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支付沦为营销 橱柜“微支付”到底行不行?
是支付方式还是营销手段?橱柜“微支付”还需理性而为
曾有资料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在2013年首次超过10亿。而据Gartner分析师预测,2014年中国市场上将销售4.435亿部手机,并且使用中的手机数量将超过10.75亿部。这无疑对致力于移动终端消费的行业打了一剂“鸡血”。然而,针对传统橱柜行业来说,目前电商渠道都还在探索和发展当中,企业连电商模式这块“骨头”都啃得牙疼,那么“微商”这块“热豆腐”能否完美吃到嘴里,同样也是一件难事。
另外,我们具体从目前家居行业推行的微信支付方式来看,也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不论是家居派,还是北京家居网的“掌上设区“,消费者运用微信支付,都需要添加平台的官方微信。商家都在利用微信优惠券、抢特权菜单、扫一扫折上折等手段,来“诱惑”消费者通过微信平台来参与消费,抛开支付方式不说,这实则与商家“打折促销”、“优惠促销”等营销手段别无他异。北京家居网CEO李玉松表示“现有许多家居企业已经设计出微相框、微图册、微游戏、微贺卡等,与网友实现互动,这是移动支付吸引人的最大亮点。”他还表示,现阶段的家居业,必须紧跟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新潮行为,从“坐家等”变为“上门推”。
“坐家等”变为“上门推”,正是说明所谓的“支付方式”实则沦为“营销手段”,成为企业为了盈利而吸引消费者的“花招”。本来当消费者的支付方式,由“实”转“虚”开始,安全感就一直成为困扰消费者的头等问题。即使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并被广大消费者普遍认可的支付宝平台也曾于今年年初爆出20G海量用户信息被泄密的消息。由于橱柜等家居产品单笔交易金额过大,对于家居消费者来说,安全感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微信支付要想在家居行业真正“立足”成“大器”,还必须经过重重的市场考验。
不论是支付方式也好,还是营销手段也罢,橱柜行业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选择任何发展方式都必须将其做精做专,突破移动支付的安全瓶颈,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在支付方式的本质意义上越走越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