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挖墙脚”暗战

提要:长期以来,员工流动性大,离职率高一直成为困扰陶瓷企业的心病。互挖“墙脚”对陶瓷行业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据行业人士说,有企业想挖一个厂长过来,老板就直接买一辆丰田霸道送给对方。但是,行业内互挖墙脚引发的危机,如生产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机密泄漏导致产品抄袭很难维权等一系列问题,却相当发人深省。

  从“挖墙脚”到“砌墙”

  “人才流动都是正常的,企业也应该反省自身的管理机制,是不是出了问题。”国际大中华经贸促进会副主席张有卓认为,企业本身对员工要有一种凝聚力和吸引力,市场经济是个开放系统,还用原来封闭系统的观念来管理人才是不行的。

  在张有卓看来,陶瓷行业对人才的管理观念比较落后。通过截留工资和提成的手段,来控制人才流动,这是比较被动的做法,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张有卓认为,陶瓷行业要转型,人才管理观念的转型也同样重要。企业要给予员工相应的激励机制,要有成长的空间、培训学习的机会,让员工看到未来发展的潜力。

  在一次失败的挖人经历后,杨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从佛山别的企业挖了一些人,他们的车旅费,探亲假的路费,年假的路费,都是我出钱,而且普通工人工资加500元,班长工资加1000元。”杨柳说,虽然自己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员工来了后不适应当地气候和习惯,又很快流失,没多久就全部走了,当时,她感觉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杨柳认识到,自己不能老是只想着挖人。与其“挖墙脚”,不如自己“砌墙”,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为此,杨柳在公司搞了四个培训班,一个班长培训班,一个机修工培训班,一个电工培训班,一个管理培训班,请了职业学院老师,让员工脱产培训一个月。如果毕业时能够考上技术证,就可以得到晋升并加工资,升一级就是300块。有的员工不愿意参加培训,宁愿去车间干活,杨柳还是耐心地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必须去学。

  “如果说能有200个人通过培训,那对于整个企业来说,都是有一个提升的。”杨柳说,现在没有几个企业舍得花钱去培训员工,但这也没办法,员工的基础都比较差。

  据某陶瓷企业内部调查数据显示:从事陶瓷行业的员工当中,从文化程度来看,小学占14.15%,初中49.99%,高中13.76%,中专11.57%,大专6.46%,本科0.69%,本科以上3.38%。从以上数据样本可以看出,陶瓷行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一般都比较低,主要以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群体为主,这类群体主要从事普通工种。

  不过,让杨柳感到困惑的是,虽然自己在努力地培养员工,但还是拧不紧人才流失的阀门。“我们那个园区有4个陶瓷厂,如果你到那里去看一下,有一家厂从进门开始,守门的保安以前是我们的人,里面开单子的以前是我们的人,业务员以前是我们的人,生产线上面的以前也是我们的人,包括老板的秘书,都是我们厂里挖过去的。”杨柳无奈地说,自己成了其他厂的员工培训班了。虽然成了冤大头,但她还是不得不开导自己和手下人说,自己培训的员工能有30%的人留下来,就成功了。

  自认为是非主流派的张有卓,曾作为顾问帮几家企业做过人才管理培训。在他看来,光是对员工进行培训,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还不够。企业对一些骨干员工,还应该采取入股分红的形式,让他们成为平台上的小股东,和企业一起成长发展。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也是资本,员工可以通过知识资本入股,不像传统的工业时代,所有人都只是给老板打工。”张有卓说,企业留不住人的问题是在下边,但根子在上边。现在陶瓷行业对人才的管理,比较急功近利,业绩不好马上就换人,对人才的培养没有长远的计划,员工看不到长远的前途,就会跳槽。

  在张有卓看来,企业老板应真心把事业当成大家的事业,通过入股分红的办法,让公司和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同时把权力全部下放到下面的核心层里去,让他们享受自主权,享受到利润分配的好处,这样员工才会有主人翁的感觉。

  “我的观念有些企业可能觉得做不到,但在生死考验面前,就得这样做才行。”张有卓说,企业老板的文化和格局,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成在细节,但可能会败在格局。

新浪地产
关键词:陶瓷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陶瓷行业“挖墙脚”暗战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