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国际创新城规划华丽变身 广州大学城再迎飞跃

  位处广州高等教育集群核心、广州新城市中轴南部核心、广州南拓战略智慧核心的广州大学城,在2013年又迎来一个历史性的飞跃期。从诞生之日起,大学城便被寄予厚望。自2001年广州大学城规划启动以来,300亿元巨资投入,令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12月广州市审议通过的《实施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大学城区域的优化提升,将其打造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而2013年“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起步区”规划获得通过,广州大学城借力广州国际创新城再度华丽变身。大学城不仅仅是广州高等教育、绿色生态的城市名片,还将发展为广州时尚创意都会区,代表了广州宜居大都市的美好未来。

 十年深闺 今日有女初长成

  2001年广州市正式启动“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为广州大都市的南进步伐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年年底通过的广州大学城规划,以建设产学研一体的城市新区,体现了广州市对于未来现代化都市发展思路的深刻理解。

  大学城选址于生态优美的番禺区小谷围岛,临近长洲岛,大学城东侧,有黄埔军校、辛亥革命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等,四面珠江环绕,面积17.9平方公里,规划入驻20万大学生,区内人口约35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总投资规模约300亿元。大学城总体规划建设于2003年1月启动,2004年9月,中大、华理、华师、广外等10所广东高校正式入驻大学城。

  大学城拥有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也是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在这里,50米的建筑高度限制,广州罕见的超低开发强度、低建筑密度区域,犹如居住超大公园内。在广州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征程中,大学城是为数不多能坚持低密度建筑、低容积率发展模式的城市新区,与天河区、越秀区等重复着高建筑与人口密度、高容积率的中心城区相比,大学城这一片城市中心的世外桃源显得格外可贵。高标准的规划,让大学城建成后不断赢得佳誉。2006年12月,广州大学城更荣获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正因为其优美生态,高标准的区域发展定位,大学城板块被广州人视为极为宜居的新兴区域。不少广州市民看好其发展前景,将其视为一个放大版的二沙岛,广州一个全新的豪宅区。而大学城屈指可数的几个在售楼盘项目,也由此成为众多高端购房者竞逐的对象。

  十年发力 风华正茂更进一步

  广州大学城的发展步伐并未随着众多高校的入驻而停顿,她肩负了广州市官方及社会各界对其赋予的历史重任。为了改变大学城“只见大学不见城”,医疗、老人服务、教育、社区服务设施方面建设滞后的短板,大学城的提升优化提上广州市政府工作日程。

  以广州大学城为核心的广州国际创新城概念在2011年浮出水面。2011年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广州国际创新城被纳入“九大创新型产业发展区”,成为广州推进“三个重大突破”的重要战略平台之一,列入广州市发展的重点项目。2013年,《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得通过,作为大学城二期的南岸起步区,计划总投资37亿元,预计2014年建成。

  国际创新城规划包括北翼的生物岛、核心的大学城和南翼的南岸起步区、南村地区、化龙地区、国际展贸城,面积73平方公里,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一核两翼”。根据规划定位,广州国际创新城将被打造成国家现代服务业国际创新园;以高教研发、科技服务、创新产业为主导功能;发展为国际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全球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一流的高等教育集聚区。

  除了大学城借力广州国际创新城成功扩容、华丽变身外,广州新城市中轴的建设构想,也让大学城更受各界关注。2012年4月,广州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广州将打造第三条城市中轴线。此前的两条城市中轴线,即目前已建成的传统中轴线和基本建成的珠江新城新中轴线。而第三条城市中轴线,即以火炉山、凤凰山为起点,经科韵路、海珠生态城至大学城一线,建成广州第三条城市中轴线。

  在这个全新中轴线构想中,天河智慧城、科学城、中新知识城、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国际创新城沿线分布,囊括高新产业、IT业、会展经济、教育产业、金融业等,均以生态、高新、零污染产业为主,一条自北向南的广州新绿色财富之轴应运而生。在这条连接了老城区和新兴产业的新中轴线的规划中,广州大学城扩容而形成的国际创新城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形成与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CBD)、琶洲休闲商务区(RBD)三足鼎立的中央智力区(CID),充分发挥其“智心”的功能。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建筑设计所副所长叶青表示,大学城的发展,正好印证了广州城市发展沿着珠江水道由西往东再往南发展的轨迹。而广州第三条中轴线,从火炉山、凤凰山为起点,经科韵路、至海珠生态城,到大学城而终,这再次证明了大学城的后继优势。

 十年提升 大城景象美不胜收

  而作为广州国际创新城核心区域的大学城,也迎来了区域规划十年来的首次修编。在2012年12月广州市通过的《实施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提出在2014年8月底前,基本解决大学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打造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并争取用10年时间实现上述规划定位。而今年7月大学城调整规划正式公示,在延续业已形成的“一心、一轴、五组团”空间结构,在功能提升、主题营造、组团整合方面予以重点优化。

  而修编后规划中的商业商务用地明显增加,用北片原本分散的商业用地被整合集中。南片原来仅有的三块商业用地增至七块,其中,岭南印象园西侧的商业用地面积较原规划翻了番。位于中心湖外围、靠内环西路和大学城中五路的一块科研用地被调整为商务用地,这也是中心湖核心区唯一的一块商务用地。

  生态方面,大学城也获得极大优化。引水入城的理念被重点突出,修改规划后的广州大学城将在东北两角原规划绿地的基础上建湿地公园,公园与长洲岛隔水相望。而在“五组团”中密集地分布有很多不规则的带状水网,大大丰富了大学城的生态景观结构。

  大学城的美好前景也受到各界看好。在合富辉煌首席市场分析师龙斌眼里,大学城区域及其后续扩展地带,为广州市住宅市场创造了一个新的热点区域。他表示,广州大学城在广州城市功能和发展中的定位,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空间比较大。广州大学城的“中央智力区”定位,决定了大学城的区域价值与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价值的吻合度,大学城物业价值将会不断地向广州的中央商务区、中央会展区等核心功能区的物业价值看齐。

  他预计,随着广州城市功能不断优化提升,随着政府对广州大学城的投入、发展规划的实施、随着大学城本身的商业、文化、旅游等综合配套不断完善、随着教育、学术和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广州大学城的人居环境将不断优化,物业的价值优势将不断突显。越来越多的高端人群将把居住选择和投资的目光投向广州大学城。

关键词:土地规划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