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行业跨步迈入微创新时代

为什么曼瑞德分水器能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为什么不自己生产产品、只做系统集成的“武汉广华”公司能成为业内广受尊崇的企业?为什么湖南华成的施工费每平方米能单独收取50元人民币?其实,成功的产品和企业都有成功的原因。它们的成功除了营销、服务等因素,在产品技术或工艺上方面的“微创新”也至关重要。

  来源:中国建设报

  为什么曼瑞德分水器能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为什么不自己生产产品、只做系统集成的“武汉广华”公司能成为业内广受尊崇的企业?为什么湖南华成的施工费每平方米能单独收取50元人民币?其实,成功的产品和企业都有成功的原因。它们的成功除了营销、服务等因素,在产品技术或工艺上方面的“微创新”也至关重要。

  本刊从本期开始,将陆续梳理业内值得大家借鉴、学习的微创新案例、产品或见解,希望有助于在业内竞相营造微创新的氛围。

  关于微创新的衡量标准

  黄维:冷暖微创新要以“实用”为标准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黄维此前曾呼吁供暖供冷行业的从业者应关注微创新。他说,过去供暖供冷行业出现过一些纯粹以“创新”为目的的产品,但不实用。而现在及未来,衡量供暖供冷行业的微创新是否有价值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是否实用。比如,过去许多温控器带有自动定时功能,能设定几点开启、几点关闭,而现在的温控器则可以做到某一时间达到多少室内温度。比如,用户想要早上8点室温达到20摄氏度,温控器能自己“想办法”判断在几点开启系统以完成这一任务,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机械地在某个固定时间开启系统。再比如,现在已经有一些产品可以实现通过智能手机去跟踪、调配维修服务,这些都算是比较实用的微创新。

  黄维认为,冷暖行业的微创新不应拘泥于技术或工艺本身,应从技术、工艺以及企业管理方式、业务模式等方方面面展开探索。但最终评判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实用”。

  关于集成商微创新的方向

  刘江:工艺微创新应遵循“三化”

  “武汉广华”公司是南方采暖行业的先行者,在供暖系统施工工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一直是业内学习、借鉴的标杆企业。在武汉广华较早从事供暖系统销售安装的年代,分户供暖系统的安装毫无标准可言。但在10多年的不断摸索、改进的过程中,武汉广华率先在业内整理出了散热器采暖系统双管并联、壁挂炉连接、地暖或散热器系统开槽走管等工艺。

  该公司总经理刘江认为,供暖系统安装工艺的微创新要遵循三化:即规范化、美观化和标准化。规范化是系统科学安装,是让供暖系统正常、高效、稳定运行的保障;美观化是要让系统变得漂亮,不破坏室内装修风格;标准化则有利于集成商库房管理——能根据工艺,科学管理相应的材料和配件,提高管理效率。

  关于微创新的源泉

  颜惠平:微创新需保持爱“玩”的心

  “上海惠顿”公司是一家非常注重“微创新”的企业,其掌门人颜惠平更是“圈内”公认的技术控。因此,颜惠平对于微创新有切身的体会。颜惠平说,当前供暖行业微创新活力十足,比如现在最为火热的智能家居系统和采暖节能系统的有效结合,就很好地体现了微创新理念——把原本两个没有太大关联的行业,通过一些衔接的技术,让两者有机结合,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好的体验。

  另外,行业对于一些原有常规配件的改进,也会形成小变化带来大变革的情况。比如上海惠顿此前研制出的“水力恒温单元”,将原有三通混水阀从形态和原理上做出革新,虽然最终还是在根本上体现的是混水的功能,但是从使用效果、节能性、安装的简单性等多方面看,都有了非常显著的进步。

  至于如何做好微创新,颜惠平认为需要保持一颗爱“玩”的心——保持热情、保持对于行业的关注、保持对于用户使用体验的回馈。颜惠平说,所谓微创新即推陈出新,考虑太多的原则反而会禁锢创新的思路。

  本期小结

  让冷暖微创新来得更猛烈些

  有人说,成功模式是“90%的模仿加10%的创新”;而“90%的创新 10%的模仿”者必死。无论此话是否正确,但从诸多商业案例中都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即往往哪怕一些细节上的改进、创新都可以促进某类商品的畅销,甚至可以拯救一个企业。比如,一款没有洗涤成分的洗衣液能让宝洁公司获利10亿美元,苹果手机能迅速把诺基亚老大的位置颠覆……

  对于冷暖行业而言,当前更要重视微创新。互联网、智能等新兴跨界技术的运用固然是好事,但在各类新技术、新概念面前,供暖供冷行业的从业者要保持理性、安静的心,去做好基础技术、工艺的研究,以用户体验、用户满意度为导向,不断改进技术、完善工艺。

  而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之上的冷暖微创新,又何尝不是当前最为时髦的“互联网思维”的体现呢?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