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力保制造业发展:好项目不缺土地

提要:为发展制造业,上海不仅提出保障工业用地,而且要求提高土地绩效——2020年上海的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值(已供应工业用地)要达到75亿元/平方公里。 上海的工业用地主要有三部分构成——规划工业区块(104产业区块)、规划工业区块外且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现状工业用地(195工业用地)、规划工业区块外且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现状工业地块(198工业用地)。

  为发展制造业,上海不仅提出保障工业用地,而且要求提高土地绩效——2020年上海的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值(已供应工业用地)要达到75亿元/平方公里。

  8月31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在介绍《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时表示,对于上海而言,“好的项目是不缺土地的,因此一定要保障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用地需求。”

  制造业是上海加快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及“四个中心”的重要支撑,《规划》提出,要力争实现“十三五”末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25%左右目标。

  而工业园区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载体,2015年上海全市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为2.6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从土地绩效来看,土地产出由2010的56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到2015年的67亿元/平方公里。

  上海的工业用地主要有三部分构成——规划工业区块(104产业区块)、规划工业区块外且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现状工业用地(195工业用地)、规划工业区块外且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现状工业地块(198工业用地)。

  但是,各个地块的工业用地绩效不一。

  2012年上海全市工业用地绩效平均为40.9亿元/平方公里,这其中,既有地均产值达248.1亿元/平方公里的漕河泾开发区,地均产值为214.9亿元/平方公里的金桥开发区,也存在大量地均产值非常低的开发区。

  而要提高土地绩效,就需要工业园区不断推动转型升级。上海进入工业化后期,必须把握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虚拟现实、精准医疗等新兴技术,及产业组织、分工体系等发展新趋势,形成上海制造业发展新格局。

  因此,《规划》提出了多项指标: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左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在“十二五”基础上增长约30%;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左右。

  除了转型升级,另一个在上海会被广泛关注的话题是——建设用地总量负增长是“十三五”时期的一条底线,如何确保工业用地。

  “经常会有很多园区,很多企业,包括很多中介机构问我们,上海未来在土地方面如何保障?”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子瑛说。

  根据上海市规土局与上海市经信委于2014年4月底,对上海工业用地实际使用情况的全面普查摸底的数据,上海现状工业用地753.07平方公里,其中104地块占比52%,195地块占比24%,198地块占比24%。

  到2015年底,这些土地中有一部分已经转型成新兴的业态,仍然用于制造业发展的有612平方公里。

  “我们也对‘十三五’产业用地进行了基本的排摸,特别是对重大项目用地进行了排摸,大数可能在25~30平方公里。” 徐子瑛说。

  对于保障先进制造业的用地,徐子瑛说,思路是做优增量、盘活存量。

  所谓的做优增量,就是在有限的土地增量资源里面,对于优质、战略性、高端先进制造业,全市工业用地优先给予保障,不会出现好的项目在上海落不了地的困境。

  到2040年上海全市建设用地当中,仍然有10%-15%的建设用地是保障先进的制造业,其中还要划定一定量的永久性制造业用地,长期保障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所谓的盘活存量,就是把现有的低效工业用地,随着国际化大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提升能级。

  这其中,一部分来自于现有的104区块里的低效工业用地,通过升级仍然用于保障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一部分来源于198减量化以后获得的土地指标,其中有1/3是保障先进制造业;一部分是现有的工业厂房,鼓励将其租赁给新兴的制造企业。

  徐子瑛表示,当前,正在进一步深化和研究上海工业区转型的整体方案。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一批参与全球竞争,体现上海高端制造水平的产业集群和品牌园区。

  具体来说,就是希望在现有国家级新兴制造业园区基础上,打造三到五家在国际有影响力的新兴工业化产业基地,新增三家国家级示范产业基地。与此同时,建成一批各类示范区,包括10家国家级的生态工业的示范区,30家本市智能型的产业园区,以及一批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工业园区。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