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确立"双轮"战略 闽江口与厦漳泉双起跑
在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两万亿之后,福建省新的发展战略逐步清晰。
1月12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福建省长苏树林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福建将支持福州闽江口金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加快福州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能力。
这意味着,在厦漳泉都市圈之外,福建将培育另一个省域经济发展的引擎——福州闽江口区域,福建发展战略以此开始将进行重大调整。
“双轮”发展战略
初步统计显示,2013年福建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1910亿元,同比增长在11%。在东部沿海省份中,这样的增长速度足以傲视群雄。这其中,以厦漳泉为核心的都市圈,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
关注福建经济发展的人士指出,支持福州闽江口金三角发展,意在调整经济结构。
2013年上半年,福建各地市经济总量排名前四的是泉州、福州、厦门和漳州,分别实现2201.10亿元、1836.71亿元、1273.19亿元和864.26亿元。在福建省的经济版图中,尽管福州是省会城市,但其经济中心是以厦门为中心的海西都市圈。
这一经济结构的形成,要追溯到厦门市经济特区的设立。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上的原因,定位于对台湾开放的厦门经济特区,是全国最早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波红利。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经历了国家对走私经济的严厉打击后,厦门不失时机的调整发展战略,并将与其毗邻的泉州、漳州拉到一起,组成了分工明确,战略清晰的城市组团。
2008年初,在建设部批复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中,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海峡西岸城市群规模初现,而厦门则继续成为对台开放的桥头堡。
不过,在福建此时的战略中,福州依然有着强大的政策支持。2009年7月,福州以其管辖的平潭县为基础,建立了“福州平潭综合试验区”,2010年这一做法得到了福建省的肯定,试验区升格为省级平台,2013年7月改由福建省直管。
如今,福建省政府决意拿出更大的支持力度来。
苏树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福州闽江口金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厦门市投资环境国际化、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区域发展同城化,加快福州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能力。
平潭自由港计划
在福建省的层面上,立足厦漳泉和福州两大都市圈建设的措施,已经有了路线图。
在福建省发改委提交该省人大会议审议《关于福建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列出了2014年福建安排490个省重点项目的计划,年度投资3300亿元。
这其中,厦漳泉和福州都市圈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纷纷出现在计划之列。其中包括福州机场一期第二轮扩能改造工程、福州地铁1号线和2号线、厦门地铁1号线,厦门抽水蓄能电站等多个项目。
不过,相比之下,福州市公布的千亿新城计划,则更显雄心。
1月4日,福州市长杨益民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福州新区的构想。据其透露,《福州新区发展规划》是在国家发改委下属规划部门的协助下完成的,定位于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海西发展新的增长极以及闽东城市群中心区等。
根据计划,福州新区规划面积超过740平方公里,2014年将启动300个项目建设,预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
在这个区域内,福州也希望能够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开展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试点。为此,福州还将借力平潭自由港计划,联合申报自由贸易区,将福州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平潭综合试验区管委会了解到,在新近发布的《平潭综合试验区工委关于推进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已经将全力打造平潭自由港的计划列入到2020年的工作目标中,要从打造“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园区,到实现贸易自由、运输自由、投资自由和金融自由两步走。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