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人观灯 高峰来得迟了人流车流也少了
昨天是正月十五,不少南京人都有到夫子庙赏灯的习惯。不过昨天到夫子庙赏灯的人却没有想象中多,截至昨晚10点30分,在南京市秦淮夫子庙景区,有超过40万游客涌进灯会现场。现场执勤民警最直观的感受是,今年高峰来得迟了,人流车流也比去年减少了。而这主要和昨天天气不好有关,今明两天,可能有不少市民选择错时观灯,夫子庙可能还会迎来观灯高峰。值得一提的是,灯会期间为了保障市民安全,南京市公安局领导一直在一线指挥。
5点半晚高峰
夫子庙周边竟比外围顺畅
昨日下午4点半,记者从新街口乘坐地铁前往夫子庙。此时,地铁内已挤满乘客。当地铁行至三山街站时,大部分乘客都下了车,前往夫子庙景区。记者沿途步行发现,升州路、长乐路、中华路等夫子庙周边道路的车辆通行都挺顺畅。“目前只是禁止机动车辆进入景区内,但对周边道路并未实施交通管制。”交警三大队现场执勤民警告诉记者。
5点半,全城进入晚高峰状态。记者从夫子庙乘公交朝新街口进发,让人诧异的是,此时升州路、长乐路等与夫子庙紧密相连的路段通行还算顺畅,过了白下路路口,车流量明显增多,要等两三个红绿灯信号周期才能通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时中山南路、龙蟠南路、城西干道等外围车辆反而很多。
6点50分
交通进入“橙色预警”状态
6点50分,交警三大队钱春龙副大队长的电台响起,“目前夫子庙景区内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已不足40厘米,需要尽快实施橙色预警。”据钱春龙介绍,随后,夫子庙周边的交通开始正式进入管制状态,此时实施的管制措施是,在三山街路口对所有前往建康路方向的机动车进行管制分流,从西驶来的车子往北往南分流,由南驶来的车子往北往西分流,由北驶来的车子往西往南分流。“车流量已经开始明显增加。”民警称,7:10,中山南路升州路往夫子庙方向,交管部门已对车辆实行临时性交通管制。
多重因素
使夫子庙周边车流减少
到了晚上8点左右,夫子庙景区的人流量达到了最高峰,用“接踵摩肩”来形容景区内的人流量并不为过。不过,现场民警有一个最直观的感觉,“高峰来得迟了,人流车流比去年也减少了。”钱春龙介绍,去年夫子庙景区内很早就实施了人流只准出不准进的措施,昨日直到7点,该措施都未实施。
据分析,人流车流的相对减少,有多方原因,一是前日是周末,加上许多南京市民提前知道元宵节当天天气不好,选择了错峰游玩。据了解,前天夫子庙迎来了近30万的人流,大大分流了昨日的部分人流;二是交警三大队微博从昨日一大早开始,每20分钟就会在其微博上发出一条信息,提醒车主尽量不要开车前往夫子庙景区,加上报纸、电台提前的预告,使不少车主选择绕行;三是昨日天气不好,不少市民可能会选择今明两天错时赏灯,不排除今天可能迎来一波赏灯高峰。
不少游客
昨天戴着面具赏灯
昨晚,记者在夫子庙景区内发现,和去年元宵节一样,各种可爱兔耳朵依然紧俏,有毛茸茸的,有可以发光发亮的。不仅小孩子喜欢将兔耳朵戴在头上,不少年轻人也喜欢这种小东西。不过,今年最大的一个变化是,面具成了大家游玩时的新宠。不少情侣一买就是一对,并且戴上后双双拍照留念。“戴上这个假面,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只要内心能够享受到这元宵灯展的甜蜜和幸福就够了。”顾小姐开心地说。“短短两个小时,我就卖掉了100多个,每个5元钱,挺好的。”一位卖这种“假面”的小商家开心得合不拢嘴。
灯市收摊早
去晚了买不到花灯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花灯”,闹花灯就要扎灯。每年到春节时,南京的花灯艺人就把过去一年里制作的花灯拿到夫子庙花灯市场上出售。不过,昨天正好下小雨,有些花灯艺人根本就没有出摊,一些趁着雨歇摆出来的花灯摊也因为影响晚上观灯市民的出行而提前在下午三四点钟收摊了。
“要不要啊,就这几盏了,卖完就回家了!”在观灯的人流中,夹着一些手持四五盏简易纸制花灯的小贩,看到人就兜售他们手里的几只灯。市民陈先生是带儿子出来的,也想买一盏灯给儿子玩玩,可一问价格吓了一跳,卖灯的小贩开价就是50元,就是一盏纸制的荷花灯。“太贵了!”陈先生连称,准备带儿子离开。“卖灯的摊子都撤了,其他地方买不到的!”小贩开劝说。
“他们都是些二道贩子,手上的灯还是从花灯市场批发的,趁着今晚的空子出来挣点钱!”知情人告诉记者。其实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在夫子庙买到花灯了。据一些花灯艺人讲,每年的花灯生意都是“先下手为强”,一般年初一到年初七最好卖。“十八落灯”,也就是说,2月9日之后,花灯销售就要告一段落了。记者 姚均祥 钱鸣
新闻延伸
违停赏灯被清拖 可拨打电话咨询
昨天,陈先生早早前往夫子庙,但转了半天找不到车位。陈先生便将车子违停在了建康路上。晚上8点半,玩得差不多了,陈先生出来之后发现车不见了。原来,因为违停影响道路交通,陈先生的车子已被交警清拖。昨日,还有部分车主也遭遇了陈先生一样的情形。
对此,交警三大队民警提醒,昨日下午3点开始,该大队就已对夫子庙片区开展静态秩序整治,车主若发现爱车不见了,有可能是被三大队清拖了,请致电84429833、84429843咨询。 记者 姚均祥
■相关新闻
汤圆和元宵的区别你知道吗?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民间习俗,可是最近市民孙先生在这事上有点糊涂了。孙先生是北方人,一直吃的是元宵,而到南京后,不少朋友管元宵叫汤圆。这其实也没什么,不过大家讨论的时候就元宵到底该叫元宵还是汤圆意见不一,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孙先生决定上百度搜一下标准答案,这一搜更糊涂了,是叫元宵还是叫汤圆,不仅是北方和南方的差别,还有制作工艺以及里面有没有馅的区别。那么,老南京正月十五是吃汤圆还是吃元宵,元宵和汤圆的区别是什么,你知道吗?
元宵始于何时?
在百度百科中搜索元宵,会得到以下答案。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该习俗始于宋朝。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习俗。
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关于元宵始于何时,记者查阅俞允尧著的《秦淮古今大观》,上面介绍,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形如蚕茧的原始元宵,到宋代,出现了煮糯为丸、糖为馅的“乳糖圆子”,以后品种越来越多。
而另据《南京民俗志》记载,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汉武帝极奉神灵,方士谬忌奏请祭祀“泰一”神,可消灾保平安,于是有了元宵节。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元宵节从最初的祭祀演变为隆重热烈的娱乐节庆,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了。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
■网上说法1
元宵:元宵是放好馅料后手工摇制,其使用的糯米粉是将糯米泡后再用石碾子磨制过箩,由于用的是湿粉,所以“过箩”时筛子最多只能80目,比较粗,而馅料必须是硬的,可以加入各种果料,所以吃起来有“咬劲”,果香和米香浓郁。
汤圆:与之相比,汤圆是用水磨干粉后包制,非常细腻,糯米粉可以通过200目的细筛子,包制时能放入更多的油脂,馅料也不会出现大的颗粒果料,其特点是口感更软滑细腻,速冻包装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
■网上说法2
@至和味美食团:1、汤圆用的是湿糯米粉(煮之前是黏的),元宵用的是干糯米粉(煮之前是干的)2、汤圆是以皮为主体包出来的(就是先做好皮然后往里塞馅),元宵是以馅为主体(先切好馅儿然后裹上糯米粉)3、汤圆馅水分比较大,元宵馅水分少。
■民俗专家
就元宵和汤圆的区别,记者特意采访了南京民俗专家陈济民。陈济民老师介绍,以前老南京管小的、没馅的叫元宵,管大的、有馅的叫汤圆,现在不大区别了,都叫元宵。
传说
袁世凯曾给元宵“改名”
据传,袁世凯在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想复辟登基当皇帝,但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声调在喊:“元——宵。”他觉得“元宵”乃“袁消”谐音,这不是要消灭他袁世凯吗?他坐立不安,十分恼火地悍然下令:从1913年的正月十五起,元宵这种食品只能称“汤圆”或“粉果”,但他如此避讳,到头来,元宵仍然流传不衰,而他自己却“袁消”了。
记者 盛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