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住建委建相邻两栋楼均为危楼 卧室墙体现裂缝
新浪鄂州房产讯 鄂州市东升花园小区2001年前后竣工,2008年,东升15栋被鉴定为危楼。上周,时隔5年后,东升14栋经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为危房。一个小区两栋商品房被鉴定为危房,这个消息在东升花园小区内炸开了窝。
一楼车库出现裂缝
居民家中的裂缝
据了解,鄂州市东升花园小区在建造过程中,其设计、建设施工、质监、监理均由住建委全盘操作。由于房屋存在重大质量问题,东升14栋业主没见过房屋合格验收报告,但该栋楼28户业主均取得了土地证、房产证。
鉴定
房屋存在50处危险点
今年1月18日至5月19日,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东升14栋经过长达4个月的鉴定观测,鉴定项目包括房屋结构现场检查、建筑物沉降监测、建筑物垂直度检测、房屋危险性鉴定、处理意见鉴定等,上周得出结论:东升14栋楼综合评定为C级。(危房评定分ABCD四个等级,C级是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D级为整幢危房。)
构建现状检查结果显示,该栋共有两个单元,共28户,现场对19户进行了检查(剩余9户中5户无人居住,4户新装修)。该楼存在裂缝墙体有131处,其中50处为危险点。该楼多处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裂缝走向与该楼的倾斜方向一致,最大裂缝宽度达15mm;外墙抹灰层龟裂严重;预制板板缝普遍开裂;预制板与墙体之间有错动迹象;部分住户家的门窗无法正常开启、闭合。
建筑物沉降监测结果显示,该楼现阶段已基本处于稳定阶段,未继续发生沉降及变形;建筑物垂直度检测结果显示,该楼顶点位移最大的是西南角、侧向位移最大值为229.1mm,没有超过危险状态的评定标准。
针对房屋危险性鉴定,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为,该楼墙体开裂、倾斜是由建楼初期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虽然后期对地基进行了补桩处理,且处理后对该楼的监测表明,该楼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墙体存在的大量裂缝并未进行处理,这些墙体裂缝对该楼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得出结论,该楼地基基础部分评定为B级,上部结构评定为C级,该楼综合评定为C级。该楼墙体开裂严重且存在明显倾斜,在安全性和适用性方面均存在较大缺陷,建议对该楼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议,对该楼进行加固处理,在加固处理方案中应包括提高其整体抗震性能的加固措施。该楼加固处理方案应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在综合考虑加固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也可考虑拆除重建。
居民
希望及时迁出危楼
昨日上午9时许,鄂州市住建委二楼会议室,东升花园小区14号楼部分业主代表和住建委副主任肖辉国进行了面对面的洽谈,双方就居民外迁、危房处置方案、鉴定存在异议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意见交接。
业主代表余逢庆说,2008年,鄂州市东升花园15栋鉴定成危房后,2012年年底,鄂州市开始着手拆除重建15号楼工作。为此,同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14栋楼居民多方反映,要求鄂州市住建委着手对东升花园14栋进行监督检验。
今年年初,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始对东升14栋进行检测,时隔半年之后,鉴定结果终于出来了,房屋经鉴定为C级危楼。
余逢庆说,上个星期,危房鉴定报告出炉后,数十名业主代表连夜召开了紧急座谈会,大家一致要求:拆除重建14栋楼。
二单元502户业主干光星说,权威部门鉴定东升14栋系危楼,房屋侧向位移最大值为229.1mm,希望住建部门将业主搬家一事提上重要议程。
二单元602业主洪少珍认为,既然东升14栋被鉴定为危房,就不再适宜居住,鄂州市住建委应该拿出可行性方案,解决危楼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现状
上百居民仍住危楼
当天上午,记者在鄂州市东升14号楼见到,该楼外墙上密密麻麻的龟裂痕迹清晰可见,整栋大楼被修补成了一张“大花脸”,部分修补后的墙面,仍出现长短不一的裂痕。在该楼西侧,由于小区下沉严重,依墙而建的水管变形扭曲。
部分居民反映,2002年后,很多业主家中墙体出现裂缝,且房屋越高裂缝越明显,此外,房屋倾斜沉降,很多业主家中门窗变形,不能关严。
记者在二单元五楼一田姓居民家中见到,该住户中间卧室的承重墙有一条约长两米、宽10厘米的裂缝,透过墙体裂缝,里面的红砖已断裂成两截。在墙体外侧,同样出现一条裂缝,裂缝深达六七厘米,长约一米。
一楼住户石女士介绍,1999年,他从开发商手上购买该房,2000年春节前夕,全家入住该房。次年,他家客厅、卧室承重墙出现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越来越大。紧接着,客厅承重梁也出现了长达五六米长的裂缝。尽管进行多次维修,墙体裂缝仍清晰可见。
石女士说,2002年前后,一位亲戚前往家中做客,客人如厕后,厕所门无论如何都无法打开,后来请人将厕所门撬开,才将亲戚“解救”出来。事发后,她请来木工,对厕所门窗进行了改造。
石女士说,因为担心房屋安全隐患,全家搬了出去。她希望,相关部门重视东升14号危楼上百名居民的安全问题,不能等到事故发生,才有人重视。
二单元四楼业主曾宪池经历了两次楼房晃动,至今令他心有余悸:2005年11月,九江瑞昌地震,14号楼发生剧烈晃动,居民都以为发生地震,都冲下楼;2012年年底,东升15栋楼拆除重建时,重型货车经过时,14号楼楼层也发生了剧烈晃动。
曾宪池说,在拆除15栋危楼时发生剧烈晃动,6楼一汤姓居民惊恐不已。汤女士下楼制止拆迁人员继续施工时,双方引发激烈争执,此事引发百余居民围观,派出所民警出面协调才将此事平息。
住建委
参照15栋危楼改建
2011年1月8日,本报报道《鄂州“东升15栋”何日不再“楼危危”》,1月19日,原鄂州市市长陶宏在对东升花园15号危楼问题批示上写道:认真研究协商,拿出对东升花园15栋危楼可行性解决方案。
2012年年底,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的努力,鄂州市开始着手拆除东升15号楼。但是在拆除重建东升15号楼过程中,重型货车经过,造成14栋楼出现晃动,为此,东升14号楼部分居民阻挠工程施工,施工人员和业主发生激烈争执。
2012年10月30日,鄂州市住建委主任李国凡批示:东升15号楼于2012年10月30日进行拆除,拆除方案完成后,由市建委组织专家对14号楼进行鉴定,拆除期间对14号楼造成的影响由承建方全部负责。若14号楼鉴定为C级危房,则参照15号楼执行。
据了解,东升14号楼为一幢8 1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平面呈“一”字型布局,建筑面积5136平方米,该工程建造设计于1999年-2000年,工程建设单位鄂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鄂州市建设设计院,监理单位为鄂州市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采访中,二单元四楼业主马志远说,东升14号楼的设计、施工、建设、监理、质监等均有住建委“一条龙”建设服务,自个设计、自个建设、自个施工、自个监督。因此,房屋在建设过程中,监理失职、质监缺位,造成了危楼的形成。
马志远说,房屋建成次年,住建部门就发现14号楼大梁断裂、楼房整体下沉并倾斜,在没有通知业主的情况下,住建部门组织人员对建筑物进行补桩处理。即便如此,仍未能阻止房屋的开裂、倾斜,并演变成今日的危房。
鄂州住建委副主任肖辉国说,东升14号楼经权威部门鉴定,与东升15号楼一样,均系C级危房。居民要求搬出去,停止使用东升14号楼,该问题相对较为棘手,因为东升14号楼住户比15号楼住户多出一倍,搬出去谁出钱,这是一个问题。
部分业主说,房屋使用年限为70年,东升花园14、15号楼在使用8年、11年的时间里,接连被鉴定为危房,当年该项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质监等建委系统相关责任人,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则被提拔重用。“对于东升危楼,希望有人主动出来承担责任,也同时希望纪检部门介入调查,启动问责程序。”部分业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