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经济新政奖励的是运营商 不是盖楼的
南都漫画:邝飙
东莞日前发布了《关于鼓励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年度纳税总额超亿元的所运营楼宇,最高可获奖励300万元。引入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最高也能获得200万元的奖励。
新政发布即引发各方议论。有声音质疑,政府此举是否在鼓励开发商多盖高层写字楼,追求高楼经济?东莞目前大量写字楼空置率高企,会不会导致写字楼市场严重过剩?有业内人士则点评,新政奖励的门槛太高,很难有科技园区和写字楼大厦能达到新标准。
东莞市内资经济促进中心昨日回应称,“奖励的是运营商,不是盖楼的”。此次新政更多是希望吸引广深地区等专业的运营团队进入东莞,提高东莞写字楼的运营水平,引入优质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东莞的转型升级。
另外,针对制定的奖励门槛高,相关人员则回应,新政就是要引导东莞写字楼向高端发展,“筑巢引凤”,引入优质企业,因此各项奖励扶持的标准也从严制定。
1
背景:东莞的高端写字楼并不好租,政府奖励是否会导致进一步过剩?
陈 骏良:东莞目前较高端的写字楼,除了台商大厦、海德广场已经建成,像民营经济大厦、南城总部基地一二期,都还在刚挖地基,至少要三四年后才进入市场。所 以,目前政府出台这个政策,对未来写字楼的发展是有一个积极的引导,鼓励这些楼宇能够引入创意产业、都市型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不过,现在大量的写字楼每 平方米的租金都不超过60元,高端写字楼的租金要到80至100元,就还没人敢租,而且需要的大企业还不多,目前是相对过剩了,这个市场需要一步步发展。
莫 敏强:我们在政策制定之初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规定申请的楼宇2/3的建筑面积都要用于创意产业、都市型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还有纳税的门槛,这些 奖励门槛太高了!我甚至可以说,台商大厦和未来的民营总部经济大厦都不一定能达到这个条件。因为开发商要达到这些条件,就不能建超星级酒店什么的了,得不 偿失。开发商不可能为了这三五百万元的奖励投几亿、几十亿盖高楼,肯定是根据市场来做决定。
王先生:新政对于已经确定要做实体经济 的园区是有鼓励的,但奖励的门槛高,要吸引其他楼宇转入这一块,政策的优惠刺激并不大。大量楼宇的利润还是通过投资客的物业买卖就能回笼。举个例子,台商 大厦投入开发的资金10个亿,在售的写字楼有25万m2,按15000元/m2来卖,就有30多亿的资金回笼,卖给谁都是卖。专门为了那两三百万的奖励, 要开发商折腾做实体经济的招商等,不实际。
2
背景:新政能否促进东莞的结构调整,吸引广深的现代服务业进驻?
袁 奇峰:看现在这个政策,是要东莞成为珠三角的商务办公高地,跟广深竞争,是用楼来吸引这些企业进驻,会不会拔苗助长,在向市场释放错误的信息?而且,东莞 夹在广深之间,这么多年来生产在东莞,商务服务等一直都放在广深两地,就是说广深两地的现代服务业已经覆盖了东莞地区。
马炜图:据 我的了解,目前广深写字楼里的企业转移到东莞去办公的,这个趋势并不明显。主要还是整个城市的配套问题,人才的招聘和政策配套等。而且,广深还有很多的商 务楼宇出租。所以,深圳的一些企业就算因为成本高要转移,也情愿转移到龙岗等地方去。广州那边的企业,有三四成则外扩到佛山和顺德,有部分转移到增城科学 城,很少说转移到东莞。
莫敏强:说广深转移到东莞的企业少,我们刚到天安数码城看过,就有后备上市企业把生产基地留在深圳,却把研 发和销售全部转到东莞来。政策是有引导性,我们现在是针对两方面的需求:一是广深部分企业确实有转移到东莞来的需求;二是东莞大量企业转型升级后,也需要 进驻到楼宇中。我们要引凤,是不是得先筑巢?
3
背景:东莞的写字楼很多,鼓励发展楼宇经济,东莞最缺的是什么?
陈 骏良:海德广场上个月才启用,之前东莞还没有一栋真正意义上的甲级写字楼,东莞写字楼各方面的配置,比如停车、电梯配置、网络配置都是很落后的。举个例 子,一般写字楼地面要架空10公分,方便企业铺设网线等,东莞的写字楼到现在都很难做到。还有停车管理、清洁、网络管理都是比较混乱的,要满足未来城市发 展的需求,大量产业园区的写字楼都要面临改造。
莫敏强:东莞的商务楼宇配套低,就是因为目前大量的商务写字楼等都掌握在村民手中, 根本没有策划经营的管理团队。我们看这几年改造得较好的几个项目,高盛科技园、天安数码科技园等,让村民去做,做得起来吗?所以,这次制定发展楼宇经济的 细则就很明确,我们奖励的对象不是盖楼的业主,也不是物管,是楼宇的运营商。现在东莞几个科技园区都运营得很好,但进驻的企业有奖,运营商得到的扶持就很 有限。像天安数码科技园每年只能从省里拿到100万的扶持,如果有更多的扶持,他们就能用来设立最佳物管奖、园区成长最具成长性企业等,在管理上才有更好 的施展空间。
孙明明:硬件配套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城市整个软环境的配套。很多互联网科技公司最初会因为成本低原因留在东莞,生存压力没那么大,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才瓶颈没办法突破,最后还是会转移出去。
4
背景:纳税总额要超亿元,政府奖励的门槛会不会太高?
孙 明明:按照政策,总建筑面积1万至5万m2的楼宇,每1万㎡的年度纳税总额要超过500万元才能申请奖励和扶持。可以算一下,东莞的中型企业办公用地都在 200㎡左右,如果是一个3万m 2的楼宇,可以容纳约150家企业。即这150家企业一年要纳税1500万才能达标,相当于每家一年纳税10万元。按现 代服务业3%的税率计算,即一年的营业额要做到333万左右。东莞现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有1000多家,按照我的了解,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企业有10%左 右。
莫敏强:政策扶持不是撒胡椒粉,要扶优,要有引导性。现在这些申请门槛如果是放在广深并不高,只是东莞目前优质大企业的基数太 少。我们监测过,对一些大的科技园区,总建筑面积更大,税收要求更高,东城、南城和松山湖几个重点镇区,估计能达标提出申请的园区不过四五个。但是这么严 格要求,就是想让楼宇运营商能够花心思招入更多的优质企业,东莞现在就是满天星星不见月亮。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陈淑仪
[出场]
陈骏良:东莞市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
莫敏强:东莞市内资经济促进中心副主任
袁奇峰:中山大学教授
孙明明:蓝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先生:东莞南城写字楼运营商
马炜图:仲量联行中国区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