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产能过剩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来源:佛山陶瓷网)
近几年,产能过剩问题尤其严重,但在这种情况下,产能还能保持持续增长,这其中少不了市场带来的影响。市场需求一直在不断变化,仿古砖、大板、全抛釉等产品的火爆让厂家纷纷投产,而在投产的背后,是对风口的赌注。瓷砖行业目前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这是一个产能过剩的时代,也是一个扩建生产的时代。
和国内其他产业一样,瓷砖行业也没有逃开产能过剩的结局。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瓷砖行业的产能过剩就已经是行业内和媒体上的热门话题了。
深究陶瓷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大概是始于2008年末国家出台的“四万亿”刺激计划,政策的支持才是市场前进的根基,着眼于未来市场的人们,开始在全国各地扩建起瓷砖工厂。
瓷砖产量在1997年大约为18.42亿平方米,每年产能持续增涨一路狂奔,到现在已经达到约90亿平方米。
从经济发展的规律讲,由于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消费需求的变化,产能的利用率状况肯定是不断变化的。有些产能在投资时是很有用的,但过一段时间可能就在技术上过时了,随着变化可能又成为过剩产能,需要消化。
产能过剩的解决办法,似乎是应该“去产能、去库存”。然而,瓷砖行业的品牌们却一直在扩建生产线。
狂涨的产能
据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和不完全统计,东北、山东、山西、河南、重庆、江西、新疆等地新建的瓷砖生产线,累计投资额已过百亿。
今年前9个月,山西是新建瓷砖生产线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金世家陶瓷新建了2条生产线,华屹建陶和恒锐达建陶各新建了1条生产线,这些生产线都是生产能力非常强的大型宽体窑。中条山集团投资的2条现代化的瓷砖生产线,也在建设中。
除了山西,河南也是近年来新建生产线较多的省份,近三年瓷砖产能总体增加了24%,产能增长高居全国前列。
今年三月,洁石集团计划在宝丰县为圣诺陶瓷新建设6组现代化的大型窑炉生产线,其中4组为中高档内墙砖生产线,预计年产量为6000万平方米。另外2组为全抛釉地砖生产线,预计年产量为400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年产陶瓷墙地砖预估可达1亿平方米。
重庆的唯美陶瓷,投资30亿元建设12条生产线,占地2000亩,全部投产后年产将达900万平方米。
河北惠达卫浴公开募股,拟投资1.18亿建设全抛釉砖生产线。
黑龙江地区的拟计划投资投资2亿元建地砖生产线,预估年产达670万平方米。山西的金世家陶瓷投资12.5亿元建5条生产线,预计此条生产线年可生产高档陶瓷750万平方米。
泛高安产区的太阳陶瓷、新瑞景陶瓷、罗斯福陶瓷、沁园春陶瓷、国烽陶瓷以及宝庆陶瓷、新宏信陶瓷各投产一条,预计新扩建生产线达10条。
广西的新盈邦陶瓷投资2亿元建设的第二条生产线,年产量1500多万平方米。
山东华宇陶瓷投资7.6亿元,建设6条薄板生产线,年产能达6000万平方米。佳宝陶瓷投资10亿元,建设六条高档生产线,年产量预估能达到6000万平方米。
在新疆地区新建设了5条生产线:华天瓷业、贝斯特、金牌明珠、秦山阳关、欧迪亚各建一条,除了欧迪亚为此片生产线,其他均为全抛釉生产线。5条生产线预计产能达11万平方米。
截止到2017年9月,湖北、湖南、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重庆、内蒙古、广西、新疆、青海、西藏、安徽、河南、辽宁、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19个省共有生产线1279条,相比2014年,新增了24条生产线,产能增长了25.75万平方米。
3年增长24条生产线,在瓷砖扩建产能的历史中这并不算多。但在近几年产能过剩问题尤其严重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持续增长,这其中少不了市场带来的影响。
产能调整的内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最优的市场状态是供需平衡。然而瓷砖行业的现实是,产能一直过剩,市场需求也一直都有。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一直在不断变化。
以江浙沪产区和福建产区为例。
截止2017年9月,江苏、浙江、上海共有生产线63条,跟2014年相比,瓷片生产线和产能缩减一半,生产线减少5条,日总产能减少4.3万平方米。
增加仿古砖生产线增长2条,日产能增长0.6万平方米。抛光砖生产线虽然由三年前的3条生产线增加到4条,但日产能却由3万平方米减少为2.1万平方米。
截止2017年9月,福建产区共有瓷砖生产线516条,相比2014年,外墙砖生产线减少了76条,日产能减少了75.1万平方米。瓷片生产线减少了27条,日产能减少了43.1万平方米。
增加仿古砖生产线增加51条,日产能增加48.6万平方米。抛釉砖生产线增加12条,日产能增加14万平方米。大板生产线增加了10条,日产能增加了9.4万平方米。可以看出抛釉砖和仿古砖的生产线和产能都在明显增长,这不仅是这两个地区的现象,全国的产区都有这样的趋势。相比2014年,全国抛釉砖生产线,增加了71条,日总产能增长了133.12万平方米。仿古砖生产线增加了87条,产能增长了90万平方米。
尽管产能明显过剩,但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新需求,各品牌只能不断增加新的生产线。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只要挺过产业的冬天,将来肯定能赚得可观的利润,如果在行业寒冬扩大生产,一旦赌对了,就有可能成为“风口上的猪”。
产能过剩推动了发展
在经济学里,通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如果瓷砖行业也有三驾马车,那就是国际化、创新、增产。
三个方向的目的都是顺“市”而为,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除了扩建生产线,打造新产品,在年轻消费者逐渐增加的消费市场,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
去年,诺贝尔发布了研发创新产品,瓷抛砖。今年,东鹏为了推广原石产品,打造了瓷砖行业第一家快闪店。这些创新似乎都是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倒逼的。如果因为产能过剩导致的利润压力而停步不前,只会被湮没在推动销量的市场需求里。
只有创新和新产品,才能维持品牌的市场价值,因为品牌不是价值的根基,有需求的产品才是打开市场的正确方式。这不止是在国内,意大利的创新也是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奠定的。
尽管意大利产量远不如中国,但基于意大利人口的需求,瓷砖行业依旧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中,他们层出不跌的新技术和新花色,都是为了避免产能过剩导致行业发展停滞。比如近两年意大利仿古砖产能过剩,产品开始逐渐趋向全抛釉,并且开始尝试亮光。
在瓷砖行业销量整体下滑时,国内一线大品牌依旧能实现增长,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资金和实力,扩建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产能过剩和扩建生产线形成了一个循环,但唯有不断满足市场的新需求,才能推动品牌前进,整个瓷砖行业才能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