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石材业进军高端领域 向销售石文化跨越

提要:为了取得不可再生的境外矿产资源,泉州石企纷纷与境外矿主签下包矿协议,不论开采出多少荒料石,统统买回国加工出口。“国内的出口产品主要以初加工为主,没有品牌,没有话语权,再加上不少产矿国家近年也大力发展石材的加工生产。

来源:东南早报

  泉州石材业收购境外矿产宝石,进军珠宝和奢华石材等高端领域

  从卖石材向销售石文化跨越

  编者按

  作为经济总量已连续14年走在全省前列的海西经济大市,泉州努力践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全新发展战略,围绕创新转型的主攻方向,加快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在这过程中,提升产业水准成为重要的一环。即日起,早报推出“聚焦产业创新升级”栏目,将从纺织服装、体育用品、水暖卫浴、石材陶瓷、食品和茶等行业入手,展示“泉州创造”的新作为。

  □早报记者 王宇静 文/图

  进口荒料石,加工后再出口,这个在泉州石材业盛行多年的运作模式,如今遇到困难。

  为了取得不可再生的境外矿产资源,泉州石企纷纷与境外矿主签下包矿协议,不论开采出多少荒料石,统统买回国加工出口。但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订单下滑,石企手中掌握的大量原材料成了烫手山芋,堆积在仓库。这种情况加剧了同行价格竞争,但荒料石的进价和加工成本又居高不下,石材外贸进入微利时代。

  受困则求变。一方面,泉州石企着手改变境外包矿的合作模式,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争夺国际矿产话语权;另一方面,向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转变,通过收购境外矿产宝石等办法,进军珠宝和奢华石材等高端市场,努力实现从卖石材向销售石文化的产业创新升级。

  石材外贸进入微利时代

  记者日前走访南安水头时发现,无论是沿街工厂仓库还是公用仓库都存放着不少荒料石,有些荒料石甚至堆到了路边。知情人士透露,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石材和鞋服等其他行业一样也出现了库存,外贸领域进入了微利时代,有些企业的利润仅剩3%。

  矿产包销

  进口原料量价齐涨

  既然整个外贸市场大环境不佳,为何企业还要不断地进口荒料石呢?

  “其实很多进口石材商是被国外矿山‘绑架’的。”业内人士透露说,前两年受到国际资源紧缺的影响,泉州不少企业开始与境外的矿主合作包矿,但是包矿的方式大多采取包销的办法,即矿主只管开矿,并且依据国际市场变化上浮价格,而企业无论市场好坏都必须向其购买石材原料。经济好的时候这个模式没有任何问题,可是经济一旦下行,企业就会“吃撑着”,这是造成目前进口荒料石量价齐涨的最重要原因。当然,也有些荒料石库存是企业有意囤货造成的。

  石材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所能控制的资源有限,石材加工原料主要依靠进口。福建省石材及制品出口基地商会相关人士介绍,由于石材资源的不可再生,国外产矿区加大了对石材开采的保护力度,逐步限制或禁止石材矿山的开发,加上今年以来国际航运价低,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个别石材企业和进口商囤积货源。

  “库存量是全行业的问题。”该人士透露,从鞋服到卫生纸,行业生产过剩的情况普遍存在。依据行业机构的初步测算,库存量的安全比例最多不能超过年销售额的30%,也就是说若企业每年的销售额有1亿元,那么就只能容忍价值3000万元的荒料石库存。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库存量超过了安全比例的大有人在。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