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未果又临封停 申龙电梯陷生死危机
此次“7·26事故”荆州市质监局组织的调查组,就备受质疑。2015年3月16日事故电梯曾经由湖北特种装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结果为“检验合格”。调查组调查的结果是:“检测的项目中没有包含盖板这一项。”
这令陈化平感到荒谬,“国家的扶梯维修标准中,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检查盖板,怎么能说不包含这一项?质监局检测过出事,起码应该找第三方检测,不应该还由质监局组建团队检测。”
此外,陈化平也指出,像“7·26事故”申龙电梯产品质量肯定存在问题,但企业也有为维修方“背黑锅”的苦衷。
据相关调查,在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电梯制造质量问题占16%,安装问题占24%,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原厂维保具有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信誉度高等特点,欧美发达国家原厂维保率非常高,美国达80%,而我国由于价格竞争原厂维保率仅占20%左右。
“维修市场的竞争同样厉害,正规厂家做售后维修,每次维修项目达二三十项,价位也较高,一次维修费用可能在500元,市场上维保公司可能一两百元也能做。业主当然是选择便宜的。”陈化平指出,但这么低的价格人工成本都覆盖不了,不可能做详细维修,基本是出了故障更换部件才会修理,平时的维修也是虚晃一枪就走,不可能按照维修单子几十项一一检查,类似盖板松动的细节上的维修单位根本没精力注意,而这部分检查恰恰是电梯故障最大的隐患。
陈化平表示,有关部门有必要将电梯维保工作纳入电梯制造单位售后服务范畴,构建以制造单位为主的维保体系,授权有维修能力的生产厂家考核监督。
除此之外,在缪步升看来,占据安全问题24%的安装质量也不容忽视。“现场安装到不到位对以后的维修报修起到很大作用。”
过去的电梯都配备有持证上岗的管理人员,如今,为节省成本,大部分都把这一项取消了,“指望物业管理人员,超市承包商层层通报电梯故障,有很大漏洞。”缪步升建议,还是要恢复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工作人员实现对电梯安装到后续服务的各环节把控。
“还有很多人都忽略的一点,长期以来电梯检验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但房屋建筑图纸审批部门是建设部门,两者之间的错位为开发商提供空间,他们往往为了多留面积减少电梯数量。电梯数量减少,使用频率增高,这个是源头上就暗藏的隐患。”缪步升指出,尤其在两限房、经济适用房上,电梯问题更加严重。尽管他们多次向规划部门反映,但城市用地紧张,加上建筑审批和电梯质检部门都存在电梯配置数量检测的漏洞,导致问题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