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2014 RICS亚洲大会中国城镇化之未来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国家的重要的资源和人口都在迅速地向大城市集聚,造成了中国现在的城镇化已经是速度越来越快,大家都在为了改善城市的一些机会,造成了区域的差距扩大了。中国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城镇化、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发展,大城市集聚的繁华,都市的边缘城镇以及乡村出现了一种停滞,甚至是一种衰落的情况,所以给我们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未来的发展创造了很多严峻的挑战。

2013年度500强开发商首选供应商品牌测评启动<<<<<<<<点击进入<>

  

杨威表示:因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国家的重要的资源和人口都在迅速地向大城市集聚,造成了中国现在的城镇化已经是速度越来越快,大家都在为了改善城市的一些机会,造成了区域的差距扩大了。中国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城镇化、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发展,大城市集聚的繁华,都市的边缘城镇以及乡村出现了一种停滞,甚至是一种衰落的情况,所以给我们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未来的发展创造了很多严峻的挑战。大家也知道,最近特别是十八大之后,中国新的城镇化的政策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城市群、中小城市以及综合发展来进行。但是在过去的三十年的城镇化过程中,人们可能都意识到犯过的错误,比如像北京,昨天的天下是我们三十年的发展希望得到的一种结果吗?可能每个家庭都富裕了,但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环境是不是真正的我们想要的。

  中国的城镇化以及世界的城市化发展其实主要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人。那我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比如人的健康、教育、工业以及生存方式,还有我国社会的服贫富差距等等,还有城乡一体化、土地政策,如何让我国的土地价格更加合理化和市场化,人和自然如何能够得到一个友好的共生。另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有非常悠久的乡村文化的国家,如何在城镇化的发展中不要让我们的城市,让我们中华的文化和我们的乡村文化能够得到有机的传承和发展。盲目地政府的卖地的形式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更合理的投融资模式的转型,以及我们规划部门如何提升它的监管力度,让我们城市的基础设施有一个长期的投入和长期的维护。另外,中国是一个拥有领土的国家,如何能够保证我们的耕地。另外我们的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另外让中国的农业实现现代化,这都是未来城市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她认为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发展一定要从一个战略眼光和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探讨,从心底里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愿景及所以必须要用改革和创新的思路来对我们现有的城镇规划实施管理体系进行一个深入的改革,这样才能保证中国城镇化真正可持续发展,而且让中国的文化可以真正有机地传承。

  首先作为一个规划者,无论是世界让任何一个规划师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因为城市是为人创造的。这些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现在中国很多城市都在盲目扩张,如所有的城市规划的人口加在一起可能一超过了中国人口的两倍,这些人从哪里来?但是如果每个城市都去扩张的话,少了一些人,另外这些人甚至有时候只是一个空城。首先这些人从哪里来?他在这个城市要什么样的工作和合作。作为规划师鼓励他们开展一个低碳的生活方式,农业人口在中国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非常特别的一个现象,因为世界上只有中国和朝鲜有,所以农业人口并不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群体,农业其实应该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职业来对待,本来应该是没有城乡差别的存在,所以中国的农业应该进行一个机械化、现代化、高效化和青年化的结构的转型。因为现在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空城的现象,年轻人都不愿意务农,老年人五六十还在务农,这是非常急迫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另外中国的土地,中国其实是一个资源比较稀缺,土地也是比较稀缺的一个国家,如何提高我的国土地集约利用率也是我国很多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很多城市有很宽的马路,还有建筑和建筑之间留了没有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都是没有高效利用的空间,怎么样提高规划水平来提高土地节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我国的规划方法体系上应该充分认识资源的生态关系,城乡规划首先应该从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入手,让城市真正不要成为一个地球上的毒瘤,而且能够成为地球上能够有机共生的一个器官。

  另外,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应该根据消除城乡差别的误区,促进城市与乡村共同的提升。特别我国规划中应该人性化的尺度。另外应该重视人的活动的角度,还应该重视人的人性化的尺度,促进信息和新能源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下面也会有具体的介绍,介绍城市的发展如何提升城市的生活水平。其实世界上的历史往往是重复的,英国的城镇化如果过去100年的历史描述回顾来看差别和中国其实是一模一样的,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趋势。比如说英国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农业,从1760年到1850年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英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城镇化,城镇化率提高了50%以上。但是中国现在的问题相同,英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污染、城市蔓延,恶劣的城市生活环境以及城市带动的无序发展。另外乡村人口急剧减少和农业的倒退,连伦敦设计地铁的原来的设计师,他自己都说地铁实在是不能再扩张了,再扩张伦敦就太烂了。所以这个问题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非常相似的。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英国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于英国的城乡体系以及英国文化和自然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并采取了很多行动。比如说1895年英国成立了基金会,它完全是社会的私人组织,非盈利的基金会。它从一开始由三个人的成员开始,现在在英国已经有370万会员,对英国的自然风光、沿海的风景和农业有了全面的保护,现在已经是最大的土地拥有者和影响力最大的机构。他们以民间的方式对英国的历史遗产、人文遗产进行了非常重要的保护措施,不是说仅仅依靠国家的方式。因为有时候我们很多人会说国家这一点没有做好,那一点没有做好,那我们每个人做了足够的东西来保护我们自己的遗产?

  另外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对英国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他就提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伦敦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有非常好的就业机会和很好的教育、医疗系统等等。但是它的生活条件非常恶劣,人们又拥挤在城市的贫民区,很多穷人拥挤在贫民区中。但是英国有非常美丽的乡村,但是乡村却没有很好的基础设施,他就是说我们能不能创建一种田园城市的模式,把城市和乡村最好的元素融合到一起,这种田园城市的理想模式。所以他也是非常,它其实是英国下议院的一个书记员,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靠政府肯定不行,政府什么也干不了,所以他在1903年的时候自己兴建了田园城市,是世界上第一个田园城市,又在二战之后新建了第二个田园城市。他的影响逐渐在二战之后被英国政府所采纳,所以二战之后英国政府专门提出了一个新城法案,对于二战造成的城市破坏以及急剧的人口膨胀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英国一共新建了30多个新城。

  另外,英国政府也根据人口的分布和土地价格的评估,还有伦敦城市人口的疏散等等课题进行了研究,所以他在1947年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城乡规划法》,这个是世界上第一部城乡规划法,这样就把城乡的规划体系融入到一起,保证我们的城市和乡村都能回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的发展和长远的一个可持续的规划。

  1955年英国的城市绿带的保护内容被增加到《城市规划法》之中。1956年大家也都知道非常著名的英国的雾霾,所以英国公布了第一部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但是我想跟中国有些力度上的不同,英国真的是立刻就采取行动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我觉得中国没有切中根本,这个可能是更多的一个,从每个人心里,特别是政府和企业一个决策性的做法。

  另外,英国在早期的城市规划中可能更多的强调一些理论上的东西,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的形态理解的不是特深,所以1955年英国特别成立了一个城市特别委员会,对城市规划和现状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估,确定了城市设计和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进行设计,并对我刚才说的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更加人性化和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英国整个过程也是曾经走到了一个很无解的一个方向,但是通过政府的全新的,而且是全面的根本性的力度改变,让英国的城市现在变得也是非常优美,而且城乡的差别也基本消除了。现在英国城镇化建设有些借鉴的经验,首先是人的因素的强调,强调公共参与,特别是对于城镇规划,保证全民的健康、教育、就业以及生活方式等等方面一个全面综合的考量。另外,意识到社会贫富差距的危险性,强调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进行一个准确的模式,不要哪些是富人区,哪些是穷人区,保证每个规划方案都是对社会相对低收入的群体有一个保障性。另外,消除城乡差别,通过田园城市和新城的发展来缓解大城市的压力,让更多的人创造一个就近的就业机会。

  另外,这个可能跟RICS相关,就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由市场决定,由专业人士来决定的一个鼓励价格的市场评估体系,让一切都是通过法律和专业来解决。另外,通过立法来保护成为的绿带,让生态环境的评估拥有一票否决权。在英国有几个最主要的部门,一个是英国自然保护委员会,还有一个英国基金保护委员会,还有英国的环境委员会,这三个委员会在规划中有一票否决权。所以我们申请任何的规划,只要他们三个部门有一个部门说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这个规划是不可能通过的,所以我觉得在中国也更加强调这些部门的重要性。

  另外,文化遗产,其实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仅仅靠专家,不能仅仅靠国家保护,更多的其实是全民的一种保护和意识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文化遗产赋予一个新的生命,这样文化才有可能传承。英国采用了公共资源共同投资的这种投资方式,让这个城市的建设更有活力。

  另外,在监管过程中,绿色部门监管力度是落实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一个是规划过程,另外在实施的过程中是通过法律协议的形式来确定规划商的责任,保证规划商的责任在具体的实效中能够得到实施。

  如何经营这个城市

        因为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如何经营这个城市。英国长期拥有一些土地和地产,并且通过税收的形式向房地产税来保证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和长期的维护。另外,农业问题,政府对于农田和绿带进行了立法保护,并且对于从事农业人口进行补助的形式,来保证英国本身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英国的,田园城市的建设和新城建设,最成功的就是弥尔顿凯恩斯,它是英国的最大的新城,也是借鉴了很多田园城市的理念。弥尔顿凯恩斯因为它是1967年规划的,它的规划人口是25万人,这个和一开始第一期的田园城市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一开始霍华德规划的田园城市是13万人左右,这样保证城市充分的得到一个经济上和社会上、医疗教育上的自给自足的形式。因为弥尔顿凯恩斯在规划的时候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一个规划,当时规划是已经提出一个逐渐进入后工业时代,未来的发展向社会服务业这种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这个城市的建设,把生态环境和城市的环境质量作为第一个要点来关注的。这样的话,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人来这里宜居、乐业,而且更多的企业建立智库。相对于伦敦而言,弥尔顿凯恩斯它拥有非常便利的交通条件,另外它的地价是非常便宜的,所以这样就对很多愿意靠近伦敦居住,但是又买不起伦敦房子的人拥有了一个选择性。所以弥尔顿凯恩斯在规划中采取了一种分散性这样一种方式,以保证社会经济服务业,还有现代物流业等等,可以被公共交通以及快速的铁路,以及快速的道路交通相联系,这样的话,不是说我们传统上能把产业集中在同一个地方。这个紫色的是产业布局,所以说产业布局是一个散布的形式,不像我们传统的苏联这种规划模式,把规定集中一个地区,它是分散的布局方式,这样的话就可以保证交通,每天上班的时候大家朝各个方面来走。另外,它的交通的布局采用了城市的网格状的,这个在英国是非常少见的,因为英国大多数,包括在中性地区,放射状的发展,弥尔顿凯恩斯是英国为数很少的网格装的布局。它跟中国不同,虽然说格局是网格,但是并不是一个直来直去的,因为它是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这样的话,城市的形态就会分布有序它是充分利用了两条水体,它连接成一条贯通城市的两条生态体系。它也是一个休闲活动场所,它也是一个城市蓄洪、排洪的主要廊道,所以弥尔顿凯恩斯没有积水的问题。所以这样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保证很多人来这里就业,也保证了弥尔顿凯恩斯长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刚刚经过金融危机的时候,弥尔顿凯恩斯是受影响最小的一个城市,现在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个城市。

  总结弥尔顿凯恩斯它的秘诀,她认为从三个方面,从规划设施和管理方面它都有自己的不错的做法。首先它是一个历史化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中,弥尔顿凯恩斯当时成立了一个城市管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当时聘请了300个人,包括建筑师、设计师,这300个人其实都是年轻的,而且都是非常有理想的设计师,他们从这个城市的第一步规划到最后的实施完全是一个团队。所以这是一个一体化的规划,他把这个产业、交通和生态等等,酒店一体来考量。并且他的发展有一个前瞻性,有一个长远眼光,未来的城市针对当时的主要的工业发展,是对未来的社会服务业规划的。另外它在实施中,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一点可能跟中国是一样的,是规划的可持续性。

  这两张图,第一张图是弥尔顿凯恩斯2007年的规划,下限是1989年的,这两个规划是没有什么特大的差别的,这个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保证它从大规模的整体规划到最后深入实施的强归空归,完全是一体化下来的,这样的形态有一个最根本的规划。而且这个规划的持久性也保证了无论从投资还是当地居民的未来有一个非常确定的确定性。另外,它对前期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因为弥尔顿凯恩斯是一个新城,它的居民非常少,所以它在刚刚建成的过程中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如何对社会的公益机构和福利机构进行投入的这么一个专门的部门,所以它向医疗系统,当地的居民的团体提供了大量的投入,而且它也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投入资金来保证城市的优美,通过一个美好环境和生活方式来吸引投资和希望人们来居住。另外,它让很多国际的大企业没有投资,所以现在弥尔顿凯恩斯有很多英国比较大的银行的总部其实都在弥尔顿凯恩斯。

  另外,在城市规划的时候都已经考虑到城市的管理,弥尔顿凯恩斯因为绿化空间非常大,占了整个城市面积的24%,这个可能比大多数城市都要多。所以建设城市的绿地是第一步,其实维护整个绿地可能要花的资金可能更多。所以这个设计师当时充分地考虑这个问题,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就是专门对城市的所有公共空间进行管理。这是机构是怎么维护的呢?政府当时在城市这个基金会的时候,把一些城市的房地产送给了机构,这样每年它会通过房地产的收益来进行投入,所以它是有非常好的商业收入的,这样就保证基金会的管理和运营并不是通过老百姓来交钱,而是通过他们的商业长远的收益。因为这个城市可能刚刚建的时候,这些商业地产的价值相对比较低,但是随着城市越来越成熟,商业地产的价值就越来越高,所以城市规划师就意识到城市土地的对于未来城市,特别是管理上面能够带来好的效益。另外弥尔顿凯恩斯强调公共参与,保证城市的建设和城镇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所以中国未来的城镇化,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城市带的发展,应该创造一个新的思路,不一定说是完全要延续我们原有的思路,因为可能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是不是可以创造一个21世纪的田园城市的理念?首先从山水环境来入手,通过山水环境为城市创造一个绿色有机的框架。因为城市有很多功能是相似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任何一个城市是一样的,通过我国的山水城市框架带来一个独有的特色。

  另外,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的经济社会定位等等,围绕市民的需求来提供一个社会经济的软的基础设施,鼓励社会的低碳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基础上,将自然环境和社会的服务功能相结合,通过创造和自然有机联系的人性化的城市形态空间,让我国的城市更加生动,更加宜居。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应用低碳能源和交通,以及现在的信息系统,为我国的田园城市创造一个有机的,而且是高技术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让我国的城市真正是一个有机的,而且是具有创造性的一个城市。

  我国很多城市,经常有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开发商做项目的时候经常到一个城市,市长说我们有一个很高的期许,但是路网都建好了,其实这个路网就像一个骨架一样,如果架都确定了,那就很难让这个城市,已经很难改了。所以其实道路规划应该和城市规划完全应该是一体化的,甚至可能是第二步的规划,先把大的山水格局确定下来,这个城市才会有特色。

  所以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可持续发展要进行一个根本性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规划政策上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未来政府特别是各个部委员也进行探讨,未来的改革和创新,她提供了一些见解,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是三规合一,因为现在我国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发改委建设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土资源部来管的,这样往往三个规划是没有任何的协调性,所以我觉得第一点,首先让三规合一,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到一个共同的规划平台上来进行,让规划真正有地可用。因为现在很多城市的城市规划是2030年,但是土地利用规划只到2020年,造成我国的城市在各地中间有很大的问题。

  另外,让我国的环境评估队伍不同程度的规划同时进行,但是往往城市规划是分开进行的,它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力相对比较薄弱。而且像环保、生态和历史保护相对来说是比较次要的,但其实这三个部门应该说非常重要的,应该对这个规划的直接发言权,甚至像英国那样的一票否决权,这样才让英国这个城市真正保证它的质量。

  另外,城市总体规划,现在的城市规划总体其实相对是非常抽象的,可能对质量的深度和对于它的用地性质规划指标都是非常抽象的,它对城市的特色应该是探索的非常少的,应该是一个规划,是就像弥尔顿凯恩斯一样,保证总体规划直接可以落到实施的层面上,让总体规划保证延续性。因为我看了很多城市的城市规划做得很粗,一个山体可能没有考量就直接作为建筑用地,直接批这个土地了。如果这个在城市规划中后面的人也就没有再看原来的情况,可能也就忽视掉了,所以有很多的自然景观、历史遗产景观就被忽略掉了,这个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另外保证规划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工作对规划的参与和实施。这样的话,可以就近地吸纳农村和城市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有有很多人都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来寻求发展。

  中国的城市的经营是依靠卖土地来作为政府主要的收益,但这个其实只是一个短期的收益,是不是可以探讨像英国这样,把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向项目上的回报,作为投资前期的回报,保证城市有一个长远的可持续的收益,这个我觉得应该是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因为英国的土地是私有化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中国土地本身是国有的,现在从管理的体制上应该是更多的一个思考。

  另外,今天是RICS做这个交流,她说:作为规划师也好,还有其他专业人员也好,应该更多强调自己的专业性,我们是为业主服务的,但我觉得我们其实每个专业人员的专业性其实是从良心说话,从专业上来说话,这样希望业主得到一些真实的意见,这样话让我们的城市规划更加科学,让专家来有更多的声音和更多的力量。

  我的介绍基本就到这里,时间也不多了。我最后引用弥尔顿凯恩斯它的首席主席说的一句话,我们介绍它的基础,其实就是要建造一个好的基础,让它可以自然地良性发展。我觉得它特别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说我们的城市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这个发展应该有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的,我们不是人为地去让城具有好的生命力,有生命力它才会更好的去发展。所以我们每个人、每个专业人员应该有更多的责任感,让我们的城市可以更加美好。所以其实大家所有人在一个工作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建造一个好的城市,这样的话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永续的发展。这才是我们主要的目的。

新浪地产
关键词:城镇化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