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照明”能否撑得住LED的价格?
当然了,竞争激烈就会引发价格战。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上游蓝宝石衬底材料跌幅超过50%,而中上游产品的大幅降价直接带动了下游应用产品的大幅降价,部分LED终端应用产品价格降幅达50%以上。
不难看出,目前LED产品的价格战已比比皆是,不少LED产品的报价是一月一次,甚至一周一次,说LED产品价格呈直线下降的态势实不为过。虽说价格下降有利于LED产品的市场推广,但至少在短期内而言,LED 行业内企业如果生产成本没有以相同或更快速度下降,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产品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冲击,都不得不忍受短期调整带来的阵痛。
想必不少参与价格竞争的企业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冲击。
资金短缺,拓展渠道浅?
如果说到价格下滑,我们不得不说到大环境。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受额度限制、存贷比约束等因素影响,国内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是难上加难。而且LED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银根紧缩对他们的影响明显。拒贷、延迟放款、削减额度、长期贷款改为短期贷款等成为银行应对LED中小企业的惯用招数,这些企业不得不面对融资困局。
据了解,受限于一些联保、担保公司或者小额贷款公司准入门槛太高、担保资质审核太严或是利息与风险太高的风险,不少中小企业是望而却步。但由于产品价格暴跌、订单下滑等因素影响,国内中小LED企业不得不铤而走险。
与此同时,面对海外市场订单锐减的艰难环境,国内LED企业都希望寻求一条“出口转内销”的发展道路。但是不是一切都那么顺利过渡的。国外LED市场的竞争体系比较完备,只要产品质量可靠就不愁没有较好销路,而国内市场相对不成熟,产品竞争力关键来自于产品低价、企业的公关能力及人脉关系。
因此,如何打造新的人脉资源、公关能力,建立进入超市、专业配套市场的销售渠道系统,从单一的外向型发展向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成为不少从事外贸出口LED制造企业面对的困局。
行业标准不健全,市场需求难以培育?
说到LED产品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呼声最高的莫过于行业标准。我国LED行业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已经是LED生产大国和应用大国,但由于LED行业缺乏被业界认可的国家标准,检测体系也尚未建立,这不仅造成LED产业中企业的鱼龙混杂,也导致LED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以假乱真的广告宣传等众多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当前LED行业的无序竞争且愈演愈烈。
有企业家反映,由于LED行业没有国标,完全以客户标准为标准,一些客户出于对产品使用寿命要求不高、提升利润等方面的考虑,宁愿用质量差的LED产品也不愿用质量好的LED产品,因此做高端LED产品的企业可能会受到影响,低端产品可以通过低价轻易拿到项目。
同时,由于国家并未规定统一、必需的检测项目和环节,也导致LED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低价竞销现象非常严重,产品质量合格率相对较低。部分企业家还认为,从企业的微观管理角度而言,技术标准和规范也十分必要。
在我国,行业专家和企业家普遍认为,我国LED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产品标准和能效标准等国家标准的引导。有了统一的国家标准,不论是否要强制检测认证,至少知道检测什么,去哪认证,有助于解决行业乱象。国家标准和检测体系的出台和实施,不仅有利于LED产品质量、使用寿命的改善,而且也有利于重质量、重品牌的LED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更加有利于有技术实力、渠道实力的LED企业做大做强和LED产业的技术升级。
但笔者认为,这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内功练好,或许就是别人的标准,也不能因为没标准,企业就不做好自己,企业是你的,品牌是你的,你要做垃圾产品,给出再多的标准也是无补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
价格战面前 LED照明企业各出其策
近年来,LED照明产品的性能逐渐成熟,照明市场已是LED的海洋。然而,繁华的背后是市场上LED产品的价格逐步下滑,低至谷底的利润让生产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但如果不上LED产品,照明企业也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面对如此窘境,LED照明企业只有想方设法摆脱价格竞争危机的出路了。不同的企业,面对价格竞争制定的市场策略各不相同,收到的成效也各有差异,笔者将其逐一罗列。
策略1:随波逐流 跟随降价
在特定的照明领域,当个别企业发动价格战后,一些LED照明企业往往跟随其后,将产品价格不断往下调,以低于其他企业的价格将产品售出,以此来争夺市场份额,获得充足的产品销量与利润。在这种趋势的推波助澜下,个别企业的产品价格往往跌至市场最低点,由于面临生产成本、员工薪酬、厂房租金等压力,一些整体实力较弱的企业被挤出市场的状况时常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