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行业“痛点”缠身 照明企业如何破局?

过去的一年对于LED照明产业来说,是激荡的,变革的一年。行业环境的变化将许多企业推上了转型的风口浪尖。同时,面对日益竞争激励的照明环境,各大企业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行业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短缺,企业间的并购战、倒闭潮、价格战等等问题频出。

  过去的一年对于LED照明产业来说,是激荡的,变革的一年。行业环境的变化将许多企业推上了转型的风口浪尖。同时,面对日益竞争激励的照明环境,各大企业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行业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短缺,企业间的并购战、倒闭潮、价格战等等问题频出。

  当前全世界资源匮乏、能源紧张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各大LED 照明企业都在为进入资本市场而努力着,导致近两年成为LED 照明企业上市高潮期。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借用财务杠杆是企业整合资本优势,迅速做大做强的首选手段。但是负债经营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大企业爆出亏损的新闻也层出不穷。

  行业困境

  整体实力偏弱,抗风险能力差

  国内LED照明产业潜力大而实力较弱是行业的共识,出口产品质量成诟病,内销品质不抵进口货的尴尬局面更加深了外界对国产LED照明产业的“质量差”的不良印象。

  长期以来,LED上游外延片和芯片市场核心技术,被国外几大产业巨头垄断。我国LED照明产业在外延片、芯片两大关键领域力量薄弱,造成LED照明成本难以下调,由此大大削弱了竞争力。

  目前虽然国内照明市场容量大、品牌多,但一直呈现出外资品牌一枝独大的局面。一方面,以飞利浦、欧司朗、GE等为代表的几大“洋品牌”横行天下;另一方面,本土照明企业虽然数目众多,但是缺乏品牌影响力和核心技术优势,其中一部分还沦为了国外产品的贴牌甚至缩小版。

  渠道策略存在问题,销售道路受堵

  当前,国内的LED照明灯具企业出口产品的销售方式多为“坐销”,即企业没有树立主动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不去主动建立销售渠道,而是采取了十分被动的方式,坐等国外客户上门下订单。企业之所以选择“坐销”的方式,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建立海内外销售网络,不仅要招募专业人员增加销售成本,又要投入管理资金,过程十分复杂,难度也很高。

  “坐销”成本小、操作简单,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采取“坐销”方式的出口厂商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这种模式的销售额十分不稳定,企业出于一种很被动的位置。

  此外,中国制造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OEM模式在中国制造业中普遍存在,中国LED照明灯具生产企业采取OEM模式出口照明灯具,目的是降低经营风险,节约开市场、技术研发、广告宣传所需的费用。

  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企业过度依赖OEM,不去自行开拓国外市场,当国外客户停止OEM订单时,企业就会丧失销售渠道,出现因无法掌握销售渠道而与市场脱离得局面,导致整个企业瘫痪甚至倒闭。

  价格战扰乱秩序,服务体系不健全

  不可否认,以价格拼市场并非完全是坏事,低价策略是一种市场手段。飞利浦就曾在北美市场推出了2颗LED灯泡5美元的超低价,且不说飞利浦及其供应链厂商是否有利可图,但就这种压价力度不是一般厂商能够与之抗衡的。但是当照明产品降价已成行业常态,就会出现众多品牌纷纷加入价格战的局面。

  要知道,在价格战中,某些企业为了争夺市场,谋求销量,以牺牲产品和服务质量来应对,他们会用最差的元器件去生产价格低廉、质量低劣的产品,这种产品流入市场会加速LED同质化竞争恶化。

  2016年2月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其官网公布2015年家用制冷电器具等13种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质量状况。其中,抽查灯具和照明装置产品194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8.6%。2016年,国内LED行业的“价格战”日趋白热化,LED行业如果要健康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非常有必要。

  缺乏创新,产品附加值低

  我国当前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特殊阶段,依靠技术创新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业内共识。近两年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照明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呈现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推广应用成效显著等特点。

  但是由于中国LED产业由于关键技术未能掌握、系统技术缺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等原因,总体而言该产业由于还处在产业链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总体上产能过剩、小微企业生存艰难。

  LED 产业链中,我国在中游封装方面领先全球,而上游核心技术和设备却多被国外企业掌握,这使得LED灯价格与普通灯价格仍有较大距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成为制约我国LED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行业出路

  产业发展亟需调整

  行业标准需要跟随行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相关技术指标,加强安全规范的强制认证体系和市场准入体系;行业需要加强信息交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避免同质化、低质化产品的盲目投入,引导资本和技术力量朝产业升级和跨界应用方向投入;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其他行业的交流,寻找新的应用发展方向,如:植物工厂、可见光通讯等,达到分流部分过剩产能的目的。

  事实上,要壮大LED产业,强化资源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是必须的。市场规则向来是优胜劣汰,引导和支持以具有相关技术背景的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强包含外延、芯片、封装、LED应用产品以及配套原材料、设备等关键环节、关键部件、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产品的技术攻关,有前瞻性地布置下一代先进技术项目,争取在新一轮技术竞争中抢先取得领先优势。

  行业自身亦须规范和自律

  目前行业里最受各个企业诟病的就是,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在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事实上除了政府的扶持,完全靠自身去发展,企业依靠的只能是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产业链。标准和技术是分不开的,中国LED产业被技术制约着发展了多年,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走出国门,在行业立足。

  企业应当在成本价整体水平的前提下约定合理的价格区间,超越这一价格区间即视为恶意竞争,将会受到行业企业联合制裁。为了达到制裁,可以对缔约企业预收保证金,并建立行业组织内部融资制度,以便有足够的财力对独大的企业进行内部制裁,禁止供应商向其提供生产材料,禁止经销商代理其产品。

  对于企业自身,昭信LED总经理李澍认为,“强者愈强”是企业发展的规律,企业不应该抱残守旧、被动等待,小企业应该潜心发展细分市场,做好“小而美”的领域,特别是投入发展独特的、核心产品;而大企业则应该稳守主战场,发展辅助战场。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LED标准化显得更加迫切。当前,LED产业标准体系尚不成熟完备,标准缺口较大;标准技术指标落后,标准实施反馈差;LED产业具有技术种类多、多学科交叉、技术更新快等特点,使得标准制定中的配套性、协调性难以保障。

  此外,企业应当积极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建立完善的主动召回制度。对于已经出售的产品,一旦发现某个生产环节有问题,该批次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应当第一时间对问题产品主动召回,以消除不良产品对顾客的影响或降低产品对顾客的伤害程度,特别是避免酿成安全事故。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