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未果又临封停 申龙电梯陷生死危机
家族作坊的“低价”利器
“以好看的数据讲故事,是IPO通行的法则。申龙电梯能过会的关键原因在于财务数据还算漂亮。”黄立冲如是分析道。
该公司财报显示,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9.57亿元、10.9亿元和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9937万元和1.24亿元。扶梯产品销售量从2011年的2090台提升至2013年的2130台。在国产电梯品牌中,申龙电梯以市场占有率2.82%位列第四,这份拿得出手的财务数据的确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2014年5月23日,申龙电梯向证监会报送IPO申报稿,于今年7月2日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分析,申龙电器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依托的是 “低价”利器抢占市场,“低价”而获利的筹码则是不规范作业和技术研发投入大幅缩水的低成本。
据业内人士介绍,楼高4米到4.5米的自动扶梯价格一般为每台16万元左右。但2012年至2014年,公司自动扶梯产品销售平均单价(不含税)分别为11.19万元/台、11.77万元/台、11.76万元/台。而博林特2009年~2011年1~6月自动扶梯产品的行业平均售价为16.64万元、18.92万元和15.85万元。
对此,袁强解释是因为公司的产品中至少有60%的零部件由自己公司生产,再加上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成本会相对较低。但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多方调查了解,申龙电梯低价还能获得高利润的秘密利器之一是家族作坊生意圈的低成本。
申龙电梯的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是袁华山,总经理为袁华山的表弟袁强,副总经理为袁华山的另一个表弟蒋勤荣,袁华山的哥哥袁明元担任制造部部长,女儿袁青担任证券部部长。
不仅如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袁家的亲友团还充斥于申龙电梯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2011年,申龙电梯的经常性关联交易供应商申奥机电、杨氏塑胶、龙港配件、宏达配件,四家公司关联交易总额就高达1521.6万元。而这四家供应商的实际控制人或股东分别为袁强、袁华山姐夫、袁华山大舅子的女儿和女婿、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唐志荣大姨子的丈夫。
可以说,申龙电梯与管理层亲属之间存在多年经常性的关联交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生意圈”。2011年以后,申龙电梯开始谋求IPO上市,从那一年起,为了去关联化,供货商更换开始了。但知情人士称,新的供应商很多都是“亲友团”的马甲公司,只不过手法更加隐蔽而已,还有一些则是规模、质量都无法保证的作坊企业。正是这些因素,给公司产品的电梯事故埋下了伏笔。
此次“7·26”涉事电梯中被认定存在质量问题的三盖板中的前沿板,是由荣诚电扶梯部件厂负责供应的。申龙电梯与该公司初次合作时,该公司成立还不到3个月。知情人称,荣诚电扶梯部件厂就是申龙亲龙团的马甲公司,并且是一家资本仅百万元的个人作坊企业。
家族亲友团左手倒右手的戏码及个人作坊作业,使得申龙电梯并不具备与国内排名第四相匹配的品牌质量。但却成为申龙电梯在成本厮杀战中辟出一条血路的资本,此外,公司还不断缩减技术和研发成本。
虽然业务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与企业利润攀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申龙电梯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反而降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6%、3.65%、3.11%。
另外,申龙电梯技术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比重也远远低于同行业。2014年申龙电梯技术人员所占员工总人数比例为9.41%,而国内同类企业一般在两位数。
家庭式作坊和不断缩减的技术研发成本,使得申龙电梯质量不能得到保障。业内人士指出,这次事故暴露出了申龙电梯在质量方面的很多问题,如果申龙电梯生产的该类型电梯涉及的盖板结构设计不合理及尺寸与图纸不符等情况是共性问题,那么申龙电梯应尽早召回全部此类自动扶梯。
值得一提的是,申龙电梯在招股书中也提示了行业产品风险,称公司生产的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关系到使用者人身安全,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是区别于其他设备的最显著特征。但对本公司的产品质量情况并未做过多披露,招股书只称,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没有发生重大产品质量事故。
“申龙电梯事故只是个缩影。电梯事故屡屡发生并不奇怪,由于准入门槛低,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竞争也愈发激烈,只是打价格战,这导致产品质量越来越低。”陈化平指出,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没有底线,一二百块钱的差价竞争都会参与,1.5毫米的钢板降至1.2毫米甚至1毫米,恶性的竞争导致材料配置降低,基本的质量安全不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