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保温结构节能技术及优缺点
建筑外维护结构节能技术从形式上主要分为:外墙内保温,内外混合保温,外墙外保温。其技术及优缺点如下:
1、外墙内保温
外墙内保温, 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的施工方法。其优点是:施工方便、速度快,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 操作方便灵活, 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外墙内保温应用时间较长, 技术成熟, 施工技术及检验标准比较完善。
同时外墙内保温也存在以下缺点:
(1) 保温隔热效果差,外墙平均传热系数高。
(2)“热桥”问题不宜解决, 易出现结露现象。热桥又称冷桥,热桥是指处在外墙和屋面等维护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梁,柱,肋等部位,这些部位传热能力强,热流较密集,外墙中的热桥如:构造柱,圈梁,以及楼板渗入外墙部分等,它们的保温性能远低于主体墙体部位。冬天,热桥不仅降低了局部温度,也会使建筑物耗能热量增加;夏天,热桥会使建筑物耗冷量增加;那么在采暖或空调条件下,热桥就会增加能耗。外墙内保温的一个明显缺陷是结构“热桥”的存在使局部温差过大导致结露现象。由于外墙内保温保护的位置仅仅在建筑的内墙及梁内侧,内墙及板对应的外墙部分得不到保温材料的保护, 因此在此部分形成“热桥”。冬天室内的墙体温度与室内墙角(保温墙体与不保温板交角处) 温度差在10 ℃左右, 与室内的温度差可达到15℃以上, 一旦室内的湿度条件适合,即可形成结露现象。而结露水的浸渍或冻融容易造成保温隔热墙面发霉、开裂。
(3)占用室内使用面积。
(4) 不利于室内装修,重物钉挂困难,在安装空调、电话及其他装饰物等设施时尤其不便。
(5) 不利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6) 保温层易出现裂缝。在房地产质量的投诉中, 墙壁裂缝过多、过大往往是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而且处理起来极为棘手。外墙体由于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受室外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发生胀缩,而内墙保温板基本不受室外温度的影响, 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 外墙收缩的幅度比内保温板的速度快, 当室外气温高于室内气温时,外墙膨胀的速度也高于内保温板,这种反复变化, 使内保温板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 致使裂缝产生。外墙内保温通常容易在下列部位引起开裂或产生“热桥”, 如采用保温板的板缝部位、顶层建筑女儿墙沿屋面板的底部部位、两种不同材料在外墙同一表面的接缝部位、内外墙之间丁字墙外侧的悬挑构件部位等。实验证明, 3m宽的混凝土墙面在20摄氏度的温差变化条件下会发生0.6mm形变, 这样无疑会逐一拉开所有内保温板缝。因此,采用外墙内保温技术出现裂缝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外墙内保温在技术上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外墙外保温所替代。
2、内外混合保温
内外混合保温, 是在施工中, 外保温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温,外保温施操作不方便的部位采用内保温,从而对建筑保温的施工方法。从施工操作上看, 混合保可以提高施工速度, 对外墙内保温不能保护到的内墙、板同外墙交接处的“热桥”部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建筑处于保温中。然而,内外混合保温对建筑结构却存在着严的损害。外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内温度的影响, 温度变化相对
小, 因而墙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度场内,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也相对较小;内保温做法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室外温度波动较大, 因而墙体处相对不稳定的温度场内, 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相对较大。局部外保温、局部内保温混使用的保温方式,使整个建筑物外墙主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形变速度和形变尺寸,筑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环境中,经年温差结构形变产生裂缝,从而缩短整个建筑的
命。工程保温做法中采用内外保温混合使用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比做外墙内保温的危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