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智能交通、电子政务、智慧养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务、医疗、交通等领域都在飞速发展,智慧城市也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近日,有专家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要回归到为城市服务本身,科技成果落地面临五大瓶颈。
据悉,“十二五”期间,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市场累计规模可上涨到4万亿元。随着各类智慧城市参与者的积极涌入,以及政府数据的不断开放,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取得进一步发展。2016年年底,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400亿美元,智慧城市正在改变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今年至少有20个国家将制定智慧城市的政策,确定投资有限顺序,技术和业务的指引,市场预测,到2019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万亿美元,2026年该数据将进一步增长到3.48万亿美元。而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也不甘落后,在“十三五”期间推进三个批次,共计有277个智慧城市试点,且成效显著。
北京通信信息协会理事长杨放春提出,智慧城市最终还是要回到城市本身,建立城市是以人为本服务的,智慧城市应该精准、高质量、优化为人服务回归这个本质上来。
值得关注的是,健康问题、社区安全问题、服务质量问题……城市发展给社区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体现在社区当中,这些问题离不开智慧城市系统。
在社区健康卫生方面,部分城市利用社区的健康小屋,与社区医院和中心医院建立联网系统。在社区安全方面,建立了平安社区,例如通过门禁系统防止外来人的非法进入,保障社区居民财产的安全。或是在家庭监控方面,如果家里的水、煤气泄漏,能够及时传感到社区中心,会有人处理应急解决;或是家人外出时家里的老人孩子发生意外或紧急状况,都能够在手机和服务平台上显示出来。
在交通方面,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最常见的就是实时路况,从事智能交通数据监测的公司拥有海量车辆实时动态的数据,还有大量用户手机客户端的数据以及各个路口、卡口传感器的数据,利用数据可以计算每条道路实时拥堵的情况,再把实时数据提供给导航服务商。此外,在智慧公交方面,通过各地公交电子站牌结合位置分析,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提供实时路况的公交到站信息服务,通过手机APP可以实时查看站点的情况,设置公交到站的提醒。
除了路况查询外,安全驾驶也是智慧城市在交通领域的重要应用,通过海量车辆大数据的分析,平台能够从多个维度上分析车辆和驾驶员驾驶安全的指数,司机用户就可以在他的手机APP上实时查看他的安全驾驶平分及安全驾驶排名,时刻提醒他进行安全驾驶。
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朱希铎提出,要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就必须把科技创新资源有效、快速地应用到智慧城市,以此助力城市建设。然而,目前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正面临五大难题:首先是如何鉴别科技成果存在难度,技术是否已经成熟,是否还欠缺条件要素,能不能判断、补足这些短板?我们的科技成果有的产业化前景模糊,使得科技成果难以落地。
其次是在企业方面。许多企业对自己的需求十分模糊,这就需要帮助企业提升需求、深挖需求,然后与科技成果精准对接。
另外,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十分漫长,要变成落地的产业项目并取得成功,往往周期以年为单位,“也许是半年,也许是三年五年,现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能不能从头到尾一直都为这个转化项目做好服务?”朱希铎提出。
“此外,科技成果的转化要拥有一个路线,要从目前的需求出发,真正实现科技成果的落地。”朱希铎还表示,“大部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变成成功的产业项目并非简单的一个成果,甲方和一个需求方存在技术交易的环节,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全程当中,除去技术交易之外,还需要配置大量的资源。比如企业端,需要上下游几个企业联合做;比如成果端,需要跨界融合各种不同领域的几个技术成果集中到一个项目当中才能做成。”
“这五个短板说明,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平台,需要服务平台,需要大批的社会组织,以及大批的高端复合型专业人才,能够为成果转化去服务。”朱希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