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外保温与内保温两种技术形式
近年来在建筑保温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形成了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内保温两种技术形式。节能技术发展初期,内保温技术为推动我国建筑节能技术迅速起步起到了应有的历史作用。这是因为我国节能技术在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外保温技术还不太成熟,我国节能标准对围护结构的保温要求较低,且内保有一定的优点,如造价低、安装方便等。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我国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内保温的做法已不适应新的形势,且给建筑物带来某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它只能是某些地区的过渡性做法。
一、外墙内保温的基本情况
外墙内保温是在墙体结构内侧覆盖一层保温材料,通过黏结剂固定在墙体结构内侧,之后再在保温材料外侧作保护层及饰面。外墙内保温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保温隔热效果差,外墙平均传热系数高。
2、热桥保温处理困难,易出现结露现象。
3、占用室内使用面积。
4、不利于室内装修,包括重物钉挂困难等。在安装空调、电话及其他装饰物等设施时尤其不便。
5、不利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6、保温层易出现裂缝。由于昼夜和四季的更替,外墙受到的温差大,直接影响到墙体内表面的应力变化,易引起内表面保温层的开裂。
二、外墙外保温的基本情况
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外墙外保温技术逐渐成为建筑保温节能形式的主流。外墙外保温是在主体墙结构外侧在黏接材料的作用下,固定一层保温材料,并在保温材料的外侧用玻璃纤维网加强并涂刷粘结胶浆。外墙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外保温适用范围更广,技术含量更高。
外保温既可用于新建工程,更适合旧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外保温技术对保温材料的要求更高,配套要求更加齐全。它的推行将刺激我国节能材料的创新和发展。
2、外保温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
采用外墙外保温方式,由于建筑物围护结构外侧,缓冲了因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避免了雨、雪、冻、融、干、湿循环造成的结构破坏,减少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对混凝土的碳化以及导致钢筋结构的锈蚀,减少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紫外线对维护结构的侵蚀。因此外保温既可以减少维护结构的温度应力,又对主体结构起保护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主体结构的耐久性,故比内保温更科学合理。
3、外保温基本消除了“热桥”的现象,保温性能更好。
一般建筑在内外墙交界部位、外墙圈梁、构造柱、框架梁、柱、门窗洞口等处普遍存在着“热桥”。上述“热桥”对内保温而言几乎难以避免。而外保温既可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结露,又可消除“热桥”造成的附加热损失。
4、外保温减少了内、外墙面的裂缝。
目前凡采用内保温技术的工程普遍面临着内、外面层开裂的难题。其主要原因是外墙直接暴露在大气中,温度湿度不断变化会产生变形应力,易导致强度较低的内保温层以及外墙面层的开裂。此现象在高层建筑及东西朝向的建筑物上尤其明显。
5、外保温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有利于室温稳定。
采用外保温时,水汽在墙体内部不会发生冷凝现象,无须设置隔气层。墙体由传热体变成蓄热体,即墙体能吸收和释放能量,有利于室内气温的稳定,可得到室内舒适的热环境。另外墙体形不成露点差,彻底消灭了结露现象。
6、外保温提高了墙体的防水功能和气密性。
外保温不仅能节约冬季采暖及夏季制冷的费用,还大大提高了墙体防雨水浸湿的功能。一般的加气混凝土、混凝土空心砌块等墙体,在砌筑灰缝和面砖粘贴不密实的情况下,其防水和气密性较差。而采用外保温,不但改善了外来水分造成墙体的潮湿,还大大改善了墙体的气密性。
7、外保温便于旧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十年以前建造的民用建筑一般都不满足节能要求。因此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已提上议事日程。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保温方式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其最大优点是无须临时搬迁,基本不影响用户的室内活动和正常生活。
8、外保温可减少保温材料的用量,增加了房屋的室内使用面积,且方便在室内装修及墙面上悬挂、固定物件。
9、外保温可以避免装修时对保温层的破坏,并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
不管是买新房还是买二房,消费者一般都需要按照自己喜好进行装修,在装修中内保温层容易遭到破坏,外保温则可以避免发生这种问题。另外在建筑工程进入装修阶段,内外墙可同时施工,工期短速度快,减少总投资预算,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长期维修费用。
分析对比后的结论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无论从机理上或从实际效果来看,外保温明显优于内保温。在国外采用外保温的建筑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外保温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相继建成了一批批新型的外保温建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