城子火车站前棚户区改造之后的又一重大民心工程,在清水台街道启动了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两年内全部煤矿棚户区居民都能搬新家。
19亿元投资吹响棚户区改造号角
平房密度大、建设使用年限久、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房屋质量差、交通不便、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在人们的心目中棚户区有着这样的“定义”。
煤矿棚户区改造,一个让人感到沉重的话题,也是沈北新区的“历史之痛”。
沈北新区煤矿棚户区主要分布在清水台街道六个社区,有居民7609户,人口1.7万余人,现有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是目前辽宁省面积最大的棚户区。这里的居民绝大部分是下岗职工、低保户,没有条件改造房屋,更无力购买新房。
“再不能让老百姓住那种房子了!”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认识到,实施煤矿棚户区改造,是今年省市保障性住房的重点工程,更涉及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1年,沈北新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工作小组,出台了《关于煤矿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决定在清水台街道新建沈北新区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居民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棚户区居民回迁住宅47万平方米。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今年沈北新区完成3300套、20万平保障性住房封顶建设任务。明年6月,确保3300户煤矿棚户区居民搬进新楼。
这项沈北新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百姓最多的惠民工程投资需19亿余元,除了中央、省、市扶持资金和居民出资外,沈北新区自筹资金近15亿元。这么大的投资,钱从哪里来?沈北新区副区长孙兴武介绍,为让老百姓“住得起、住得好、住得早”,沈北新区在争取省、市支持,申请银行贷款的基础上,坚持用发展破题,大力做强主导产业,抓项目、抓税源,壮大体量,实现对棚改工程的财政倾斜。同时,创新思维,推动市场运作,积极招商引资,寻求热心民生、实力雄厚的开发公司作为合作伙伴,采取“公司垫资先开发,建成政府再回购”的模式,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阳光拆迁”政策透明过程公正
棚户区改造中,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拆迁。
“开始时,我们还担心被骗,也担心盖的楼质量不好,但了解了政策,看到了盖得像商品房质量一样的楼房后,咱心放到了肚子里。”王金安说。
“这次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因此所有政策都向百姓倾斜。”孙兴武说,沈北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坚持“依法运作、阳光操作”,抽调专门人员深入棚户区,挨家挨户宣传政策,解答问题,解决拆迁面临的困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在对泥沟堡村整体搬迁前,先行对该村实行信访稳定社会风险前置评估,体察民心,顺应民愿,将不和谐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结合前置评估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制定补偿办法,切实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在拆迁实施过程中,实行完全透明的阳光操作,将群众关心的焦 点环节全部公示,短时间内完成了搬迁任务,有力保障了棚改回迁楼如期开工。
沈北新区还特别出台了《棚户区拆迁安置办法》,制定了一个个与棚户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惠民政策:对私有产权房屋的原面积部分拆一还一,对合理扩大面积部分,按照成本价购买;棚户区内的建设项目以中小户型为主,向中低收入者倾斜;对被拆迁人按国家标准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
为了解除煤矿棚户区居民的后顾之忧,沈北新区在就业、保险等方面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减免部分采暖费和物业费、公益性工作岗位优先录用、办理养老保险等。同时,将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纳入新建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居民安置小区整体规划之中,按照城市标准规划了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医院、公交线路、车站、休闲广场、商业街等大型公建项目,确保回迁居民能够享受到城市化的社会公共服务。
清水台新市镇又现新“亮点”
“这里每栋楼都按商品房设计、建筑,墙体全部保温。”在施工现场,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国有上市公司参与建设保障房在沈阳是首例。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南国有上市企业,一贯坚持以产品品质为核心,承担社会责任,打造精品项目的开发理念。目前该公司开工住宅楼已有39栋封顶,给水、供暖、燃气、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正在推进,市政道路工程也已完成。华发股份沈阳公司的负责人明确表示,华发将与沈北新区紧密配合,按照商品房建设标准,投入巨资为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建设最好的保障房。
为了改善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居民安置小区的居住环境,新区还将在那里建设商业网点50000平方米、社区物业用房4200平方米、农贸市场4000平方米、派出所2000平方米。同时,投资数千万元,对安置小区周边的长河进行改造,将其建成带状公园,为老百姓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空间。
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居民安置小区已成为沈北新区清水台新市镇的新“亮点”。“清水台新市镇位于沈北新区的东部,北与铁岭新台子新城相邻,南接蒲河新城,东部紧邻棋盘山风景区,西接新城子新城,是沈铁城际连接带上的重要城镇节点,人口规模为10万人,规划分为两个居住片区和两个产业片区,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孙兴武介绍,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居民安置小区居民将成为清水台新市镇的主力人群,而清水台新市镇会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撰稿 赵国清)
沈北新区区委宣传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