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照明”能否撑得住LED的价格?
来源:世界照明网
最近两年,LED照明行业价格战一直在升温,产品价格一路直线下滑,企业利润似乎已经见底。各大照明企业因此纷纷犯难:不做LED,必然是死路一条,而做Led,在硝烟弥漫的价格混战中又看不到希望的曙光。2014年的光亚展,“智慧”概念铺天盖地而来,让LED照明企业又看到了些许希望。然而,“智慧”能否撑得住LED的价格,至少目前来看,仍然是个未知数。
解读LED照明价格直线下滑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上半年,LED照明价格直线下滑,下降幅度已经跌破20%的关口。实际上,自2012年以来,LED照明价格已经在持续震荡式下降,降幅更一度超过原价格的1/3,降幅达40%。此次价格下降,有人认为是技术不断带动LED生产成本使得价格下降,具有动力源;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是市场激烈竞争,使得“价格战”成为企业重要竞争手段。而作出此等判断的专家认为,这是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有针对性推出降低了生产成本的新品,进一步与国内外知名品牌较劲。
不可否认,价格下降使LED照明产品较一般的节能灯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市场拐点或将出现。而我们也可从另一方面看得到,价格的直线下滑,将加速行业整合力度和优胜劣汰步伐,迫使更多的企业或品牌以加强管理、优化资源、整合供应链等方面,增强自身竞争力,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市场爆发。不能忽视的是,这又将对国内不少中小企业树立品牌、加速转型、向价值链高端转变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
有人疑惑,短短两三年,LED照明价格为何如此大起大落?为什么LED照明的价格总被不断推向风口浪尖?是投资过热,是欧债危机,是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是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是质量问题、性价比问题还是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问题?
至今,LED照明价格升降暴露出的许多问题确实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但我们不能妄下定论,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整体利润下滑,“洗牌”格局初现?
或许是受欧债危机的冲击,欧美LED市场的需求显得较为疲软,因此,欧美等地纷纷提高LED照明产品的进入门槛,这一事实在近两年来,中国LED照明产品频遭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通报就可见一斑。为此,近两年国内众多LED企业陷入外销订单大幅下滑的局面,其利润出现低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正因如此,行业内个别知名企业,如钧多立、博伦特光电、愿景光电等因经营不善,已然陆续倒闭。
这虽不能说成是LED行业的“倒闭潮”,但大环境之差,大家有目共睹。LED照明企业,尤其是下游的中小企业日子甚为艰难。有企业家甚至指出,由于行业门槛低,其实在LED照明领域盈利的企业的比例不超过20%,余下80%的企业在LED照明领域甚至是不赚钱的。
此外,由于产能压力导致芯片价格不断走低,LED产业上游的外延、中游的芯片盈利能力出现较大降幅。对于LED中上游的大型企业而言,意味着毛利润的大幅下滑;对中小企业而言,则意味着微利与生死挣扎。除此之外,在这个LED中小企业已经艰难的时候,大型企业还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张,LED行业面临洗牌,整合速度也在加快。
LED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国内企业频遭诉讼?
在行业内,以日本的日亚化学和丰田合成、美国的科锐以及欧洲的飞利浦和欧司朗等“五大巨头”为代表的国外企业,掌握着核心技术并拥有LED外延片、芯片制造和蓝光、白光的大部分核心专利技术,并通过相互间的授权和合作,在全球构建了严密的专利技术网,这已经是公开的事实。不信?看看数据,在LED应用的相关专利国家中,日本占全球的27.9%,中国仅占9.34%。
总体而言,我国LED企业大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较大。由于国内企业缺乏核心专利,随着企业在国际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开始遭遇专利技术壁垒,而深圳企业由于起步较早,比国内其他地区更早遭遇专利诉讼,近年来深圳已经有数家企业先后受到多家国际巨头的诉讼。
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没有话语权,这是不能逃避的事实。专家指出,目前LED下游应用行业的上万家企业所做产品“一致性”高,也就是用一样的材料、一样的控制系统,卖给一样的市场和客户,无法形成差异化,必然导致终端应用产品的惨烈价格竞争。而另一方面,在LED产业中,特别是LED下游的应用产业,很多企业都是作坊式运作,只是从事简单的组装工作,然后运用关系跑单,因此很容易在市场骤变时倒下。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只通过降低价格来获得短期利益,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技术研发推动产品在发光效率、寿命、质量、设计等方面的进步,这样才利于LED企业的品牌建设,也利于LED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更是利于整个LED产业链良性的健康发展。
产能盲目扩张,竞争趋于白日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追捧那些门槛低、高利润的行业,谋求更大的市场,因此竞相进入LED产业。
此外,据了解,扬州、江门、芜湖等多地地方政府更是连续几年对LED外延片生产用MOCVD设备购置进行大量补贴,仅上述三地新增的MOCVD设备就占国内MOCVD规划总数的50%。这种“一哄而上”的“跨越式”发展引发了LED产能短期内的爆发式增长,才造就了国内新增产能释放的高峰期,产业竞争将日趋白日化。
当然了,竞争激烈就会引发价格战。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上游蓝宝石衬底材料跌幅超过50%,而中上游产品的大幅降价直接带动了下游应用产品的大幅降价,部分LED终端应用产品价格降幅达50%以上。
不难看出,目前LED产品的价格战已比比皆是,不少LED产品的报价是一月一次,甚至一周一次,说LED产品价格呈直线下降的态势实不为过。虽说价格下降有利于LED产品的市场推广,但至少在短期内而言,LED 行业内企业如果生产成本没有以相同或更快速度下降,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产品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冲击,都不得不忍受短期调整带来的阵痛。
想必不少参与价格竞争的企业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冲击。
资金短缺,拓展渠道浅?
如果说到价格下滑,我们不得不说到大环境。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受额度限制、存贷比约束等因素影响,国内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是难上加难。而且LED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银根紧缩对他们的影响明显。拒贷、延迟放款、削减额度、长期贷款改为短期贷款等成为银行应对LED中小企业的惯用招数,这些企业不得不面对融资困局。
据了解,受限于一些联保、担保公司或者小额贷款公司准入门槛太高、担保资质审核太严或是利息与风险太高的风险,不少中小企业是望而却步。但由于产品价格暴跌、订单下滑等因素影响,国内中小LED企业不得不铤而走险。
与此同时,面对海外市场订单锐减的艰难环境,国内LED企业都希望寻求一条“出口转内销”的发展道路。但是不是一切都那么顺利过渡的。国外LED市场的竞争体系比较完备,只要产品质量可靠就不愁没有较好销路,而国内市场相对不成熟,产品竞争力关键来自于产品低价、企业的公关能力及人脉关系。
因此,如何打造新的人脉资源、公关能力,建立进入超市、专业配套市场的销售渠道系统,从单一的外向型发展向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成为不少从事外贸出口LED制造企业面对的困局。
行业标准不健全,市场需求难以培育?
说到LED产品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呼声最高的莫过于行业标准。我国LED行业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已经是LED生产大国和应用大国,但由于LED行业缺乏被业界认可的国家标准,检测体系也尚未建立,这不仅造成LED产业中企业的鱼龙混杂,也导致LED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以假乱真的广告宣传等众多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当前LED行业的无序竞争且愈演愈烈。
有企业家反映,由于LED行业没有国标,完全以客户标准为标准,一些客户出于对产品使用寿命要求不高、提升利润等方面的考虑,宁愿用质量差的LED产品也不愿用质量好的LED产品,因此做高端LED产品的企业可能会受到影响,低端产品可以通过低价轻易拿到项目。
同时,由于国家并未规定统一、必需的检测项目和环节,也导致LED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低价竞销现象非常严重,产品质量合格率相对较低。部分企业家还认为,从企业的微观管理角度而言,技术标准和规范也十分必要。
在我国,行业专家和企业家普遍认为,我国LED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产品标准和能效标准等国家标准的引导。有了统一的国家标准,不论是否要强制检测认证,至少知道检测什么,去哪认证,有助于解决行业乱象。国家标准和检测体系的出台和实施,不仅有利于LED产品质量、使用寿命的改善,而且也有利于重质量、重品牌的LED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更加有利于有技术实力、渠道实力的LED企业做大做强和LED产业的技术升级。
但笔者认为,这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内功练好,或许就是别人的标准,也不能因为没标准,企业就不做好自己,企业是你的,品牌是你的,你要做垃圾产品,给出再多的标准也是无补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
价格战面前 LED照明企业各出其策
近年来,LED照明产品的性能逐渐成熟,照明市场已是LED的海洋。然而,繁华的背后是市场上LED产品的价格逐步下滑,低至谷底的利润让生产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但如果不上LED产品,照明企业也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面对如此窘境,LED照明企业只有想方设法摆脱价格竞争危机的出路了。不同的企业,面对价格竞争制定的市场策略各不相同,收到的成效也各有差异,笔者将其逐一罗列。
策略1:随波逐流 跟随降价
在特定的照明领域,当个别企业发动价格战后,一些LED照明企业往往跟随其后,将产品价格不断往下调,以低于其他企业的价格将产品售出,以此来争夺市场份额,获得充足的产品销量与利润。在这种趋势的推波助澜下,个别企业的产品价格往往跌至市场最低点,由于面临生产成本、员工薪酬、厂房租金等压力,一些整体实力较弱的企业被挤出市场的状况时常会出现。
另一方面,卷入产品降价洪流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利润,必定节约生产成本,这必将降低了这些企业对生产原材料质量的要求,有的企业甚至会缩减产品的生产检测流程,这必将导致产品品质大打节扣,最终让消费者的产品使用权益受损。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从低价诱惑中清醒的消费者对降价的企业品牌失去信心,从而让降价企业面临诚信危机,紧接而来的就是生存的困境。
可以看出,企业跟随价格竞争大部队降价是应对价格战一个失败的策略。中小企业可能在降价中彻底失去发展的希望,并一步步走向衰亡。大企业由于降价导致的品质问题与诚信危机的影响,其品牌影响力必将大受冲击。因此,降价策略只能解决个别消费者“贪便宜”的简单心理诉求以及企业在价格竞争中生存所获得的短期利润,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毫无益处。
策略2:意志坚定 固守原价
当一些LED照明企业为拼低价在市场上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另一些企业往往对价格战置若罔闻,让自身产品价格纹风不动,以保证自身应得的市场利润。但是,由于受到消费者对低价产品先入为主心理的影响,众多的市场份额会逐渐被降价企业所抢占,让固守原价企业失去了长远发展的市场空间,必将走向衰亡。
企业固守原价,对产品品质的保障以及企业品牌美誉度的保证还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能让企业获得稳定的市场利润。但这一策略如果没有后续的发展策略,企业只有坐等消亡的份。因此,企业在价格战中保持原有价格基础的同时,必须在产、销、研等领域多制定创新型的发展思路,保证产品品质、市场利润、品牌美誉的同时,凝聚更多发展的正能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策略3:思路创新 赋予产品附加值
面对价格战的激烈竞争,不少LED照明企业在降价与固守原价之间摇摆不定。但是抛开价格这一因素,精明企业经营者或许会从产品身上找到一个能让自身脱离价格战洪流的好方法,而那就是让产品富含更多的附加价值。
谈及产品附加价值,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产品品质。目前,LED照明市场上很多实力较强的企业面对激烈的价格竞争,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表面价值上,而是通过加强研发实力、规范生产流程、增加生产检测环节等手段,让产品品质提升一个层次。产品品质提升了,企业根本不用在意产品的价格,因为优质的产品不愁没有市场,只要产品价格在合理的范围内,竞争对手就难以动摇其产品的消费者心目中的稳固地位。在产品品质提升后,即使产品价格被抬高,消费者依然欣然接受,价格战的束缚就让企业轻易解开。
对于技术型的LED照明企业来说,产品性能的提升也是其摆脱价格战泥潭的重要手段。随着LED照明更多的功能性特点被挖掘,更多的企业把发展的目光从市场上的价格竞争转移到技术创新上。目前,照明器件的模块化与灯具的智能化成为了LED照明产品技术创新的两大发展主方向。特别是今年以来,很多LED照明企业投入强大的人力物力研发生产智能化的零配件与成品灯具,并将这些高技术性能产品推向市场,获得不错的市场反响,从而让在常规产品上进行价格竞争的企业望而兴叹。在这股智能化产品技术趋势的带动下,一些常规的产品会慢慢被市场淘汰,这就让一些企业在常规产品上的价格竞争变得毫无意义。
随着LED照明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拥有创新思维企业的产品所含的产品附加值也会越来越大。正是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价格战或许会在照明业界的视野中消失。然而,价格战是行业每一个发展台阶上的产物,企业只有提升产品品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创造更多产品附加值,才能跳出价格战的大洪流。
策略4:灵活多变 出台有力市场策略
价格战表面上看是一场LED照明企业在产品与价格之间的竞争,但这场争斗的实质是企业在市场策略上的大斗法。参与价格战的企业无非是想通过低价作为产品吸引低端消费者的闪光点,为了应对这一消费者“贪便宜”的惯性思维,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灵活的市场策略让消费者重塑对价格合理产品的信心。
目前,增加售后服务是企业应对价格竞争的主要策略,通过有力的产品跟踪服务,让消费者树立了对产品以及企业品牌的信心,从而摒弃低价的诱惑。另一方面,增加对广告宣传的投入,也能让抵御价格战企业将产品的优越品质、独特功能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从媒体渠道了解使用优质产品的重要性。此外,企业通过定期举行产品推广活动,多参加展会等市场活动方式也能为抵御价格战披上一件防护衣。因此,通过有力多变的市场策略,企业不仅能让价格战的硝烟远离自身,还能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产品购买意识,促进照明行业各环节的健康发展。
智慧照明的发展历程、现状解读
智能照明 长路漫漫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智能照明的概念,智能照明的概念也未能全面进入市场。智能照明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无线通讯数据传输、扩频电力载波通讯技术、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及节能型电器控制等技术组成的分布式无线遥测、遥控、遥讯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具有灯光亮度的强弱调节、灯光软启动、定时控制、场景设置等功能,并达到安全、节能、舒适、高效的特点。
上世纪90年代,智能照明首次在中国照明市场现身。90年代的中国,尚处于经济发展初期,人们的整体收入水平不高,消费意识弱。加上智能化的产品刚刚进入中国,在推广上遇到层层障碍,其价格更是让人望而生畏,种种因素叠加,智能照明中国一直在处于“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状态。
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舒适与便利,而物联网的逐步实现,也让智能时代进入人们的生活。但是,也只能用不温不火来形容当今的智能照明市场。如今的照明市场,智能照明只是偏居一隅,尚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目前,智能照明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端的商务酒店、展会场馆、市政工程等领域。
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智能照明仍是高端场所或社会精英人士才能消费得起的产品。一直以来,智能照明总是被消费者贴上“价格高昂”“奢侈品”等标签,消费者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错误的消费理念。所以,无论如何宣传智能照明,消费者都以冰冷的反应来回应。不知道这“王谢堂前燕”何时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乱花渐欲迷人眼
LED行业所呈现出来的激烈竞争态势,让企业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独辟蹊径,跳出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模式,寻找到一片新的蓝海,智能照明则是众企业瞄准的蛋糕。在越来越讲究方便、快捷、高效的时代,各种智能产品和操作系统层出不穷,而智慧照明无疑将会成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智能照明正逐步为消费者耳熟能详,6月份的光亚展,智能照明可谓是风头尽出,饱受追捧。参展商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能远程操控家中的照明设备的智能照明系统,以其操控简单、安全舒适等优点备受与会者关注。事实上,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智能照明产业依然不温不火,让不少坚守的智能照明生产商隐忧重重。何时才能实现行业标准的统一,让智能照明的市场化局面能井喷般爆发?都是个未知数。
纵观国内智能照明市场,从事的生产厂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信任。经历多年发展,智能照明市场始终缺乏统一标准,无形中产生一些技术壁垒,无法为用户提供完全解决方案。智能照明行业也缺乏给消费者参照的国家标准,所以市场十分混乱。再者智能照明行业的售后服务水平较低,智能照明系统相对比较复杂,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较大,出问题的机率相对较高,这时候如果售后服务不能到位的话则会严重影响客户对智能照明产品的满意度。
尽管国内智能照明行业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但仍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迄今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消费观念、产品无质量、无标准及其生产技术莫不成为了阻挡智能照明前行的拦路虎。
技术价格愁杀人
虽说在物联网的连番刺激下,人们的生活逐步进入智能化时代,但纵观整个照明行业,智能照明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没有明确的标准,技术壁垒难以突破、价格高之不下、服务与应用不对等……
与国外成熟的智能照明技术相比,国内的生产技术远远落于人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技术比较复杂,而在行业内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少之有少,很多企业都只是掌握到智能照明的皮毛,只是一个门外汉。技术的不成熟,造成系统的不稳定,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操作上的困难,很多人都不会使用这些功能。
再说,智能照明定位过高,难契合一般消费者心理,甚难推广。智能照明在一般受众眼里可算是奢侈品,有不切实际之嫌。如果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成本能够降低到消费者接受的范围之内,不需要过多的推广,整个市场都可轻易打开。但就目前来说,LED智能照明的普及度不高,消费者对于LED照明还是处于不太熟悉的阶段,所以在选购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价钱,所以价格高之不下是导致智能照明市场未能做大的主要原因。
纵观整个照明行业,智能照明并未完全进入到市场,智能照明还是停留在一些大城市,主要接受人群仍然是一部分高端人群,智能照明属于高档消费,一套系统要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尽管接受度和认同度与以前相比已经大有提高,但仍主要局限于买别墅的高端人群和享受生活的年轻白领一族,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的消费者来说,仍然难以接受。
病树前头万木春
自从美国提出了“绿色照明计划”后,各国都开始针对此进行推广,而智能化就成为了绿色照明的首选。另外,在我国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绿色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词。现今,国内的很多地方都在力推“智慧城市”的建设,而智能照明系统,是建设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下随着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绿色照明成为了市场的需求,而智能照明拥有的智能化、节能化、环保化正好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智能照明确实拥有很多优越之处,为一般的照明所不能企及。通过照明系统可以轻松地实现定时开关、随意调节灯光明暗度等功能,还可以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实现节能,以此提升环境的品质,确保生活的舒适和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社会上层人士和大城市的消费者,他们注重生活享受,注重品位,对住宅的要求更是比一般的消费者要高。对家庭环境的照明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智能照明成了他们品位象征甚至是生活追求,智能照明自然就炙手可热。
智能照明也将紧随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的建设而大放异彩。据相关资料显示,LED智能照明将提升产品的平均单价(ASP)和附加值,其发展空间远大于传统照明产品,快速替换期过后的长期成长动能来源得以解决。在不考虑高附加值产品的基础上,仅2014~2015年两年智能照明行业将额外提供至少6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空间。如果按照30%的年复合增长计算,保守估算到2018年此项数值将达到近800亿元,5年内累计数额超过2000亿元。毋庸置疑,智能照明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概念撑住LED价格的一片天
随着LED价格的不断下降,LED灯泡的渗透率逐渐提升。但2014年起,“智慧”概念成了行业一大亮点与趋势,正在影响着市场,较为明显的是,越来越多的厂商在照明解决方案中纳入智慧照明应用及控制系统以维持市场竞争优势,如飞利浦、三星等国际大牌及佛山照明等行业知名品牌,已纷纷推出智能LED照明,以吸引市场目光,且这些智能LED照明价值不菲,例如美国市场一般的智能LED照明价格在30~60美元区间,较于传统LED照明贵一倍以上。这很好地说明了,智能照明价格的上升空间其实是可观的,其爆发点也是必然的。
然而是否普通的智能照明就能撑起LED照明价格的一片天空?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现在所说的这种没有掉价,反而涨价的智能LED照明,是透过可调光调色,来装饰居家的照明情境与氛围,甚至搭配第三方的手机App软体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附加功能,以真正的“智慧”满足受众的主要诉求,所以只对于常在家中宴客或是开派对的消费者而言,愿意付出这样的额外高额溢价,而这类型人群多半集中在欧美等具有较高购买力和成熟度的地区,且具备一定的消费意识。相对而言,中国的智能LED照明市场仍处于低级的概念推广阶段,这不仅仅是对智能LED照明的认识停留在表面,更在于对它的技术、标准等停留在表面。如此高昂的价格、以及没有标准的照明控制方案,现阶段在中国推广,必定会阻碍了智能LED照明发展进度。再说,智能LED照明的普及还需要整体产业链的成熟与配合,这在目前的中国市场而言,还没具备这样的条件去挑战这样庞大的市场。
所以说,真正的智能LED照明目前是可以撑住LED的价格,但至于是撑到何时、要如何持续去撑,尚待行业去挖掘与研究。我们预期,随着智能LED照明慢慢从国外普及,逐渐渗透延伸至中国,并渗透中国市场,智能LED照明的价格才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