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创新——2015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

提要:2015年4月20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控人居集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清华同盟养老专业委员会协办,北京清城华筑建筑设计研究院承办的第七届——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在新清华学堂成功举办。会议现场1800余名有志于推动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人士齐聚一堂,共计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之计。论坛共分为行动倡议、主题演讲、权威总结等五个大的板块。

  赵晓征:谢谢安院长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是一个对话环节,有请刚才演讲的几位嘉宾上台,同时邀请特邀嘉宾永爱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杨德苑先生。

  咱们先请刚上场的杨德苑先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同时我们这个环节主要要探讨的是如何建立紧密的联合,怎么来跨界,资源怎么共享,怎样来创新。

  杨德苑:好的。我是永爱养老产业公司的副总经理杨德苑。

  刚才也听了很多专家,尤其是金总这边谈到一个互联网的概念,我想养老产业要进入落地的时候,我认为今天的主题跨界跟创新,其实后面的路径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目前比较热门的,要做这个行业,雷军说过专业、极致、口碑快,后边隐藏一些没说出来的,落地的时候要经过垄断,垄断之后是局部垄断,然后才是勇于竞争,最后是快速发展。这是我认为整个要落地的时候它会产生这样的连接。

  你知道我们是办实业的公司,第一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生存问题解决之后我们要生产模式、竞争模式,我们要竞争,所以第一个阶段是要竞争。竞争之后要走到生态。现在养老产业这么巨大的需求,当需求方出现的时候,其实我们要建构一个提供方,等这个提供方接住需求方,这样的话产生一个入口。这个入口就是风口。站在风口上面,猪才能飞起来。但是我们不忘记一点,风口什么时候停不知道,所以我还是要强调,如果是要让猪长出翅膀,这个翅膀就是技术和产品。技术和产品是我们现在很注重的一点,我们关心的是互联网产品,同时要专注技术,同时要把产品做实,实际跨界创新在养老产业落地的时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赵晓征:刚才金院长互联网+思维和养老的结合可能没有太展开讲您能不能借这机会稍微展开一下呢。

  金永生:刚才讲我是养老产业是门外汉,家家都有老人,我们也会变老,我觉得未来互联网+怎么和养老产业结合,我个人认为将来的养老产业一个发展模式,就是免费+流量+平台,构成养老产业的一个发展模式。为什么?互联网精神是什么?刚才我们说互联网就是免费,小米的总裁讲互联网从来不打价格战,通过免费来增加老年人的依赖性、黏性、顾客黏性。有这个平台通过多屏互动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增殖服务,这种增殖服务我们采用反向收费的模式,这样对我们未来产业发展是有促进的。

  我们行业有一句话羊毛出在猪身上,由驴付费。

  赵晓征:随着我们进入老龄化时代我们的思维一定会有变革、一定有创新。请田博士讲一讲您觉得现代农业的元素怎么能跟养老产业结合。

  田端华:我主要现在主攻两个方向,第一是研发蔬菜生产机,这是用水培,用液体的,放在阳台上可以长菜,这可以实现跟互联网控制。第二在新型的养老产业里面,在阳台只要给一个进口水和一个出水口我可以把人造的土、基质放进去种菜。

  赵晓征: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吗?

  田端华:已经成熟了。现在我们在做技术保障了。

  赵晓征:请李老师您也介绍一下,您关于混业运作、平台经济的一些想法,我们怎么样和养老产业来进行结合?

  李世峰:我一直在研究生态农业,对养老相对研究的的一些,但是今天听了各位嘉宾的演讲对我启发很大。事实上在农业领域,近期的发展也在研究农业大数据、物联网,特别是大型农业园区,和目前咱们国家的政策,现代农业发展到这个程度已经需要平台经济的进入。农业也和其他产业也一样,现在也要通过平台经济实现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包括合作社,生产基地的对接。这样才能保证从上到下的质量、品质、技术的支持,也可以保证从下到上的产品系列,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出路,也就是它的销售渠道。所以事实上农业现代化也走到了跟工业,包括我们刚才讲的跟销售网络已经联成了一体。只有这样把农业的平台经济做起来,才能让市场对农业有一个更好的认可,否则的话市场的分类不是很明确的话,这个农业的价格和农业的品质是很难区分的。所以现在我觉得今天咱们这个论坛是非常好的,就跨界创新,其实我们农业完全可以和我们的养老、养生产业跨界创新,来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来推动养老、养生产业的发展。

  赵晓征:今天时间的关系,您可能演讲的时候没有展开说,我其实对你刚才说的,养心、养胃、养脾等等那些农作物特别感兴趣,包括它的色彩和味道,可能对人的健康有某些关联,希望今后有机会跟你进行深入的探讨。

  请问一下白院长,刚才您演讲过程当中提到的后职业生涯非常感兴趣,能不能再展开一下,特别是跟我们养老、老年人的事情结合起来?再分享一些。

  白长虹:两个问题,实际我们理解叫做用后职业生涯是一个积极的定义人生、规划人生,从今天下午多个专家不同的立场大家异曲同工,也许我们用这样的说法可能会给我们的社会,也给我们的养老事业一个良性的概念引导。

  涉及到产业结合,我想今天的论坛本身起的作用就非常好,刚才李教授提到的农业,多样的农业产品,如果跟老年人结合,一种就是产品化,产品本身为老人所用。一种是可以借助于旅游来实现,比如说现在我们说自己常常养不成很好的农产品,花也好、果也好,等等你去使用,归根到底使用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麻烦。国际上也是有这样一些做法,发展现代的一些休闲农庄,这些农庄也有一些特色的,包括一些新的农业技术的应用,包括一些适宜养生的农产品,它能够跟叫做游客需求,只不过如果我们把这样的游客更多的关照到老人的特殊要求的时候,无论他的加工使用、场地场合,可能关照到老人想强调的行动过程当中,应该有比较好的安全报,有比较好的引导和服务。在饮食过程中也有他自己的口味,比方说应该更强化、计划这样的服务上去,定期的医疗、营养的检测。像这样一些设施,针对银发针对活力老人发展各种跟农业相结合的休闲产品也是非常好的方向。

  赵晓征:我觉得您讲的非常好的契合跨界和创新,因为养老产业和各行各业都有深入的关联。我们今后整个这个世纪在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全球化的老龄化状态当中,每个产业都需要创新思维的来进行。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可能也造就了我们一个机缘。我想请大家再结合怎么能跨界、怎么把我们不同的专业结合起来,其实大家不一定基于自己的本专业,能够站在互联网+这个时代来做一个阐述,每个人用一句话的时间。

  杨德苑:我觉得最关键的一个词叫做混业融合、生态化。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建立一个平台,而且是混业运营。为什么,因为我们的需求,我们的老人产业需求是非常广阔的,我们不要只针对他要的需求去提供,而是一个整合性的,混业的,提供生活上一天所有的消费主题都来提供的,这个产业就非常大。不要只针对他某项需求,混合,大家合作,形成生态化,这样才能接住这么大的需求。这是很重要的。

  赵晓征:也就是说不管任何一个行业,其实要混在一起来面对整个全球的老龄化的问题。

  金永生:关于跨界问题,实际我想引用互联网预测帝凯文?凯利说的话,任何一个企业、一个产业,未来的企业不是来自产业内部,而是来自别的产业、别的行业。从这个意义讲,基于互联网+、基于移动互联网跨界一种必然,这种跨界是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产业的深度,刚才讲的融合、整合的问题,这可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说互联网+,也就是说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优化的一个过程。所以跨界也好,创新也好,都将会成为未来企业在市场层面搏击的主题词和主线。谢谢。

  赵晓征:也就是说今后离开互联网技术,可能很难有更好的创新,也就是说所有的产业其实都要跟互联网来进行结合,可以这样理解吗?

  金永生:可以这样理解,主要在什么地方?我们的产业创新、企业创业,还是产品服务的创新,都是基于消费行为的考量,消费行为,消费发展变化趋势,以及消费者的标签,消费者印象是我们产业发展的一个指挥棒,我们讲的多屏互联的时代,我们基于这方面的规律去考虑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脉,从这个角度讲任何行业、任何人都离不开互联网。

  赵晓征:我们操作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老年人在接受互联网,接受这些新的产品,其实是有一定的困难,或者是抵触,有一部分时尚的老人接受,但是有一部分人也想接触,但是很难进入。刚才你也提到他的消费主体是80后、90后,他们的生活方式会改变。您觉得对于现在的老年人来说,因此跟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呢?

  金永生:我们从事养老产业的企业或者是个人来讲,我们对于老年人的诉求、需求,就是刚才我讲的记住那个词叫“简约”,他接触互联网就是一句话叫on(音),只有一点就到了,也就是说你让老年朋友、老年消费者感知到产品的易用性、有用性,他觉得这个东西不难,让他看说明书不行。

  赵晓征:所以可能在今后的时间里,这个事情变成简单的话可以简化你的生活。

  杨德苑:金院长说的,我们现在的话叫做先用微创新,因为如果你是颠覆创新的,其实你是变化不出来需求,先有小的微创新才能真正引导出去最后产生颠覆创新的有序发展,我们所谓的0到1、N到1,最后是0到1的概念。

  赵晓征:杨总正好是创新产品,老年用品这个角度上,也就是说,今后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我们的产品可能要先行,让老人能够简化的使用,让它便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两位农业专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田端华:过去老年人玩花花草草比较容易,真正涉及到种菜,我举一个例子,冬天咱们的暖气是和植物生长相反的,白天光照充足的时候我们需要25度左右的温度,晚上需要一个15-17度的温度。但是恰恰相反,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希望家里的温度是高的,阳台面临怎么改结构的问题,所以请教建筑方面的专家怎么设计阳台在晚上出现一个昼夜的温差,有利于蔬菜的生长,还有就是金总说的,怎么一按纽就行,让种植者蔬菜生产基浇水、施肥就管理好了,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走向服务于养老产业的一个途径。

  赵晓征:我觉得碰到这样的问题,有些老人喜欢摆弄花花草草,阳台能够种菜也觉得特别好,有些人就死活种不活这个菜,像这个有什么办法让每个人都享受这种快乐?

  田端华:我们有两条思路,第一是给你种子,第二是把苗子育好给你放到阳台上。一个是水培,不同的时间用自动化抽取不同的营养液,因为在开花结果需要的营养跟前期的生长是不一样的。第二是途径基质裁培,就是给一个进水口,一个排水口,我可以把菜种好,就是人造土。人造土是模拟土壤栽培的一些条件,但是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就是如何把阳台或者是楼顶打造一个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这很重要。

  赵晓征:这也给我们很多设计师和建筑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今后在做养老设计的时候,怎么用符合生态节能环保,还要符合阳台能够种植、养殖这样的方向。李老师您也从您的专业角度讲讲生态农业和养生的东西?

  李世峰:其实任何一个产业,虽然社会的发展分工的越细,这个产业多元化程度越高。从工业产品来说现在分工非常细,但是大农业,在分工过程中,就我刚才讲的,如果我们真的专业化的分门别类把农业从它的营养、从它的生长、从它的季节,都分工,比如咱们儿童用的、常人用的,老年人用的,如果能分工,从生产过程到包装、营销,全部是非常专业化的时候,我们这个生态农业的系列就成功了。但是这一系列的技术要通过一个平台来完成,就是要物联网,就是老年人买菜的时候他一扫那个二维码,他不用扫,上面标的很清楚是适合自己吃的,中学生买菜就可以分门别类的买,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我们农业走向现代化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现在全球上最发达的国家还没有完全完成,所以我们这个路上很长,可以随着我们老龄化的过程,我希望农业的现代化过程也跟我们同样的节拍,能够一起合起来做一个创新。我们也希望在这个领域里多做一些贡献。

  赵晓征:您预测一下这个事在中国什么时候实现,我们有生之年能够见到?

  李世峰:能够见到,现在互联网已经在农业领域应用的非常广泛了。现在在比较发达的地区,或者是不发达地区的这种示范园里,就是这种智慧农业,我们把物联网用到农业叫智慧农业还是比较普遍的,只是一个推广的问题,由于上一位专家说过,资本的问题,因为要把所有农业都做到物联网这个程度需要大量的资本和技术,目前还达不到,就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国家更加富裕,可能是会走得更快。

  赵晓征:请白院长目前您最后总结发言,因为时间关系,您最后来说说怎么在互联网+时代,怎么来跨界把这个资源共享,为我们的银发经济,特别是您的银发旅游,能够让它变成我们所有老年人能够享受到的生活,会改变我们的这种生活方式?

  白长虹:您问了一个好问题,实际旅游里头,社会上流传一句话,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说的是年轻人的话,但是老人何尝不如此?因此他事实上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也许回答这个问题,如何利用互联网、利用新的创新来满足老年人想走就走,可能商机无限、创新无限。

  最近还有句话,讲“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这恐怕也是老年人的心声,从这个意义讲,老年人的旅游需求,本身构成的就是老年养老产业,这个意义上没有什么跨界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养老产业要把银发旅游认真纳入其中。

  赵晓征:所以我想随着我们老龄化的深入,老龄人口的增加,我们各行各业、整个社会的适老化的进展,我们大家预期这样一个生活方式一定会到来。谢谢大家!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