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挖墙脚”暗战
“我们那个园区有4个陶瓷厂,如果你到那里去看一下,有一家厂从进门开始,守门的保安以前是我们的人,里面开单子的以前是我们的人,业务员以前是我们的人,生产线上面的以前也是我们的人,包括老板的秘书,都是我们厂里挖过去的。”佛山某陶企负责人杨柳(化名)无奈地说,自己成了其他厂的员工培训班了。虽然成了冤大头,但她还是不得不开导自己和手下人说,自己培训的员工能有30%的人留下来,就成功了。
长期以来,员工流动性大,离职率高一直成为困扰陶瓷企业的心病。互挖“墙脚”对陶瓷行业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据行业人士说,有企业想挖一个厂长过来,老板就直接买一辆丰田霸道送给对方。但是,行业内互挖墙脚引发的危机,如生产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机密泄漏导致产品抄袭很难维权等一系列问题,却相当发人深省。
人才的“拿来主义”
从1993年到现在,杨柳在佛山待了21年。她从一个打工小妹,成为一家有着2000多员工的陶企老板。杨柳感慨,做老板很累,今天要琢磨市场,明天要琢磨销售,还得担心背后被人“捅刀”。
5月12日,正在长沙参加开店仪式的杨柳,接到其下属一厂长火急火忙打来的电话,说厂里负责生产的一位技术主管突然离职,连夜开车离开,并带走了底下的两名技术人员,生产线上的喷墨打印机停机没人开,而对方的电话也全部关机。
这让杨柳有些措手不及,生产线上喷墨打印的所有资料,都在技术主管手里,工作都没有交接,又带走技术人员,意味着该技术主管负责的四条全抛釉生产线,不得不停产。
“我们从国外花重金买回石材扫描原文件以后,生产都根据石材的扫描设计图调色,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是哪一个版本,现在他手下的人也走了,谁都不知道。”杨柳企业的市场部何经理说,技术主管走后没几个小时,生产线就停了,因为没人接替,第二天才上线。
其实杨柳早就知道,有企业老板在挖他们的技术人员。对方开出更高的条件,技术主管被扣押的工资,也由对方补,让他们直接走人。这样直接“挖墙脚”的方式,在陶瓷行业里面,已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杨柳找技术主管做思想工作,希望留住他,但是没用。杨柳只好退一步说,给一个月时间,找到人接替再走,技术主管同意了,杨柳以为这个事情平息了,但最后还是没留住。
“现在挖角的很多,我们厂旁边新建了一个厂,直接就对我们厂里人说,你过来,我多给你300块钱一个月,这在行业里很正常。”何经理说。
据某品牌陶瓷企业人事部经理提供的调查数据表示,一般陶企员工月度流动率是3%~3.5%,就算是优秀的陶企,员工月度流动率也在2.5%左右。而从年度来说,陶企员工年度流动率高达30%~50%,也就是说,每年竟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员工,会离开原来的公司。
“他的这个岗位特别重要,很多重要的文件都是在他手里的,我们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把文件拷贝走了,不过还好没有删掉文件,要不我们就报警了。”何经理说,为了推自己的品牌,公司跟意大利一家设计公司合作,买了很多文件回来,一张设计图从四千多欧元到八千多欧元不等。而这些文件一般人拿不到,只有与老板直接对接的技术主管一个人有,其他人没有相关权限。因此,公司技术主管的离职,不但影响生产,最大的损失可能是生产机密的泄漏。
陶瓷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也跟人才的频繁变动有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说,有的企业特别是新生企业,要生产市场上畅销的产品,就直接从别的企业挖墙脚,一般是先挖技术总监,然后由技术总监带来技术人员,立马可以生产出同类产品来,这样比自己培训人才再生产要简单快捷得多。
相对于产品抄袭的简单,维权却很复杂。光成本太高不说,砖的图案也很难申请专利技术,让企业维权更是难上加难。“按理说其它行业,都有专利保护技术的,别人要生产是要付钱的。但这个行业有5000个品牌,大家做的砖都差不多,就算被模仿抄袭,也证明不了。”何经理说,企业买的产品设计图,都是天然石材扫描出来的,随便从中间扣一块出来卖,稍加改动,根本没办法证实。
“我还是打工小妹时,每天想的事情就是晚上住哪里。我经常跟他们说,每天中午吃饭时我压力最大,2000多个人,一个人背后一个家庭,就是2000多个家庭。”杨柳认为,自己很能理解打工者的心态,员工也要养家糊口。平时在考核时,对没有达标的员工,她也会在第二年年中时补齐要发的绩效工资。
杨柳希望,不辞而别的技术主管能回来办完离职手续,如果不办完离职手续,工资没办法结算。陶瓷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对一些掌握公司机密信息的中层的骨干,企业往往会扣押提成,或是三个月到半年不等的工资,以防泄密。“我们也没想扣他什么工资,只是要确认公司的机密不会泄漏,不会受到损失才行。”何经理说。
记者试图联系该技术主管,但对方的电话一直无法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