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勇:2018 中国老人生活行为图谱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万勇:2018 中国老人生活行为图谱

提要:通过对老人生活作息各个方面的评价,我们看到老人的生活作息平均分中国老人只有40分。今天有专家提到生活方式在健康影响中是占到60%的,也就是说我们的遗传也好,我们的社会文化也好,我们的医疗也好,我们的气候也好,哪怕是满分,老人的健康评分最终也就是64分,何况我们其它的都做不到满分?这种情况下我们谈什么健康中国?我们谈什么中国梦,谈什么健康?对老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再继续的实施话,健康中国的梦想是没办法实现。

  新时代,全新机遇;新起点,全新视野”成为本届论坛的关注焦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借助大数据平台推动智慧养老,是本届论坛预判的未来大健康养老工作的发展方向。4月22日上午,一首悠扬的歌曲《天边》飘荡在具有百年历史的清华大学大礼堂内,在欧美同学会合唱团的优美歌声中,第十届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期间,亦伴(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运营官兼执行副总裁万勇画了“2018 中国老人生活行为图谱”。

  

亦伴(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运营官兼执行副总裁万勇

  万勇:很高兴能够受邀在这次主旨论坛上发言。我今天讲的所有内容大家都不需要拍,演讲结束以后大家的手机上马上就能收到,专心听我讲就可以。需要大家拿手机的时候拿手机就可以。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的大数据报告,叫中国老人生活行为图谱。这个是基于过去两年的服务实践积累的大数据。

  今天内容会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我们亦伴(北京)的企业责任。

  第二,图谱分享。

  第三,图谱到底有什么用。

  亦伴我们是运用人体行为识别技术做空巢独居老人巡视的企业,服务范围已经覆盖了全国国内的194个城市,服务老人64万人次,服务子女960万人次,巡视市场接近700万小时。在我们的服务体系下,子女陪伴老人的时间增加了10来个小时,子女与老人的互动增加了20万次,在巡视期间我们发现了70万起老人的异常情况,并且全部都通知到了子女和机构,避免了更多更严重的意外事件的发生。

  我们最大的老人是在北京海淀,今年97岁,离我们最远的老人是新疆的喀什地区,离北京有3972公里,服务的距离最远的在美国阿托鲁日,距离北京有一万多公里。

  我们要讲大数据有必要提到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技术叫人体行为识别技术,这个技术可以看到这个视频,我在视频里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实时还原,坐、卧、走、跑、站,这是人体动作识别的技术。左边的文字是对这个技术的很专业的描述,看不懂可以看左边的视频。

  基于这个,我们会产生非常海量的数据,我们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结构的分析,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我们的人体行为识别,人数行为数据。这里面包括三个部分:

  一个是包括基础动作坐、卧、走、跑、站。

  第二,对老人行为进行自动场景区分,包括室内、室外。

  第三,对老人行为自动进行还原,行为特征,包括现在已经在服务上线的行为场景有进门、出门、上车、乘车、下车、运动、休息、忙碌、久坐、睡眠等等。

  这是核心数据,围绕这些我们还有相关的老人基本信息,辅助的决策数据以及子女的互动数据进行补充,目前我们的数据量超过100亿。这是目前国内老人行为数据里面最大的人体行为数据库。我们不谈我们是做智慧的,我们已经做完了,做完以后拿到的数据是这样。

  基于这个数据,我们把老人行为分为六个场景,第一个就是晨练。第二是家务。第三,活动。第四,久坐。第五,乘车。第六,睡眠。我们会把这六大场景放到我们的生活图谱,对应这六个场景老人在这六个生活场景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行为特征,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地区的老人这六个场景之下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差异,这就是我们今天发布的中国老人行为图谱的核心内容。整个图谱的内容非常多,今天时间也有限,我会挑核心内容,分成四组问题跟大家分享。

  第一,大家知道,中国有多少老年人早上晨练吗?

  第二,有多少老年人下午锻炼?

  第三,也是最有意思的,雾霾对老年人的晨练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我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跟别人互动了,有人说,我听到最多的答案,有的告诉我是80%老人会晨练。今天听到有20%的,我们的数据告诉你,33%。1/3的老人有晨练的习惯,有2/3的老人没有晨练的习惯。

  第二个问题,按照专家的意见,说希望老人在下午4-6点出去活动,锻炼身体,这时候是最养生的方式。事实上我们拿到的数据下午锻炼的老人只有1%,非常让我们诧异的数据。

  第三个问题,我也问过很多人,很多人上,肯定有影响。但数据告诉我们,雾霾对老年人晨练没有影响。

  我们把我们的行为数据结合国家环保部的2016年-2017年整整两年的天气污染指数,加上晨练的数据结合起来看,老人不同的空气质量下,晨练积极性的一个曲线图,我们会发现,只有当空气污染达到重度以上,老人的晨练积极性才会下降。到严重污染的时候到最低,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晨练积极性比优良的时候还要高。包括我们还从中间抽取了一部分,一直有着良好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我们把那么的数据拿出来看,我们会发现不管天气污染到什么程度,或者是好或者是不好,他们晨练的积极性没有变化。

  这就是大数据告诉我们的真相,颠覆了我们很多一直以为的一些认知。

  第一组问题刚才说完了。我们看看第二组问题。

  第二组问题关于睡觉的。一是午睡的老年人有多少?二是熬夜的老年人会有多少?

  午睡的老人大数据告诉我们,只有15%。熬夜的老年人有9%。熬夜的老人当中,我们看到老人的时间分布,7-8点睡觉的,8-9点,9-10点,10-11点,11点钟以后睡觉的,我们特指熬夜是11点钟以后熬夜的是9%,绝大部分是9-10点睡觉的,在熬夜的老人当中,我们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数据,8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将近1/3。高龄老人熬夜,晚上11点钟睡觉这是非常不好的信号,实际上我们觉得,只要是老人出现了熬夜,跟年龄没关系,如果你们家的老人今天这一段时间突然晚上很晚睡觉,这也是今天上午吴主任讲到的,我们提前预防,我们提前就能知道。如果发现老人平时都是9点钟睡觉,突然家里老人现在最近11点钟以后睡觉,这时候就给了我们一个预警的信息,我们是不是就要进行相应的服务的介入?第三组问题特别有意思,一是老人走路有什么特点。二是老年人什么时候做家务最忙?我问了很多人,没有人给我正确答案。

  老人走路有什么特点?特别是90岁以上的老人有什么特点?很多人说慢,对,慢是一方面,我一会儿会给大家看张图,你们看了以后一定会过目不忘,最大的特点,90岁以上的老人最大的特点是不稳。一会儿让你看看什么叫不稳。第二个问题,很多人说中午做饭的时候,晚上做饭的时候。实际上老人起床以后是最忙的。

  我们来看看这个,这是刚才说的不同年龄老人走路的快慢变化,这是我们的大数据。会看到最上面那条是蓝色的是60岁年龄段的,相对比较平,而且速度是最快的。接下来是70岁稍微慢一点。80岁又稍微慢一点,但是到了90岁,花的,老人走路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这意味着什么,老人走路不稳。走路不稳,后面就预示着风险。老人走路的快慢变化跟年龄段没有关系,假如老人70岁,突然走路不稳,突然知道了这个信息,是不是可以提前预防?

  包括刚才说的室内忙碌指数,老人在室内发生意外最不容易被察觉,这个图我们看到好玩儿看到老人早上起来最忙,如果你家老人也是早上起来最忙,突然今天早上不忙了,这是不是提醒信号?我们要做一些相应的预防工作。

  第四组问题,一是老人深夜外出的概率是跌倒的多少倍?二是子女提醒老人服药存在什么误区?

  我们经常关心老人都会说老人是不是会摔跤?老人会不会走丢,老人会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极端意外啊?我们经常一说老人的安全都会说到这三方面的,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异常行为,他的风险发生的概率是远远超过跌倒。比如深夜外出的概率是跌倒的84倍。子女提醒老人服药时间不对。一会儿会讲到数据。我们马上看一个。

  我们举了三种典型异常行为:第一,全天不出门,老人每天发生的概率是将近3%,白天多次卧躺5.26%,深夜外出6.7%,老人深夜外出的概率是万分之八。哪个更值得我们马上关注?

  包括子女给老人设置的吃药里面我们发现,设置了提醒,我们这里有大数据,看到19%的子女给老人设置的提醒吃药提醒是在晚上8点钟以后。有什么问题呢?很多老年人的服用的药物不适宜在睡前服用的,但是我们子女在晚上8点钟以后提醒老人吃药,这是不是有安全隐患?包括我们的健康教育是不是有更多的针对性?

  前面是讲到六大场景里面的四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整体来看,最后是用规律性和科学性整体对老人的生活做一个评价。什么叫规律性和作息性,我们这里是我们的生活作息图,横轴是代表老人的一天,数轴代表老人从1号开始的每一天。如果生活作息像中间这种用红色的线划得非常笔直,代表着老人每天生活作息非常规律。再看颜色的分布,颜色分布非常合理,说明老人生活作息非常科学。这叫老人的规律性和科学性,这是真实的老人,70多岁。

  反过来给大家一个刺激,什么叫做不规律,不科学。这个图是这样的(见PPT)。而且这里再告诉大家,这个图跟前面那张图是同一个老人。只不过这张图是这个老人三个月前的数据,经过我们的服务变到后面那样,原来的生活作息是不规律、不科学的。现在变成越过越科学。这里面有更多的文章不再多讲。

  最后我们发现,通过对老人生活作息各个方面的评价,我们看到老人的生活作息平均分中国老人只有40分。今天有专家提到生活方式在健康影响中是占到60%的,也就是说我们的遗传也好,我们的社会文化也好,我们的医疗也好,我们的气候也好,哪怕是满分,老人的健康评分最终也就是64分,何况我们其它的都做不到满分?这种情况下我们谈什么健康中国?我们谈什么中国梦,谈什么健康?对老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再继续的实施话,健康中国的梦想是没办法实现。

  我们会觉得,我们做大数据报告生活行为图谱我们觉得有三个方面的价值:

  第一,去引入行为预警,健全老人安危确认制度。

  第二,打破信息屏障,提升养老机构的运营获利。

  第三,构建良好家风,真正让子女常回家看看。

  (见PPT)这个很常见了,日本在十年前已经开始了对老人的安危确认,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有上门、电话,各种人员监测,但这样,事实的情况是十年过去了,老人孤独死老人增长三倍。

  我们认为通过引入行为预警健全这种安危确认,包括前面的各种各样的例子,各种各样的场景、各种各样的级别,这些行为预警我们都可以做到实时的提醒。如果我们能够引为行为预警,我相信日本或者中国提到的老人的孤独死的情况会极大减少,甚至杜绝。

  包括我们,我们跟诚和敬(音)做的案例,这些都是相应的行为预警,包括老人突然一天没有出门的,老人长时间外出的,活动量过大的,我们提前给养老驿站发了信息,做了提前的干预。

  (见PPT)这是今天说得最多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跟用户的黏性。贼是我们在实际业务中拍到的,同一天同一个地方,左边三张图是养老机构,右边一张图是养老机构马路对面的一个商户,发现养老机构一个人没有,但是商户里面老人人满为患。我们认为可以打破信息屏障,因为现在传统做法我们是等着老人上门,包括很多产品设备必须老人主动发起,老人按案件,老人用APP,打电话,我们才知道老人有什么需求,或者我们给老人打电话,我们上门。但是我们认为我们可以主动获悉,这边都是几个真实的案例,包括我们发现一个老人一天没有出门,老躺着,最后老人腰病犯了。拿到这个信息,主动联系老人,带着老人就医等等很多很多。

  对于家庭,常回家看看不用说了,从2013年立法到现在,基本没有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要想改变子女不回家看看的窘境,不在于技术有多么先进,而在于我们怎么对待用户的态度,我们对待用户的是否顺从人性。比如我们认为我们从来不把老人当病人,而是把他们当女朋友一样的照顾才行。

  (见PPT)这是荷兰那个小镇上,大家都明白的,失智老人在里边,他们从来没有把老人当病人。没有一个人希望你关心我,是因为我的身体不行了,或者打个比方,没有一个学生会因为老师关心他是因为他的成绩差。没有一个员工说领导关心我是因为我的能力弱,没有愿意,哪怕健康就是不行了,你天天关心我,我就会逆反,就不高兴,一不高兴我就没有依从性,没有依从性,管理就无从谈起。

  第二,不要给子女做任何道德绑架,不管是从服务方面,或者你的产品设计方面,我见过一个,他们说产品老人用了在手机上看到,每天你回家一下,设备和手机碰一下。我说,如果子女要是可以做到的话,就不需要这个设备了。有的说,子女只要有时间,一按一下,就跟老人视频。如果子女能做到,还要这个干什么?子女同样是弱势群体,需要的是帮助,不是绑架。最后,我非常想感谢我们现在服务的善良的老人外面的是老人,中间的一圈是子女。正是由于他们对我们的信赖和支持,我们才能站这里给大家分享2018中国老人生活行为图谱。

  最后大家可以拿出手机来了,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回复图谱两个字,可以拿到我演讲的内容,比我演讲内容还要多的2018中国老人生活行为图谱的完整版。

  谢谢。

新浪地产
关键词:养老产业  

养老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养老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