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运河商圈 昔日商业霸主如今腹背受敌

  曾经的商业霸主,在时代的进程中,运河商圈的老态越发明显,商业配套设施跟不上,运河水质恶化臭味难闻,行政中心和公共配套离它远去,一切的不利好在10多年间接踵而至,竞争对手们趁虚而入,向东,东纵商圈应声拔起,向南,鸿福商圈渐成气候。

  是联手东纵扳回东莞商业盟主地位,还是另辟蹊径做一条专业的女人街,还是其他选项,这都是运河商圈面临的选择题。

  东莞首家麦当劳5年前关门

  长安厚街两家均开了15年的麦当劳,今年9月相继结束营业。比这更早的是2008年莞太路上旧汽车总站附近,1993年开张的东莞首家麦当劳餐厅结束了15年的营业。位于莞城街道办不远处的麦当劳旧址,现在已经变成一家票务代理公司,找不到麦当劳的任何痕迹。

  关张当年,麦当劳的官方说法是合同到期,但所处位置人流量日渐稀少,早已失去昔日城市中心的辉煌,亦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票务公司附近的人才市场同样少有求职者光顾,早些年人如潮涌的景象不复存在,对面的市汽车总站亦搬至数公里外的万江。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东莞商业版图上,位于运河两岸市桥一带的莞城商贸中心盛极一时,多年后的今天,以市桥路、西正路、新风路等主要道路围起来的区域,还是被人们习惯性地叫做运河商圈。在这个“圈”里,拥有旧市政府、科学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旧的公共设施,还有华侨大酒店、东方酒店、东莞宾馆等一批老酒店。

  有史料记载,运河商圈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西正路、市桥路始建于唐朝年间,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使这里一度成为东莞人气最旺的商业街。

  当年运河商场曾年销售过亿

  麦当劳1993年开业当天,曾迎来千人排队购餐的场面。“那么多人来吃麦当劳,在当时的莞城并不稀奇。”在如今已近60岁的陈翠兰印象中,运河两岸就是“东莞的北京路”,“不要说逢年过节,平时运河两岸也是人山人海。”陈翠兰颇为感慨,“光一个运河商场,就能买齐所有日用品。”已被拆掉的振华路,在陈翠兰看来,曾经可以感受到类似广州上下九的商业韵味。

  陈翠兰所说的运河商场1981年开业,曾被评为广东省十大商场,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城内购物去朝阳(商场),城外购物去运河(商场)”。运河商场开业后曾推出一系列服务措施:如为购买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大件商品的顾客免费送货,免费修理出售的商品等,引起很大反响,1992年商场销售总额达1.3亿多元。在物质不太丰富的上世纪90年代前后,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运河商圈,给莞城人甚至东莞人留下太多购物的记忆。

  运河商圈如日中天之时,东莞工业化亦走在腾飞的起跑线上,运河成了城市巨大的排泄口和“超级下水道”。“前后10多年,原先‘一环碧水绕莞城’的胜景已经一去不返,运河水像浓稠的墨汁一样,散发出腐败变质的恶臭,呜咽着,叹息着,缓缓地流向远方。”新浪博客作者祝成明在博文中如此描述,他甚至已经感受到“曾经繁华的运河商圈也日渐暗淡下去,店可罗雀,行人寥落,风华不再。”为逃避运河的臭味,莞城的年轻人纷纷搬到南城或东城置业,留在旧城区的以老人为主。

  运河商圈骤然萎缩

  在新世纪初的一次党委会议上,莞城街道主要领导承认:莞城商业有萎缩的迹象,特别严重的是运河以西区域。

  正如祝成明在文中所述,运河污染并不是运河商圈走势向下的唯一原因。

  此时,莞城之外,一座座新城正在崛起。受制造业带动,东莞各镇商业自成体系,拥有优于运河商圈的购物环境。即便是在城区,东城的东纵商圈也破土待出。

  消费不再集中在莞城一地,仅靠旧莞城的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自是情理之中。运河商圈仍在困境中坚持,但即便是旧莞城的消费者,数量亦在持续减少。

  有数据表明,2000年之后,东莞每年新车上牌量在10万辆左右,甚至有汽车经销商表示,最多一年新车上牌量接近20万辆。商业网点周边路况好不好、有没有停车位,成了能不能吸引有车一族消费者的关键。

  依据旧规划,运河商圈内基本没有大型停车场,且运河两边窄小道路多被划为单行道。对有车族而言,前往运河商圈购物前就要提前做好行车规划和停车打算。

  升级迫在眉睫,受条件所限不能升级之时,出走成了最优选项。1997年,地处莞城的东纵路口,一家名为东湖花园的楼盘迎来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东湖花园店成为继深圳之后国内第二家沃尔玛购物广场。东湖花园与运河商圈之间仅隔着人民公园,直线距离不过数百米,商业生态却各成一体。

 东纵鸿福两商圈顺势崛起

  回头看,当年无意中脱离运河商圈的东湖商场,成了东纵商圈的缔造者。

  随着沃尔玛进驻,东纵路商业氛围逐渐浓郁:不久,本土电器零售巨鳄时尚电器斥资在东纵路罗沙大厦打造东莞最大家电卖场;离东湖花园稍远,君豪商业中心亦吸引了华润万家进驻;东莞最大的家具超市光辉家具卖场3年后也落户东纵大道;紧跟着地王广场、世博广场、世纪广场等大型综合商业体陆续建成招商,大量商家和品牌急速涌入,几年后东纵商圈成长为东莞最成熟商圈。

  与运河商圈近距离竞争的不止东纵商圈。从运河商圈内的东莞市电影院正大门出发,经过高第街、解放路直行进入莞太路南行,经过三个红灯后,是更为新兴的鸿福商圈。和多年前的莞城一样,鸿福路商圈附近拥有行政中心、玉兰大剧院、新图书馆、会议大厦、展览馆、科技馆等大批公共设施,云集了华凯广场、希尔顿广场、腾龙商务大厦、曼哈顿广场、元美广场、莱蒙商业中心、嘉信茂广场等商贸中心。

  这注定是个被看好的地方,家乐福、沃尔玛、海雅百货、星巴克和时代影城悉数进驻,甚至将国美、苏宁和时尚三大电器卖场一网打尽,鸿福路逐步形成多业态复合型商圈。

  东有东纵商圈,南有鸿福商圈,运河商圈两面受“敌”。2002年,东莞最大的知名连锁书店永正图书1万多平米的巨型书店,在运河旁的经贸中心商厦开业。关于选址运河商圈的原由,书店负责人表示看中运河商圈消费人群固定,且有良好的文化底蕴。不过7年后的2009年,永正最终离运河而去,搬到东纵商圈的世博广场。

  原本看好运河商圈的,不止永正一家。永正进驻经贸中心次年,本土电器商飞跃电业与运河商场签订合同,由飞跃将其改造成数码卖场。可惜,投入大量资金的飞跃未能获得良好回报,两年后黯然关门。

  重新定位开展大规模“旧改”

  运河商圈的困境,已经被政府捕捉到。早在2005年通过的莞城街道控制性详规,就将莞城定位为市级城市中心的两部分之一,同时定位为传统商业文化及生活综合区,保持其商业文化副中心职能。莞城随即开展大规模的旧城改造。

  两年后,《莞城区商业网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规划将莞城商业网点总体布局概括为“一河两带、三个商业中心、特色专业街/步行街、三类批发市场、三种社区商业网点组合”。

  随着运河景观整治、水质污染整治等工程推进,运河周边的住宅开发也兴起,运河商圈又有复苏迹象。莞城街道正在进行人民公园通道工程,这个工程西连城楼商业街区,东至彩怡百货和地王广场等繁华地段,涉及面积约3万平米。

  有市民表示,运河商圈可走特色之路,若能将女人街做得更彻底,或会成为东莞女性购物首选之地。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