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工厂到新地标 中山的荣耀一直在传承
在中山的工业发展历史中,曾诞生出不少知名的品牌,包括第一家能生产超薄平板玻璃的石岐玻璃厂、石岐砖厂、威力洗衣机厂、石岐酒厂、美味鲜调味食品公司等一系列国企知名品牌,随着发展的需要,这些原本位于荒凉位置而如今却身处闹市中的旧厂房大部分面临着被拆迁和改造的命运。跟随着他们工作了半辈子的老中山人在依依不舍之余,也时刻关注着它们旧貌换新颜的脚步———原威力洗衣机旧厂址上将建起高238米的中山新地标、旧凯达精细化工厂原址建起商住小区,原中山玻璃厂纳入马山片区重点改造项目,或成为学校和绿地……中山在三旧改造中逐渐升级,昔日荣光将被继承延续。
旧故事
“工人身份”是一种光荣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山历史上,有几个大厂的名字堪称如雷贯耳,它们也是当时热门的“工人就业基地”。当时,出于响应国家发展工业的号召,多个不同领域的工厂纷纷通过合并私营企业等途径设立,“工人身份”由于工资高、还有退休等福利,成为当时中山人的一种光荣代表。“当时能够去工厂打工,有正式的编制,每个月能拿到十多元至几十元工资,男的不愁娶、女的不愁嫁,农民却只有每日8分钱,我很多亲戚都去石岐厂做工人。”老石岐居民杨阿姨回忆称,不仅工资高,当时还有各种粮票和补贴,就连看病也是全额报销。
她所说当时福利很好的“石岐厂”,包括了石岐酱料厂、石岐玻璃厂、石岐砖厂、石岐酒厂、咀香园、石岐糖厂、石岐氮肥厂、粤中船厂、凯达精细化工厂、千叶风扇厂、农机二厂(吉之岛)、中山水泥厂、中山纸厂等数十间国企。这些厂最大的特点是多冠以“石岐”的名头,这是因为当时建国后50-60年代,出于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当时的中山政府逐渐拨款进行厂房建设促进生产,上述这些厂房就应运而生,而厂址多选在离居民区稍远的位置,方便招募工人,同时也避开了居民区和商业区。
老厂改造后出产名品牌
要说这些厂有几“巴闭”?可能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例如,石岐酱料厂就是现在我们熟悉的商标“厨邦酱油”的原始出产地,也就是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在1925年以前,香山县境内由于没有酱料生产行业,人们需要从外县进货购买。
而后来,泰茂酱园、调昌酱园、调珍酱园等酱园的兴起结束了香山县没有酱料生产行业的历史,直到建国后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企业经营国有化下,石岐大大小小的10来家酱园在1958年成为地方国营石岐酱料厂。而中山人熟悉的岐江桥牌生抽王曾荣获省和国家优质产品奖等荣誉。
玻璃厂产品达“国际级”
石岐玻璃厂一度是中山最“架势”的国有大企业之一。例如它早于50年代就已经拥有上百名工人,当时算是大工厂,所生产的产品更是各种“国际级”--如1959年生产的汽灯玻璃罩,洁白无纹无砂,厚薄均匀,耐热耐用,达到了国际水平;1960年,投产的压花平板玻璃生产线,是国内最早的玻璃建材生产厂家;1967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块平拉玻璃;1990年,是我国第一家能生产超薄平板玻璃的厂家,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石岐玻璃厂成为了国内建材玻璃生产为数不多的几家主要生产厂家之一。就连中山居民家中的水杯,当时也一度被石岐玻璃厂的钢化玻璃杯所占领。
“当时中山出产的东西连华侨都愿意回来购买,有人专门回来买咀香园的杏仁饼、石岐酱料厂的珠江桥牌,就连全中山的房子所用的水泥、砖头,都是从渡头的中山水泥厂和起湾的石岐砖厂拉过来的。”曾在某国企工作的魏先生表示。
不过对于当时的工人一族来说,福利、薪酬等待遇往往是衡量一个厂是否够“威水”的一个最基本指标。
工厂福利成为另一个名产
最经典的是一个有关“玻璃厂雪砖”的故事。雪砖,即雪糕。很多80后中山人可能都在小时候吃过这种雪砖,甚至有广告商把这一创意在地产广告重现,唤起人们的记忆。不过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石岐玻璃厂为什么生产雪砖。
话说当时的厂房不像现在拥有大量的空调设备和机器,全凭人手操作,而且在生产玻璃时需要用到高温进行冶炼。而在上世纪70年代,中山虽然有着雪条这样的冻品,但在粮食都紧缺的日子里实属奢侈品,且味道并不算好,仅仅是劣质糖水冻成冰棍,连奶粉也没有添加。当时石岐玻璃厂为工人提供免费冷饮冻品,并有自己的冷饮部。
“听当时在厂里的亲戚说,当时的雪砖都是专门找外面的师傅做的,用料很足,我们都过来买。”老石岐人郑阿姨表示,她当时在濠头做漆工,有时特地与工友去玻璃厂找亲戚购买“雪砖票”,雪砖票是玻璃厂发放的类似粮票的凭证,凭着雪砖票才可以兑换雪砖。由于玻璃厂雪砖美誉度实在太高,市场严重供不应求,于是石岐玻璃厂就扩大生产,向社会出售雪砖。一时间,用自行车兜售雪砖的“雪糕佬”口中“玻璃厂雪砖”的叫卖声彼起此伏,成为中山街头一大特色。
威力洗衣机厂直接建邨“派房”
如果说副产品能够引发人们的争抢算是一种威水,那么在当时那个还有福利分房的时代,中山人所熟悉的威力洗衣机厂,更是霸气地直接建了一个威力邨免费“派房”。
威力洗衣机厂位于兴中道附近,假日广场隔壁的那块空地,就一度是威力洗衣机厂的根据地。威力洗衣机厂前身是中山石岐农械厂,60-70年代原本一直以生产农用机械为主,直到80年代初,该厂推出了自己第一台“洁白牌”单缸洗衣机。在当时,洗衣机这样的家电还主要从香港、日本等地进口为主,于是单缸洗衣机一推出就收获了高评价。随后在1983年假日广场附近的新厂房建成,中山石岐农械厂也改名成为威力洗衣机厂,主要生产威力牌双缸洗衣机。
当时的威力洗衣机一度在广东乃至全国市场都小有名气。而当时为了得到更好的技术去开发新产品,威力不仅招收普通的农民当生产员工,甚至还从华南理工大学引进不少人才,鼎盛时期时仅仅是大学生就以百来计算。而当时高考刚恢复不久,大学生可谓非常稀缺,可见威力洗衣机厂的繁荣。
厂里人口上来了,让这些来自中山以外的异乡人如何更快的融入中山是威力面临的难题。最让人才容易在一个城市安心扎根,无疑是“有瓦遮头”,有房可住。而当时的威力销售效益良好,因此威力干脆开创了“建房”先河。1985年-1988年,威力就在距离厂房的不远处建立了能容纳近260户的“威力邨”,解决了厂里几百人的住宿问题。对于普通工人来说,能住上免费房简直幸福得让人眼红“当时中山就得花园新邨这些住宅,商品房没几个,有得住那么好的小区当时很值得高兴的。”曾在威力洗衣机厂打工的何伯表示。
新容颜
三旧改造下荣光渐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中山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厂房,由于面临国企改制、品牌升级等转型需求,加上中山城区的稳步发展,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一些中山人熟悉的工厂地标也渐渐消失于中山人的视野中。
近日,西区政府就宣布和华润置地合作,共同开发马山片区。而原本这一块被命名为“中山市西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广东省重点项目,早于2011年3月已经开展了西区负责试验区内的旧城改造项目的征收和招商引资工作。马山片区东起岐江河、西至长洲路,南连富华道、北接狮滘河,总占地面积为1.23平方公里。西区将与华润置地共同完成西区旧城改造项目的一级土地整理工作,总投资约25亿元。同时,华润置地负责该项目安置房的建设管理,该项目的二级开发投资约70亿元。
就在马山片区里,包括了位于后山的中山玻璃厂。实际上,中山玻璃厂一度改制,并由于污染问题迁移到阜沙镇,而原本所在的西区后山厂则成为民营企业冠华薄玻璃厂。而随着玻璃产品价格走低、更多竞争对手的出现,让玻璃厂出现了债务问题。该厂房最辉煌时占地320亩,但大部分已经卖出。而由于偿还债务,其中的38亩土地更是于2010年公开拍卖,被规划成小学与公共绿地。而走到现场,这一幢幢旧厂房已经没有当年忙碌的开工场景,反而严重破损,在马山片区全面启动改造后,将全部被拆迁一空。
再出发,旧貌换新颜
同样已经遭遇拆卸的包括威力洗衣机厂、石岐酱料厂、凯达精细化工厂等。其中,威力洗衣机厂在2005年被广东东菱凯琴集团收购,搬迁到阜沙镇,而原本位于石岐的旧厂房就长期空置。该旧厂房所在的位置,已经发展为中山最繁华的区域之一,它的旁边就有着假日广场这样的大型商圈。直到2008年4月16日,经历150多轮公开竞拍后,这个占地约10万平方米的老城区黄金商住地块,被来自马来西亚的完美集团旗下金鹰房地产以4.43亿元的价格拿下,楼面价格超过3000元/平方米。当时还被不少业界人士一致看好。好事总多磨,该地块虽然成功售出,但却闲置了5年之久,直到今年才完成奠基仪式,全面建设。而这个项目也延续了原本的“威力”,开发商拟投资30亿元建成总建筑面积逾50万平方米的完美金鹰广场大型综合商业项目,包括高端住宅、购物中心、商业街、中央广场、五星级酒店等,广场上将崛起48层、高达238米的超甲级写字楼,有望成为中山市新地标。
在150亩的凯达精细化工厂的原址上,则早于去年就已经成为一片砂砾。这块土地被万科集团在4年前偷偷拿下,并成功申请成为商住地,建立起金域蓝湾这一项目。现在,从楼盘的外立面,已经完全看不见当初旧厂房的影子。就在金域蓝湾的对面,石岐酱料厂就刚好在滨江一号的隔壁,该地块一度被传出要被滨江一号的开发商广百地产收购。而美味鲜公司早就在2011年中把生产线迁移到火炬区新厂区,旧厂只剩下了空壳。而周边的居民们也终于不用闻着阵阵酱油味入睡。
同时也有一些老厂及时调整方向而焕发出新活力。石岐酒厂也曾一度传出要整体出售,不过随着工业旅游改造升级,石岐酒厂于2012年远赴茅台镇购置生产基地,酿调出“孙府酒”,旗下五大系列除孙府家酒、孙府宴酒外,还根据孙中山先生诞辰、20岁开始行医等节点推出1866、1886系列,除此之外每年推出一款诞辰限量版,包装上印有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大事记。就连孙中山后人孙必达品尝后也称赞孙府酒“非常醇”。目前石岐酒厂即将明年搬至神湾镇占地3万平方米的新厂区,而占地60多亩的老厂房则用于打造工业旅游点,预计明年年底开放,届时市民不仅可以参观老厂房、酿酒设备,还能观看到石岐米酒的主要酿造流程。而中山城区那唯一一条让市民熟悉的大烟囱,也还保留下来成为一道风景。
正如岐江桥重修一样,工厂的一根烟囱、一块雪砖、一盒饮料就能引起当地人的缅怀。昔日的荣光,也是时候让继承者承担起来,缔造中山新的未来了。
威水史
石岐粮食加工厂
粮食机械加工已有70多年历史
中山县用机械进行粮食加工,已有70余年历史。
解放前中山县粮油工业全部掌握在私人手里,解放后,1954年国家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后,私营粮食加工厂全部改为来料委托加工。
1956年随着对私营企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粮食加工厂全部实现公私合营,纳入国家轨道。
据部分市民回忆,当时石岐粮食加工厂大量进行打谷、加工大米、生产猪糠饲料等,大量货船穿梭拿货,非常热闹。现在则变成石岐粮油实业公司。
中山石岐糖厂
曾有专属运输甘蔗的码头
石岐糖厂从民国期间的日榨170吨糖,变成了建国“一五”后日榨2000吨以上的糖厂,还有自己的专属运输甘蔗的码头。改制后,它摇身一变成为饮料厂,中山人熟悉的“蜂巢”牌菊花茶、冬瓜茶等系列饮料就出自于此。
粤中船厂
最大国营厂员工曾达2000人
粤中造船厂建于1953年,位于西区岐江水畔,占地11公顷,这家中山最大的国营工厂曾有员工2000多人。
当时,广东省政府为了发展南海渔业,同时也为了吸引香港、澳门的渔民回到内地,在广东省内建几座大型船厂,当时的中山属于粤中行署,船厂因此得名。
由于时代发展下汽车运输渐渐取代船运,因此政府联合国外知名建筑机构将粤中船厂原址变成了现在中山人常去的岐江公园,而公园内还保留了不少船厂的工业配件。
石岐砖厂
一度成为石岐八景之一
连镇区人都要过来拉砖建房的石岐砖厂,一度成为石岐八景之一。在60年代初,石岐文化馆一度与摄影界合作举办石岐八景的评选活动。而其中被选上的多数是景点和大厦照,而石岐砖厂是唯一一个被选上的工厂。为什么选择石岐砖厂?当时由于新中国百业待兴,工业发展尚属落后,评选中更着重考虑的是“新貌”,也就是建设成就。而石岐砖厂当时是中山市工业中历史最为悠久乃至60年代仍属颇具规模的工厂之一。《石岐新貌》所摄影的,就是它那排列成行成阵的晒砖的场面。
乐居推荐:
[乐居原创] 深圳客汹涌而来 10月中山楼市网签12598套
[电商优惠] 某开发商10月卖房1465套吸金4.53亿 多个楼盘都是区域NO.1
[乐居原创] 深中通道12月15日奠基? 深圳人买买买哪个盘
[重磅新闻] 中山将建七条轨道交通线路 1号城轨最快开建
[重磅新闻]12月15号将举行深中通道开工奠基仪式
[乐居原创]11月前3周成交破9000套 中山楼市开启“暴走”模式
[码上专车] 一键免费看房:码上专车带你装逼带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