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啸光:在不完美中寻找完美_新浪地产网

雷啸光:在不完美中寻找完美

提要:很多人都觉得养老模式是线性单线程的,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大家认为是顺畅、没问题的。确实没问题。但是,养老是非常复杂的业态,如果按照单线程运作,肯定会产生问题,我们一定会把雷埋在后端,在运营的过程中一步步的排掉。排雷做得好的,就会往前走。排雷做得不好的,就会受到阻碍。

  雷啸光:今天我来这儿,一点儿都不紧张。但是,王会长说完以后,我特别紧张。她一再的讲新疆的断崖式养老,新疆的养老服务缺陷,新疆有这么多的空巢老人,我是新疆人,我是疆三代,我的爷爷也是跟着王震将军进入新疆,是今年1月份去世的。我今年是想去孔院长那儿参观,由于爷爷去世就没有去成。虽然新疆的养老行业发展比较慢,但我相信它的速度一定会提高的,因为也这么多人的支持,也支持我。新疆人还是比较干真事,讲真话。

  今天中午,很多人聊天,为什么这个板块有一个建筑师来分享,分享什么内容呢?我觉得给大家换换口味是有必要的。我们做任何一个项目,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改建项目。刚刚有同行在说,我们是在做重资产,还做轻资产。设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嫁接重资产和轻资产之间的桥梁。桥梁通了,双方都得益。桥梁不通,双方都受损失。

  很多人都觉得养老模式是线性单线程的,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大家认为是顺畅、没问题的。确实没问题。但是,养老是非常复杂的业态,如果按照单线程运作,肯定会产生问题,我们一定会把雷埋在后端,在运营的过程中一步步的排掉。排雷做得好的,就会往前走。排雷做得不好的,就会受到阻碍。

  我要分享的话题是三个方面:一是遇见不完美,主要是讲养老软硬件环境搭建中的复杂性,会讲一个案例;二是接受不完美。养老环境系统化的搭建中有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三是在不完美中寻找完美。这个题目是乌老师在4月初帮我定的,我觉得讲得特别好,我以前讲的都是建筑术语,比较干燥。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会感兴趣。

  第一个话题是养老遇见不完美。

  养老项目从实施到实现的过程中。我们对项目各个层面之间的影响没有考虑那么全面,为什么考虑不到那么全面?原因很简单。比如,在座各位在运营层面上都是研究极深入的。如果我告诉大家这个养老项目的路由程度有多长?排水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就不是大家领域中能够研究的。我们考虑的不全面是专业的局限性造成的。

  这个项目是北京非常知名的养老项目。我之所以说它知名,因为它确实很知名。它在运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双人间的标准间。在北京,有这样一种趋势,老年人会越来越多的选择单人间居住。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满足他的要求呢?我可以把两张床变成一张床,老人可以支付两倍的床位费入住这个机构。我们调研得知,绝大多数机构是做不到老人花向倍的价钱来买单的,多数是在1.5倍-1.7倍的情况下。就算是按照床位费的2倍,包了这一间,护理费用降低了。因为少收了一个人,餐费也降低了。护理费用对现金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费用。

  我们能不能在控制改造成本、床位入住率最大化的同时,满足包间的要求。提出这个问题的是运营分,他是懂建筑的。他画一张图,在一跨之内形成三个单间。这个面跨是7米8,均分完以后,房间进去是2米6。我说这个不行,我们来深化一下。因为卫生间和护理使用空间效果很差。

  我们做了这一版方案。三人间,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和淋浴。我们做的研究是如何把运营服务的要求放在建筑空间里。推轮椅、服务半径、服务的动线,都在设计中详细的罗列出来。

  我们重点讲方案二。如果只满足运营的需求,包间需求增多了,能不能在合理床位内布置更多的单人间呢?方案二这种解决方式真的是极尽完美的。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三个单人间,而且都能满足一定的服务需求。这种户型在日本并不少见,这种小户型比较多。

  这个时候,仅仅满足了运营和建筑之间的对接关系。我们在做沙盘推演的时候,改造方进来了、市场端进来了、老人进来了、护理员工进来发现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比如,从政策层面上,在这样的改造项目中,有多数的规范是不符合的。比如,每一个单房的平均面积不符合的,门口的距离不足以1米1、1米2。在政策层面不通过。

  在市场层面上,营销总监进来以后说这个房子卖不掉,中国老年人和日本老年人有本质区别,这样的房子被他们形容为鸽子笼,你让我花2万块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我不住。

  从服务的角度来讲,我们做了一些服务半径的推导,能部分的满足介护需求,但服务人员的专业度极高。否则在那样的空间里,让半失能老人从轮椅搬到马桶上,一个人是干不了的,必须两个员工。在一个员工,还干不了的情况下,你又增加了运营风险。

  在建造层面上,专家库的成员拿到图以后说这个活怎么干?这是砖混结构,在这个位置上大量的开洞、走管线,结构成本是非常高的。对知名养老机构来讲,钱不是事,时间很要命。不这么改,三个月开业了。这样改,一年都住不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惨痛的现实告诉我们,我们遇到了不完美。这还仅仅是沙盘推演的过程,还没有付诸于现实。

  由此引出我们遇见不完美的概念是什么。如果单一的满足运营的服务要求,它是没有办法对接各个层面的。对于一个养老项目而言,它是非常复杂的搭建环境,政策、市场、建造、设计、运营、服务这六大模块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每一个因素还有很多不同维度,不同的维度之间又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这就是养老环境系统化搭建的复杂程度。

  总结一下第一个篇章,养老环境的搭建,或者养老项目的实施落地,是政策、市场、运营、服务、设计、建造等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遇见不完美和调和不完美中的一个过程。作为重资产也好,轻资产也好,它最终落地的总出口。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有那么好的理念和政策,靠什么落地?最终的环节应该是在设计上。最终,我们希望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什么叫接受不完美呢?我们刚刚看到了那么多问题和矛盾、障碍,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应该是理性的看待养老项目中的不完美。在座各位一定是非常有运营经验的。没有一个人说我有一个项目,各方面都非常完美的,我们应该是寻找这样一种状态。

  这是去年做的改建项目,在北京,今年6月份开始试运营。在永乐西小区,是一个旧有物业改造。在它的南侧有一个阳光比较好的庭院,整个建筑形式是南侧走廊、北侧房间,中间一个疏散楼梯,很老的物业楼。它的房间是非常局促的。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卫生间里洗手盆的位置。从政策上,政府说了,对于这个项目一定要解决更多的床位,导致我们每一个房间至少是两张床。如果是单人间,洗手盆放哪儿都不是问题。

  市场上,我们调研了一下,66张床位里,可能都是收住的全失能、高风险、半失能老年人。设计团队、运营团队和服务团队去日本参观、学习。回来以后发现在某些层面上是可以对标日本近期出现的一些养老机构的。这些养老机构收住的老人都是全失能、半失能、高风险。这样的老人在使用洗手盆的时候,希望可以更安全。服务人员在一个人服务的时候,可以照看更多的人。

  在运营上,我们希望可以提升服务效率。在一个走道上,有一个人可以看到两三个人同时洗漱,不用进每一个房间。房间是朝北的,卫生间只能放在北侧,这样服务半径就变得非常长,要走到房间很深的地方才能做介护。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服务上,减低老人的使用成本。建造上、设计上都有各自的对应效果。在这个时点,我们更多的是以如何满足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为主。我们说可以,可以把洗手盆放在外面,沙盘推演是成功的。

  建造团队进行实际考察以后,重新排工期、重新做定位,我们发现出现了一些问题。白色是没变的,洗手盆放在外面,老年人用起来也觉得很奇怪。我们招聘进来的护理员工没有遇到这样的培训,不知道在走廊里怎么照护那么多人洗漱。

  到了服务这一端,这一部分人员应该可以进去,但又比较深,我们引入“智慧照护+”的方式帮助解决护理的风险控制,提高服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建造的内容肯定就是综合考量工程造价,采用优化的施工方案。同样一个项目,施工单位进场以后,在这个时点解决的问题是这些,把洗手盆放在外侧,我们发现管线很长,在横向穿管的过程中,对梁的影响非常大,改造成本非常大,要加固,要再做检测,工期延长。运营者说不要再对标日本机构了,还是在目前我们能掌握的风险控制因素里综合调整这个项目下一个时点应该做什么。

  服务人员说了,把洗手盆全部移进去,还是希望有一些公共空间,能够空间老人在洗漱,这种要求还是需要的。所以,我们在公共空间的位置上增加了一组洗手盆。

  接受不完美,更重要的是四句话,要理性的分析这个项目在不同时点面临问题的症结是什么,是哪些要素关联,有可能是运营,有可能是服务的。为了让项目最终落地,怎么平衡调整这些因素?我们设计作为总出口,在整个平台思考这个问题。理性合作、理性接受、综合调整,这是我们在接受不完美中的一个逻辑。

  第二个改造的例子是加建。面对一个旧有物业,想达到运营要求,有些项目不得不加建。但是,设计团队在一线的时候跟投资方老大说可能要加建,第一句话就是不加建,加建太费钱了。但是,我们是有思考逻辑的。

  这张图是我们针对任何一家养老机构做的设计路径图。我们以一个路径为目标,可以向外辐射出很多子项,每个项目都做这样一件工作,目的是在前期的时候平衡分析所有的因素可能会对这个项目产生的影响。然后,我们有一些逻辑了,我们认为在这些因素都可以变的情况下,哪些要素环境是必需的。

  单独拿出一个板块叫增建必要性研究。在增建必要性研究里分析了五大板块,入住人群对增建必要性有什么要求、介护服务有什么要求、建造条件有什么要求、建造的功能有什么要求、环境有什么要求。每一个这样的子项都进行认真分析以后,我们告诉业主有一些增建真的是必不可少的。少了,机构可能就会在后期产生更大的问题。

  黄色的地方是我们加建的,北侧增加门斗。养老机构都知道,尤其北方城市,风大、雨水大,增加门斗。必要的厨房、必要的消防楼梯,拓宽原有的走廊。因为原有的走廊只有1米4,肯定不符合规范要求,拓宽到1米8。在这个地方增加一个单元式介护的公共活动区。没有这个部分的加建,我开玩笑说跟监狱没有区别。

  我们的加建逻辑也是建立在刚刚讲的一整套平台的思维逻辑基础上的。

  从政策层面来讲,原来不加建要重点解决走廊空间宽度不符合要求的问题。政策上要给加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定好这个方向的时候,业主就开始走民政的绿通。因为涉及到加建,对于改建项目,一旦要加建,物业就需要报批。我们用刚才的逻辑说服了业主和政府,这个流程很快走了下来。

  运营的要求是我能够提升服务效率、减低人力成本,这跟服务要求是基本一致的。我们收住的全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风险老人。市场对于这个项目的定位是多功能小规模嵌入式复合养老机构,这些定位是不能变的,不能因为困难的产生而改变前面定好的逻辑。

  对于服务要求来讲,我需要一个单元式介护的可能性。什么是单元式介护?好比多房一厅,老人的房间就是卧室,所有人都在公共活动区晒太阳、玩儿,晚上回去睡觉。

  在这个逻辑定好以后,我们跟建造单位说现在解决的问题就是优化工法,怎么在最快、最省钱、最安全的方式里把加建的事情完成,同时保证工期和结构的稳定性。这就是在建造这个层面上跟大家提到的。

  通过原来的现状和改建效果图,不但增加了走廊,还增加了一个前院空间。这条走廊在来回行走的过程中,对这个房间是有影响的。因为这个房间的采光多数是靠南向走廊的间接采光效果。如果贴着墙边走,老人会感觉很难受。房间的面积很局促,老人的助行器没有办法放进去。

  再往后是更高的需求,我会跟设计的同行说邻里空间的打造,这个老人和这个老人中间还有一个小院。跟大家讲这个,可能是比较虚。我今天还是讲一些对运营和服务有帮助的改造策略。

  我们增加了公共空间。这个公共空间作为一层的介护单元的公共活动区,整合设计后面的服务台和料理台。因为这个部分是新加建的,可以把这个部分的功能整合做到最优。

  如果大家再去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所有的外墙立面已经做完了,非常漂亮。

  原来这个地方是棚户区,脏乱差。北侧打造了门斗,还有屏风墙,记忆类的设计。我们专门保留了这个楼在70年代建成时的一块墙体。

  给我们带来的好消息是这个项目66张床在没有建造完毕的时候,40张床已经全部签约出去了。

  我们遇到的是同一个项目,同一个业主,同一个运营商。在不同的时空需求下,主要的矛盾和需求是动态的、不同的。我刚刚讲了时点,卫生间、洗手盆放在里面,还是放在外面,这是动态思维的过程。服务和运营之间共同调整的内容。空间上加建,还是不加建。

  我们经常在一个养老项目说这有一个中庭空间,运营商说这个要保留,多难得,三层中庭空间,跟酒店一样,好豪华。但是,真正懂运营的人跟我说赶紧把它填死,我要做房间。在时间和空间不同需求下得到的不同内容。我们希望在合适的时空,用合适的方式,系统化的解决问题。

  不是在项目的前期和项目改造中做这样的平衡,每一个项目在运营的五年内,每三个月都会进行一次跟踪的回访。这个回访是我亲自做的,我接触最多的是服务人员。我会一直跟他们待一到两天,我问他用得舒不舒服、方不方便,是不是按照当时的设想把老人这样搬到马桶上去。如果告诉我不是,我们马上进行动态性的调整方案。这是系统化搭建的完整闭环。

  接受不完美是一个理性的分析过程。这个图中间放了一个魔方。这个东西跟了我很长时间,我经常在试图讲系统环境研究的过程中,就是在讲这个魔方。魔方最终解决的方法是六面复原。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在转这一个面的过程中,其他面怎么变化。大家想想看跟我刚刚讲的逻辑是不是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我们转动养老的这个魔方的时候,我不需要它六个面都复原,因为根本做不到。我们有可能做到的是转动绿色面的时候对其他各面的影响保持到最低。这是动态的过程,这对某一个项目来讲就是完美的状态。

  最后是寻找不完美。我刚刚讲到魔方的概念。我觉得寻找不完美是一个过程。这个理念大家都懂,这就是很正常的思维方式,对。在这个月月初,乌老师曾经说过什么最难?跨界合作最难。前两天看了乌老师的一篇文章,她讲大家都在争老大。我们很烦平台合作,你搭一个平台,我来你这儿,听起来挺难受。我们不要平台合作,我们平行合作总可以吧?大家都在抒发理念和观点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帮助这个项目,这是非常重要的阶段。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我们中心在做什么。在养老社区层面上,我们研究的是社区综合措施,整合一整套的东西去分析。所有都是这样的。养老机构上,养老机构的综合措施是如何做的。

  重点讲一下重点空间与服务结合模式研究,这是昨天刚刚出炉的一个研究,完美的结合在运营和服务的要求下卫生间做到最优化,不占用房间面积。

  在智慧照护这个方面,我们跟很多项目进行深入合作,未来也对大数据研发进行深入研究。

  改造类,很多项目拿到改造项目以后不知道怎么报,不知道项目开发路径是什么样的,我们也有一整套的做法。

  施工一体化帮助我们完成工法优化,帮你做到最优。

  平台化、平行化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成立了中心。

  “各尽其职,跨界互联,精益求精”是我想说的。为什么要把各尽其职放在前面?因为我们做平行的合作,什么最重要?每个人在自己领域的深入研究最重要。我们建筑事务所从成立到现在只做养老项目。在我们只做养老项目的过程中,并没有走窄了。其实你走宽了,这条路反而越来越宽。我们首先要在每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然后会跨界的互联。最终得到的是精益求精的结果。

  乌老师说你们要选择做对的事、做难的事,一直做下去。我们现在选的就是做对的事、做难的事,而且一定会坚持下去。今天有这么多运营专家,我们相信一定会成为朋友。

  有句歌词是“一路让有你,苦一点也愿意”。我们大家都成为朋友,我们苦一点是值得的。

  谢谢大家!

新浪地产
关键词:

养老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养老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