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启动仪式
袁昕:感谢周老师,下面有请清华同衡产业专家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陈首春先生为各位嘉宾介绍中国养老产业的机遇与发展,有请陈首春。
清华同衡产业专家委员会执行秘书长 陈首春
袁昕:感谢周老师,下面有请清华同衡产业专家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陈首春先生为各位嘉宾介绍中国养老产业的机遇与发展,有请陈首春。
陈首春: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借这么一个机会简短的把我们对于中国养老产业的粗浅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PPT准备完成之后,今天早上我临时加了这么一个,因为今天又赶上了一个玉天,包括咱们可能有一些嘉宾都路上都给耽误了,回顾一下我们在以往的一些活动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风雨雪的情况,就是早上临时回忆了一下,大概这么几次都遇到了,觉得养老产业,之前我们就说可能是要风雨无阻才能够坚持下去的。
简单汇报一下养老产业的想法吧。从人口,可能有一点班门弄斧了。这是六普人口的数据,13.7亿,这是2010年的时候,我们观察到是六普和五普比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60岁或者是65岁以上的人口在十年间是增长了大约三分之一,但是同期零到十四岁人口下降了四分之一,其实这是咱们养老可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个包括咱们的人口趋势的变化,刚才张书记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目前,去年年底60岁以上人口1.94亿,今年肯定会突破2亿,80岁以上的人口也在急剧增长。包括咱们失独的家庭也在迅猛的增长。一个调研是在2011年目前咱们老人家独居,空巢的老人将近有六成。同时,老人的支付养老的收入来源,可能在较低年龄层的时候比较少的依靠家庭及成员四分之一,80岁以上超过三分之二的老人家需要家庭成员的供给。另外对于养老机构的接受程度,60岁以上的健康老人可能只有1%,但是一旦生活不能自理,可能十倍以上的愿望都可能会住到养老机构里面去。
现在中国在养老这件事上,我们梳理过一些可能的问题,现在养老金的黑洞是大家已经有一些共识了。包括之前也有提养老靠政府,其实现在可能包括民众,包括业内大家逐渐也认识到了有这种公使,养老不能靠政府。一个数据,今年6月份民政部公布的去年咱们养老床位数是400多万张,但是收养的老人不到三百万老人。我拿这个数据简单算算空置率将近30%,一个方面需求是很大的,但是我们的供给并没有有效的解决需求。
目前国家的政策也是碎片化,可能在咱们业内都有比较一致的共识。之前还有养老机构到底是公益还是可以走产业化的道路,可能也有一些争议。好在8月16号国务院的会议,首次完全明确了养老产业化这条路,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我觉得这是在顶层有一些支持。当然,具体到养老产业化这个过程中,具体的项目可能还存在着各种不足或者是说问题,还需要大家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够有效的改善。并且还有一个刚才即便是四百余万张床位不到三百万老人入住。但是我们观察到实际上城市的老人的供给问题可能更严重,民政部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还有城市和农村养老机构床位数的具体数据。从2011年之后就不再公布这个了,所以说我只能拿到2010年的数据咱们可以看到,其实在2010年的时候,全部床位数三百一十五万张里面,城市这一部分可能只有五十六万张床位,其实这个城市的问题可能更严重一些。
最近这五年养老床位数和入住老人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在每年,逐年的增长。但是另外一个数据我们算下来,空置率实际上这五年从将近20%上升到30%。这个反而是我们觉得国家在十二五规划每一千老人三十张床位完成这个目标的情况下有多少老人可以真实住到这个机构,可能这个问题更现实一些,测算了一下五年以后,因为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咱们现在是以每年超过一千万的速度在增长,这是每天有三百多老人度过了自己60岁的生日。这个情况下我们推测了一下到五年以后可能咱们的床位数的需求是七百五十万张,就是说这是按照国家十二五3%的目标去算的。未来五年有三百多万张床位的出口,仅是硬件投资就要近万亿的投入。
谈到中国养老的问题,可能咱们有一些我们认为有一些关键词,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些挑战,从国外的一些数据我们总结下来,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65岁以上的人口在8-10%的时候,各国的养老产业进入到一个快速的发展期。那么,中国的65岁以上的人口目前可能将近10%,刚才车伟书记刚才说今年要突破10%。人均GDP国家还没有到一万美元,我想这是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未富先老。我们观察最近几年各路人马都进入到养老领域,但是他们更多的是以养老地产的方式进入的。下面我可能会说到我个人对养老地产的看法。
如果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养老,我们觉得这个养老产业,养老地产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甚至是是否能够有一个独立的养老地产,我个人还是持保留的态度。如果谈地产的可能会涉及到有一些门类,国家的政策是9073,90%是居家没基础,社区的依托是7%,机构的支撑是3%,这是国家的一个产业政策。实际上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是居家,另外一个方面是机构,社区支持只是机构在社区里面对于居家养老的一个支撑而已。从供给和需求角度来讲,作为客户,作为购买方,他们关注的应该是他获得的价值要超出产品的价格,而对于养老机构,对于企业需求,他能够销售的价格应该是大于他的成本。目前,刚刚也提到了咱们的养老机构的空置率的问题,我觉得需求是有,但是为什么没有住到机构里面,可能在这个不等式里面有一些问题,如何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如何增加这个客户的支付能力,我们觉得可能所有这些事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的。
对于养老机构本身而言,包括了从土地的获得,到建设,到运营三个阶段。作为养老的运营机构,应该是一个专业性人力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可能资金并不是一个重要,应该是一个轻资产的机构。但是对于养老运营机构的物理硬件设施可能更多的是和土地,和建设有关联的,这是重资产,所以说我个人有一个观点,在养老机构的发展上,重资产应该和轻资产能够适度的分离。使得是不同的主体做不同的事情。对于我们目前接触到的,尤其是北京的养老机构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很大一个困难或者是瓶颈是在于找到合适的场地,我觉得尤其是他们更多的是面对经济型酒店的竞争,所以如何为养老机构提供,找到合适的场所,可能是我们重资产一个投资机会,同时我们觉得养老机构应该是由投资人、建设商、运营商三方共同组织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不是说一家人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解决掉。
最近几年在国内我们遇到了很多的远郊大盘,有人形容是一个老人的集中营,这是我们对养老地产的不同看法,我认为可能养老地产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未见得是一个未来的一个地产的框架,因为养老产业一定不是养老地产的问题。
我们认为一个养老实际上对他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延续,而不是因为我到了一个什么年龄,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我一定要搬到哪去,这和小孩子到了年龄应该去幼儿园,去上学不一样,老年人没有一个准确的界限,我觉得作为一个个体而言,他想要的是对既有的生活方式,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延续。所以我们更多的关注应该是一个全龄化的社区,就是说我特别不赞成把几千,上万的老人集中在一个区域,让他们去生活和居住,可能推己及人,我觉得这可能不是一个方向。
所以在既有生活方式的延续这个方面,我们关注的主要是这么三个方面,全民化的一个社区,机构养老,这是特指在老人失能以后,这种刚需阶层可能更多的是需要这样一个机构的支撑。另外一类是候鸟式的养老,我觉得可能它更像是旅游地产的一个分支。对于一个全龄化社区,我们希望在这个社区里面以年轻人小孩子居住为主,可能适度的安排一些适老化的住宅,以及持有性的老年公寓,以及最核心的养老机构,这样的话可以让老人家在这么一个社区就地养老,在宅养老。所以对他的要求一个方面应该是利于居所,另外一个方面是有利于核心的养老机构,是能够提供各种服务。
另外一个方面其实我们更推荐的是这种老年友好型的城市片区,因为老年人不仅仅是居住问题,他的购物和娱乐,去邮局、银行、医院都应该做适老化的设计。前一些年也有美国的CCRC的概念来到中国,个人感觉如果完全照搬美国CCRC的远郊大盘可能有相当问题的,可能把美国的CCRC本土化植入到咱们中国的全龄化社区这个概念里面来。
刚才是以CCRC为基础对老年人进行分类,我们可能会分为活力老人、健康老人和失能老人。活力老人提供的主要的产品应该是候鸟式的养老,我个人的观点是一个大概念,候鸟式养老,一个方面是因季节不同,选择气候的适宜地做候鸟式养老。我个人另外个方面认为,即便是本城市的远郊的,因为老年人的年龄的不同,可能在刚刚退休以后他的身体条件还不错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比如说在北京、怀柔、密云去选择这么居住几年,十几年,但是我觉得一旦他的健康状况有问题的时候,他还回到城市里面群,我觉得这是属于某种类型的候鸟式的养老。
当然,面向活力老人,候鸟式的养老,目前来讲最重要的潜在客群是50后。回顾一下我们的一些想法,我认为养老其实是金融。因为金融可以替养老解决智库形的问题,可能为供给方提供建设、运营的资本成本,所以设计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可能是下一段我们养老产业很主要的命题。刚才讲到的既是在扩大需求,也是在帮助这个养老服务产品化。增加供给,简单一句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个养老机构本身作为轻资产运营,还是要有专业的团队去做,但是作为投资还是要密切的和金融结合,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清华同衡专家养老产业委员会的构成,我们是定位成观察者,实践者,推动者,我们的工作包括学术研究、学术交流,行业培训,论坛峰会,也希望在未来能够找到落地的项目,目前养老委有40余位专家,下午我们的养老产业评估体系这个方面,一个方面会有对话题的研讨,另外一个方面希望在咱们吴教授的带领下,在北京信用协会下有可能会设立的养老产业金融委员会,可能这个组建也是我们的其中的一个议题。
这是今年3月30号在清华我们的一个全国性的论坛。今年我们也举办了几次这个沙的研讨会是分领域的来探讨一些养老比较专业的一些问题。同时我们有一份电子期刊,已经做到第十期了,目前民政部的福利司,把我们的十期全部放在了他的官网上,我们以后新出的每一期在官网上都有链接。
同时在微信平台上我们每日一期的养老产业的观察,目前的订阅人数已经超过四千人,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养老产业观察,可以关注这么一个微信的公共平台。
最后就像前面所说,我觉得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需要政府的支持,我们梳理以下,我觉得有这么十点,首先可能应该是,当然这个是在7月1号开始执行的养老机构的设立和管理办法,明确了民政部的管理的归口地位,另外一个方面是福利型养老,一定要政府托底,这在国务院8月16号这次会上也得到了确认。同时我们希望能够给予民营盈利性的养老机构平等的法律地位,能够和民营非盈利享受同样的国家的产业政策。另外希望政府能够倡导居家养老普适化,机构专业化,同时控制机构单体的规模,不太赞成远郊大盘的概念。同时加强养老运营机构的行业的管理。加快人才的培养,人才的问题,中国是很严重的,可能咱们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万,好像我印象中只有几万人在持证上岗。同时就像前面提到的,倡导老年友好型的城市片区,同时应该完善养老产业的金融生态链。同时还要解决需求这一方的支付性的问题,最后是信息公开,只有信息公开了,我们无论从消费者还是养老机构的运营者,投资者才能够更有效的从自身来推动这个养老产业的发展。
养老事业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