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锋:养老设施改造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闫锋:大家下午好。
我不像前面两位,我是学结构的,我做了10几年的专业结构设计,做了不少项目。做养老可能最近的一段时间,我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建筑方面的理论或者给大家建筑思维的方式,但是我从一个另外的较使用者的角度或者是运营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刚刚在做,也在施工的一个项目的改造案例。分几个部分:一个是概况,还有问题和解决方案,还有改造要点,还有一个反思。
邸总那边好多项目没说名字,可能怕得罪开发商。这个我直接就说了,赵院也很熟了。
这个项目开始的时候得到了赵院和周老师很多帮助,这个项目是现在是北部市朝阳第二福利院,这是福利院,而且是2013年设计,2016年建成的,北京市政府第一个PPP项目,恭和苑最后中标作为运营单位进行全面的运营改造。原来定位是社会福利机构,大概床位数是469间。位置很好,正好在百子湾,这边就是京贸府,非常好的地理位置。地上十层,地下三层,还有很大的多功能厅。
()这是一个现状。整个楼是南北走向,所以所有窗户是朝东西的,为了采光的要求,所有的窗都是做了一些倾斜,为了向南部采光,园区非常紧张,可以看到这边是一个入口,消防通道,转一圈,里面有一个很小的廊子作为老人的室外活动场地。整个的位置虽然比较好,但是整个园区打造并不是太理想。
立面采用玻璃和涂料的方式。这个是群防的部分,这个是做了一个连桥,只有大概不到两米的宽度,完全室外,到地下有十几米,我们是冬天去的,上面很多积雪,我自己都不敢走过去,不知道老人怎么过得去。
()这个是多功能厅的外立面,这是窗户的地方。
这个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一开始是原来的设计和我们改造的设计,我们做了几个比较大的修整,第一个是我们把的医疗区,原来处于地下医疗区别全部搬到首层。医疗区在地下是有比较大的问题,包括医疗的垃圾,医疗的废水,后勤的进入,还有我们看病的人,老人进入都有问题,而且医疗和厨房是在一起的,这个存在着很大的流线交叉的问题。
第二是在整个第三层设置了一个失智区,如果没有这个失智区这个是没有办法接受我们的失智老人,我们利用很小的屋顶打造了一个屋顶花园。
第三是我们对整体的床位,包括三人间、二人间的分配全部做了调整。这样运营效率会提高,对室外的连廊会做修整,做成封闭的了。老人进出会稍微好一些。
这是整个前后对比,前面这个具体数不说了,床位数大概增加了5个床。这不是特别主要的,但是我们完成了三个任务:
第一个是功能完善三层增加失智区,改善二层多功能厅使用,原来是一个羽毛球场,这里住的都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没法打羽毛球,我们还做了会议、舞台,一个表演的场地。在每层原来没有助浴等等的功能。原来设计的洗衣房在地下三层,结果洗衣的设备没法通过任何的门运输到洗衣房里面,洗衣设备到了场地以后所有门都进不去,没法运输,所以洗衣房只能废掉。我们在其他地方车位地方增加洗衣房。是原来设计没有考虑到运输问题。
第二是效率提高,我们通过对二人间、三人间的匹配,包括我们还失智单人间,把床位数做了增加。增加的不多,大概是增加了一个五个床位,我们把还是把首层的空间做了很多的复合利用,原来首层有一个大堂,利用度也不高,把它们打造成半开放的空间。
第三是合理布局,把彻底的地下和首层功能全部做了调整,把原来在地下的医疗放在首层,把首层的功能放在地下,改善了所有的流线,包括人货、洁污和餐医都做了截留。这是总体的改造的表格,这边还有一页造价,后来我给删了,太敏感。
这几个重点问题,这是地下三层设置的卸货区,我们现场看到,它的设备到下面只有2.1米,我的货车没法进入卸货区的,这个是没法使用的,现在也是一个空气地,没有办法用,以后可能作为储藏还可以。
所有的卸货是地下三完成,人防所有的卸货通道必须通过我的人防区的活门槛和死门槛,没法运货。后来我们现在的方法也只能是如果货物必须到地下三,只能加钢板,再想办法推车。
()这个区域是一个厨房区,大家能看到什么问题吗?厨房区装修得很好,但是墙面上一个点位都没有,这是竣工以后的,墙面的瓷砖贴完了,但是没有点位,把所有杂掉重新做的。原来的整个的施工馆里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包括电箱的预留电量也不够。
()这边是原来的厨房区和医疗区的走道,这边是原来的厨房区和医疗区的走道,这个净宽有3.5米,这边就是医疗,这片就是厨房,两个基本是挨着的,整个货梯是用一个货梯运货和运医的,这个存在很大的问题。地下包括我们的医疗区的窗户,这个上午也谈到,这且窗户都是全开的,位置非常大,非常容易跌落,下面有10米左右,这个要加栏杆或者改成其它的东西,不能作为医疗使用。
这是多功能厅,净高大概有10米多,还是比较浪费,里面原来的功能可能是个羽毛球场地,我们增加了一些改造,增加了老人的或者空间,还设计了舞台,以后老人整个的表演、演出、活动在这里举行。这是我们看到的室外连廊,我们看冬天下雪,这个是没有防护措施,下面是两个栏杆,到地面有十几米高,以后运营的过程当中万一老人真的有走到这儿有想不开的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现在做的方法是整个把它外面做了一个小的钢腿,把玻璃封上,老人会安全的到达屋顶花园。这边的门直接通到活动室也不会太冷。
这是我们十层的一个公共活动区,有一个大挑空,但是只有一个栏杆没有做封闭。这个对后面运营有比较大的问题,这是做了一个封闭,但是上面留了比较窄的区域作为通风使用,两层可以稍微通点封。
改造要点,基本上看四个点,一个是功能区使用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做了改造。
第二,缺少必要的功能房间做了改造。
第三,流线交叉的地方做了改造。
第四,把一些分布不合理的空间做了改造。
可以看到主要的层,这是地下一层原来的设计,员工宿舍,医疗,员工的活动区,还隔了一个电梯的交通核,这边是厨房。整个的医疗流线会通过这个医梯来使用,厨房的运货也是通过这个医梯使用,这个造成很大的污染。员工没有分男女宿舍,没有严格的管理,卫生间也很奇葩,我们进去以后是先进男厕所后进女厕所,我们后来把它给改掉了,还是男女要分开,增加一些沐浴的功能。不太知道原因,进去是这样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设计。
把员工的整个活动区放在这个区域,员工宿舍做了重新的排布,男女分开,员工所有人员从服务后勤梯走了。这边医疗拿走,拿到首层,在地下的厨房对面做了一个小的包间,因为毕竟还有一些老人会有过生日,或者家属来总不能到开场的一个区域就餐,给他留了一些包间的功能。这个梯就还给厨房做货梯了。
这是首层,改动量也比较大,居住用房我们没有做太大调整,只做了室内的调整,因为这个量还是比较大,但是我们对所有的门厅范围,对公共活动区、餐厅、医疗这个活动室还有办公,我们把它做成医疗,全面做了重新的改造。这样医疗就独立对外入口,可以对外经营。老人的公共活动有比较好的区域,包括跟餐厅的互动。
原来这个地方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原来其实是备餐。但是备餐不需要这么大的空间,我把备餐压缩到很小的空间,这个反而做出来一个雅座,给老人提供一个更好的用餐环境。
原来的文厅入口,屏风这边有接待台,没做什么布置,这个门厅也不是很好用,因为这边有一个交通核,也不是很对症。我们把整个的门厅做了一个改造,这么大的门厅使用效率比较低,我们划出半开放的书画室和阅览室,包括这个我们做了一个吧台,包括后勤的一些茶水都在这里解决。
()这是现场照片,这个做了一些调整。这个是入口、门口、电梯。
再细一点给大家介绍一下,从入口来说,我们把入口门厅的整个空间做了调整,这个书画和阅览师在门厅,但它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说有很多的门,一个独立空间,是一个半开放的空间,利用一些家具的分割把它分割出来。电梯厅做了压缩,这样老人还做了一些其实在等电梯时间有时候比较长,尤其老人电梯的梯速比较慢,所以老人在这里等候电梯,把空间释放出来做了宣传画册,这边加了水吧,后面的老人轮椅存放都这里解决掉。
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这个感觉好像室内的一个图纸,但是其实这是我们建筑师做的,不是室内的。尤其对改造项目来讲,可能我的认知,不是建筑师的认知,我们没有把建筑设计、空间设计、室内设计分开来考虑,而是最初第一笔下去的时候就开始靠运营的问题,考虑室内装修的问题,考虑功能的问题,我们在建筑结构极点一体化的时候把所有的问题要考虑清楚再做。所以这个图感觉好像是室内图,但是不是,是一个建筑师做的图纸,我们后面还有室内的东西,所以功能所有的都做了分区,包括尺度的把控,全部建筑师两完成的。可以看到原来的接待就是这将,我们现在划分得更好,有水吧,后面有一个后勤,就是老人不可能自己接水,很烫,我们后面有人把他照顾好,把这个拿出来给老人,这里面还有老人的轮椅暂存,还有主要的后厨在这个地方,就是小小的后厨。这里我们做了ATM机,饮料,还有老人可以放东西写些字的地方,老人还是喜欢取钱交,不是拿卡刷,给他一个ATM机就可以了。
()这个地方我们做了一些展板做了使用,柱子上做了软包,老人可以贴一些通知等等,这是从运营角度考虑的。
()这个是整体效果,这是接待台,后面做了一个隐蔽式,进了门才会到后面这个区域,这个是轮椅存放处,还有一个小的台面,冰箱,方便老人的使用,包括我们会把这个台子的尺寸做出来。
这我们改造的书画室,半开放的空间,这边有柜子的分割,这边不是说全部用门,因为我们希望阳光能够全部透到我们的走廊里面,如果把它做得很密闭的话,我们很难用到外面的阳光,这个地方本来已经很局促了,希望还是它比较敞亮的。包括很多地方我们做了考虑,这个台子上面的格栅,外面的尺度正好老人能搁到扶手,解决了不需要再放扶手的问题,里面的尺度老人可以置物,上面做了木的山水格栅,使老人坐下来的时候格栅正好到老人的头部的问题,不会有通视感,走廊的人不会老看到这些人。
()这是阅览室和阅览相对应的位置。阅览室里面做了很多手盆,老人看看书可能需要洗个手,所以每个房间里面我们全部都有水点,公共区水点非常多,改造跟我说有70多个水点,说能不能减一些。我说有些功能还是需要的,老人万一需要打翻一瓶墨水,需要马上洗手,不会等到护理人员推出去,包括涮一些毛笔,进来可能哪些脏了,可能在外面玩儿回来,可以洗洗手看书。像家具的布置,整个我们区域没有布置靠窗的桌子,我们有一个角度让它放置沙发,这样老人有比较好的视角,书正好被光线所看到的地方。这是最后的效果图(),目前正在施工。
餐厅也做了布置,布餐台没有考虑的地方我们全部做了考虑。我们在餐厅里有三个区域划分了一个家具割断做了一个划分,这样有一个小小的三个小雅座,方便家庭聚会的地方。
这边的医疗原来是他的说施工用房,教室一些,我们把它改成医疗非常紧凑,能够满足我们整个的护理院的养老院的需求,还可以有直接对外营业的可能。
室内一些调整,一个是集约化,还有就是设计要把控到每一个细节,叫无处不设计。还有尽量要扩大收纳的空间,因为老人有东西要放。还有适老化设计,不仅是打个圈就完了可能是很多细节的问题,包括还要给运营留下展示了宣传的空间。
这是原来室内的照片,室内做的有医疗带都是做好的,但是我们后来把这个都改掉了,不需要,最后也不会上氧气等等系。
室内来说我们没有做太大的调整,空间上没有,但是对整个的布局,室内家具拜访做了重新调整,包括最后细节到家具,这个也是我们做的设计,家具厂可能不知道做成什么样,后来我们把家具图画给你,提到下面的空间其实是空的,可以放鞋,老人不需要把鞋放在另外的地方,小面一踢就去,上面的空间尺度是根据电箱的位置留的,上面的是给护工放他们的用品,下面是老人自己的位置,效果图比现场情况要好一些,后来现场有一些东西没有做,比如护板可能就是单色的,没有做木色的护板。这个主要是因为所有的插座改了,我们用护板把原来明线全部遮住。我们的床也探讨了好多次,后来决定还要不要用医疗床,觉得医疗床对老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我们在一些区域了重度护理保留了医疗床之外,海獭还是用普通适老化的床,加一些扶手,还是普通的窗。
也不能叫反思,可能就是我们的一些思考。我的角度刚才也听到,我不是从建筑的角度,而是功能的角度谈到这个问题。对于一个项目来上,定规现在先行,我们要干什么,我不知道干什么这个设计一定没有落脚点,我作为一个自然老人的房间跟护理老人不一样,做一个社区跟做一个机构也不一样,定位是什么?我觉得没有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个标准,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标准,根据不从的运营习惯和机构制定不同的标准,这才是一个好的设计,所以项目的定位还要先行。
第二,规范与运营需求结合。现在可能是很多设计师面临最大的问题,规范的强条不能违反,但是这些规范的条文不一定是合理的,更多的运营可能会比如1.5米的圈,不是说这个够了就说适老化,有些房间一样可以满足1.5米,但是轮椅一定要过去,我可以设计出这么一个户型,但是也可以只有转动1.2米,轮椅的人也可以使用,这不是一定的。我们觉得就是一定和运营的需求,跟功能需求是要结合的,但是在目前的前提下,我觉得设计规范还是一个必要条件,我不知何国外是什么样,或者欧美、台湾,但是中国的标准是你要执行,必须执行,这是底线,其它可以搞,没问题,我就执行你,但这一定是必要的,充分运营需求的充分条件。
第三,建筑与室内相互渗透。我指的是这个界限不要那么明显,我们做改造项目有很多问题,很难讲建筑是建筑,室内是室内。我们归结为一个空间设计,这个里面很多不一定是建筑师做建筑的事情,室内做室内的事情,而是我们统一打造一个空间,一个空间的效果,一个空间的功能,这样可能整体需要一个设计师整体的考虑。日本现在有一个行业叫做空间营造师,这介于建筑师也行,说室内师、商业布展师也行,可以营造一个很好的空间形象。
第四,功能与效果并重。尤其养老机构,功能性是首位的,效果是服务于功能的,我们的设计师应该既了解功能又了解如何用我们建筑的语言或者说是大家的审美的这些语言能够把功能体现得更好。
最后这句话斟酌了很久,我觉得还是用设计创造适宜的生活方式,我们要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