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苑:台湾养老机构评鉴方式经验借鉴_新浪地产网

杨德苑:台湾养老机构评鉴方式经验借鉴

提要:2007年,我到了国内,从厦门开始做一些连锁机构。后来到开发商去做,又到设施设备的公司。现在在做一个比较大型的800亩的大型社区。

  杨德苑:谢谢乌老师。尊敬的各位嘉宾,以及养老业界的同事们,大家好!

  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运营管理的实践与创新,我也想把自己过去的经验跟目前的现状进行结合,跟大家分享。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在1988年到日本念书,念的是运营管理。之前我是学机械的。到日本以后,我念的是机构管理。我对做管理比较内行,我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可以就这些经验跟大家分享。

  2007年,我到了国内,从厦门开始做一些连锁机构。后来到开发商去做,又到设施设备的公司。现在在做一个比较大型的800亩的大型社区。

  从刚开始进来不太接地气,慢慢的在大陆这边,通过对制度的了解,以及业界的交流,也开始融汇贯通了,我也知道得有中国特色。我今天讲的应该也是符合,可以落地的。乌老师给我的要求是高度要高,事情要讲清楚。

  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内容,从头到尾都是借鉴。我勉强把它分成三块。

  首先是台湾评鉴制度发展的契机。1993年就开始,政府重视是有重要的。第二个是人死了,因为火灾,痛下决心,必须要评鉴,必须要有所为。

  这个体系要说清楚,背景要介绍清楚,否则你会搞不清楚。体系评鉴跟国内一样,也有民政系统,也有卫政系统。我今天要讲的是老人福利机构,就是国内的养老机构。下面还有身心障碍的,卫政有精神之家和护理之家。比较特别的就是退辅系统,给退伍的老军人提供一个照顾的体系。各种形态的法人不一样,控制的程序也不一样。

  我下来要讲的老人福利机构就是每三年评鉴一次,执行单位是内政司,还有各县市的主管机关。制定了很多评鉴的标准,委托第三方。现在委托的是长期照护协会,是一个第三方机构。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已经在扶持第三方成长。

  卫政和民政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评鉴的时候设了五块,行政管理与经营管理、专业人力和生活照顾、环境设施和安全指标、权益保障、改进创新。环境设施是看得到的,这个叫有形性,看得到的东西基本是一样的,其他不一样。卫政系统这边主要是以失能老人为主,人力也多,偏重在病历的管理、人力素质。因为它偏重老人失能的最后阶段,很危险。这个部分的考量特别多。对员工的健康状况也有所要求,要求体检,因为传染很厉害。做失能的工作人员,身体状况要特别好,否则就得天天戴口罩。

  这个评鉴方法是通过方法做出来的。你要知道原理,才能知道怎么设计。帕拉休拉曼、来特汉毛尔、白瑞提出一篇论文之后,这个论文做成了SERVQUAL服务品质模型,并且做出了量表,这个量表有44个指标,我们以此为核心做出了服务差距。客户的感觉和你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觉得很好,而老人没感觉,这都不叫服务。它的基础是全面的TQM,我针对TQM给各位讲解,从TQM发展出怎么做量表。它有五个维度,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也就是设施设备。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这叫移情性。在评鉴当中,你做到了没有。

  TQM就是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你要了解所有的都是过程管理。一个养老机构、一个护理员,使用一定的设施设备,对老人的心理、生理进行服务,使老人的身心得到康复。进来,发生转变,按照顺序流程,转变完之后,你输出了老人的康复、老人健康。这是一个过程管理。

  PDCA是美国的一个理论,必须要有计划,要执行、控制,以及最后要回馈。在计划的时候要管四块,这是四个步骤,要分析现状,找出原因,制定措施。控制实施计划与措施,实施结果与目标比对,实在不行再转到P。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放到机构里,怎么做这个事情呢?你在机构里脱离不了人,老人、家属、员工、志愿者,这是人。人提供服务,进入这个过程,你提供的服务,使用什么设施、设备,这是机。你使用什么材料,是耗材,还是用材,还是食材。你靠的是什么方法,你是通过什么手段、用什么方法实现的。在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时空,做什么事情。通过人、机、料、法、环五个阶段,你就知道要管控什么,你要管控人、机,评鉴上就会出现人是不是要求准入,要不要资质。人的品质要不要控制?要控制。你的设施设备要不要盘点,要不要维修。这样就会形成方法论。你必须了解TQM的意义,以及从过程管理、实施步骤、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要经过这样的循环。所有东西都要经过循环,你就找到了应该要管控什么样的人、人要管控哪里,机器、材料、方法、什么样的环境适合这个事情。

  倒回来讲。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大家开始都说要做标准化,讲得很大声。其实标准化不是那个意思。标准化一定有一部分是人性化的,非标准化的。就是有标准,又有非标准在里面。你跟老人聊天,要聊5秒、10秒,或者是1分钟、2分钟?能标准吗?不能标准。标准化的东西还有人性的东西在里面,所以系统不稳定。

  我们怎么做?各个部门,要达到平准化。因为系统要稳定,就是大概工作量和工作内容,跟人的层次和资格,大约要平准。有了平准只有,做起来的时候才不会有过多的意外管理。比如,我们在餐厅吃饭,老人抱怨菜太难吃,吃不下。问题出来了。马上就说我们家套,我们要把菜色弄好,增加多少菜,还是哪个菜换成更好的,是不是这个意思?这是错的。因为这个老人是个例外,他本人是吃素的,他吃到什么东西不合适,还是量不大。一个问题出来以后,马上就做标准化,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平准化以后,每个单位都要做这个工作,用时间成本的概念,大约得到一个数字。这个时候出现的问题才是可以考虑标准化的。从标准化要考虑人性,人性要剥离出来。比如,我们给老人洗澡。如果你不懂服务的流程,就好像洗车一样,老人被物化了。

  最后把标准化剥离开来,稳定了以后,再出现的问题才可能是真正的原因。这个时候才能做持续改善。三个步骤不了解,标准化做得越快,你就死得越快。如果你只是抄别人的标准化流程,这样就会出问题。机构的特性不一样,核心资源不一样,理念政策不一样,条件不一样,标准化绝对是个性的,绝对是因为你自己做过,大家研究出来的才是标准化的。我们要不要给老人抽烟、喝酒,要不要给养宠物,这样的政策才会出来。我们在评鉴的过程中,你能不能给老人养宠物,够不够这个资格。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才有讨论的方法。

  机构组织管理分五大部分,你是经营的管理,你是运营的管理,你还有资源系统,还有协助系统,还有直接照护的部分。这五个系统必须按照人、机、料、法、环五个步骤。经营的部分,一定有做营销的,三年计划、五年计划,这个都属于经营层次的。做运营管理,包括机器维修、人员培训、物业管理。协助系统,社工如何协助老人进来,老人进来要有适应的过程,要制定适应的流程。老人进来,按照一定的流程,你的设施设备在哪里,你的设施设备就在你的房间。你用什么方法,我们用个案管理,还是团队训练。你使用什么材料,你在什么环境。经过这个过程,这五个部分一步步的往下做,你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

  你自己要制定什么东西,说你所做,做你所说,你要做得到的才能写下来。你要做的是符合客户满意的,期望值要符合这个条件。说出来做得到,再把你做的做成记录。这才是标准化流程。

  这个是在全世界流行的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我们跟内外部沟通,经常出现很多差距。服务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客户要什么。大环境来讲,客户从哪里来?你也不知道。你没有找到正确的服务,就像刚刚讲的,你没有找到切入点。你是没有标准的,标准是飘忽不定的,客户不满意。客户的满意来自哪里?他是听人家说的口碑,还有他个人需要,还有经验。他用这三个来评判想法和落差有多少。我没有将服务的绩效和给你的承诺相匹配,我承诺你的,我做不到。所以,写太详细了不可以。生活照护就是大项,之后再找切入点,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客户会喜欢哪些东西,我们也没办法做那么详细。

  按统计的手法来讲,我们可以做30个样本,可以决定60%的取向。我问30个老人,最起码高于50,我就可以做了。30个人就可以决定这个事情,不用做大规模的调查。

  下面介绍一下台湾的机构到底是怎么个做法。台湾的机构是根据办法去进行评鉴。我觉得这些程序是比较虚的,我们也可以关心什么人来做评鉴。评鉴委员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产生以后到底是怎么区分的。

  它有三个层次,中央主管机关,自己的人要出来。消防管理要消防署过来。你盖这个机构有没有占空间,有营建局派代表出来。老人福利相关领域的学者8-10个,学者有好的基础,有好的方法论,可以提供好的国外经验。还要有实际经验的人,最少有5年工作经验。据我了解,5年工作经验都上不去,我的前辈做了40几年的养老,现在才做到委员,各式各样的事情他都看过。

  这个评鉴小组还有主任委员。在做评鉴的时候,根据奖惩办法,遴选的时候必须要求专业。主管机关的领导有些不是专业的,他是文官,他不懂,只是指挥的。这样不行,一定要医护类、管理类、环境专长的专家

  还有区域考量,当你选出委员的时候,还要分区跨区执行。

  分组考量,评鉴委员划分为三组,分成管理、医护和环境。

  评鉴内容就是区分的五大块,就是从TQM程序流转出来的。现在是2016年的版本,是最新的一本,突出了社工服务。

  评鉴也是很严格的要求,不是这个专业的就说话不算数。这里面有一套管理办法,我可以提供给乌老师。

  最后是一些经验和建议。调整为了评鉴而评鉴的心态。评鉴是为了全员养成一个习惯。

  希望运用评鉴能够带领第三方,强化NGO的角色。公益事业是大家全员参与的,必须要有家家有老、人人未老的概念。

  老人福利机构评鉴指标是操作性非常高的,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调整。

  建议事项。怎么样建立信用,遇到争议怎么办、保密工作怎么做、专业性怎么样。评鉴是专业的,讲一句话就可能会影响评鉴,要懂伦理。评鉴的流程怎么做。

  体重改变一定要当做一个指标,天天量体重,体重变化是很小的。这家机构把电梯底板做成体重秤,电梯上下移动的时候就可以量体重。

  一次就做对,成本不浪费。这就必须有经验,有条件的人可以委托地三房地产

新浪地产
关键词:

养老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养老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