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群租”界定引发疑问
原标题:新规“群租”界定引发疑问 大学生宿舍不算群租
“大学生宿舍也是群租,政府怎么不管管呢?”昨天,一位微博网友转发《关于公布本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时,添加了这样一句评论。近日,在此《通知》发布之后,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一个居室中最多只能居住两个没有法定关系的人这两条规定,引发了热议。
大学生宿舍没违规
“大学宿舍哪间不是上下铺,难道大学都违规了?”如果在微博上搜索“宿舍”、“群租”,跳出的是很多雷同的疑问。学生宿舍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居室”,很多人都闹不明白。
“其实仔细阅读《通知》后会发现,通知里有一句话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大学生宿舍的问题,就属于“另有规定”范畴。2000年,教育部曾经发布《关于大学生公寓建设标准问题的若干意见》,称“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四二一’目标”。其中本科生4人一间,生均建筑面积8平方米,硕士生公寓2人1间,生均建筑面积12平方米,博士生公寓1人1间,生均建筑面积24平方米。
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则表示,2006年2月施行的国标《宿舍建筑设计规范》中要求,宿舍居室按其使用要求分为4类,1类居室中每室居住1人,人均使用面积16平方米;2类居室中每室居住2人,人均使用面积8平方米;3类居室中每室居住3至4人,人均使用面积5平方米;4类居室中每室居住6或者8个人,可以使用双层床,人均使用面积不宜少于3平方米。
因此,学生宿舍所执行的应该是这两个法规和标准,和这次界定“群租”所针对的住宅没有直接关系。
违建商住楼群租另有罚则
“如果这个条款专门针对正规住宅,那岂不是意味着小产权房、商住两用楼里头的群租反而没人管了?”
这份《通知》依据的条款之一,是2007年本市发布的《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其中第十七条要求“出租房屋的建筑结构和设备设施,应当符合建筑、消防、治安、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条件,不得危及人身安全”,“禁止将违法建筑和其他依法不得出租的房屋出租”。
其中还提到,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出租的房屋存在治安、消防安全隐患的,责令改正,并可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近几年,海淀、丰台等区县已经拆除了不少违建“群租房”。而在2011年市住建委发布《关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中有关事项的通知》时,就已经要求,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经核实属于合法建筑的,应当给予补偿;属于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按照规定使用年限的年平均房屋重置价乘以剩余年限的数额给予补偿;属于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
公司宿舍尴尬无法解
对于学生宿舍有所界定,但对于一些企业为了留住人才提供的“福利”,却仍旧属于群租房性质。
针对群租的界定标准一出,方庄附近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老板张女士多了一件烦心事儿。她租了一个大三居当宿舍,供30多名服务员居住。如今政策标准一划定,她这“宿舍”成了不折不扣的群租房。
“有些单位给职工提供的宿舍也是群租性质。这些人如果不群租,只能离开北京。”新浪网友“安安靖靖的生活”说。
《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中第二十一条显示,“集中出租房屋供他人居住,出租房间达到10间以上或者出租房屋居住人员达到15人以上的,出租人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专门的管理人员,设置监控、灭火等治安防范、消防设备设施和安全通道,并建立信息登记簿或者登记系统”,“单位承租房屋作为集体宿舍供本单位职工居住的,单位应当按照前款规定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安装监控、灭火器都没问题,就是希望能再明确一下,企业为员工提供宿舍的,还能不能继续租。”张女士叹道。
(新闻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群租房禁令:一禁了之如何解决北漂租房需求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许多年过去了,这样的旋律仍能引发许多人的共鸣。但在如今的大城市里,想有个经济温暖的出租房,都成了很多人的奢望。而在北京某个8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居然足足住了25个人。这样一个“家”,安全隐患自不用说,租客们的无奈也显露无疑。
实际上,有关群租房,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政府打击的对象。18日,北京市多部门再次发出通知,有关租房的新标准规定,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单个房间不得超2人,并将用“组合拳”严厉打击群租行为。这种“组合拳”能够解决群租背后的难题吗?
中国传媒大学附近的珠江绿洲小区几乎每栋楼的窗户外面都贴着“对外招租”的广告,记者以租房人的身份来到一套两居室里发现,一个客厅被卫成四个小间,每个房间里只能放下一张双人床。
户主:你自己看看,就这四间隔的,价位最低了,再低就比这小得多了。
当记者提出租这种隔断间是否安全时,这种出租房子的人表示安全没有问题。
户主:这是我自己的房子。四个孩子每人有自己的一套钥匙,安全和卫生你放心。
记者又来到隔壁楼的地下室里发现,这里的地下室有两层,每层能住30多人,租金每间300-600元不等,住户主要是学生和周边打工的人。黑漆漆的走道里两边是一个个小门,门上贴着纸,写着“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在地下一层门口的值班室里,同样是一个中年女士接待了记者。
女士:像这种房子600多/月。
记者:多大面积?
女士:十平米,都是一个单间一个单间的,公用的卫生间、洗漱间,有地下一层,有地下两层,越往底下越便宜。
几人一间的隔断房、密不透风的地下室,按照北京市的新规——“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变相分割出租,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能出租”,这样的出租房显然在违规之列。
但据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群租房在北京非常多见,之所以多,源自于人们的需求。
如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所说,“群租带来的治安、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倍受各方关注,引发了大量信访投诉,扰乱了租赁市场秩序”,前两天,北京东三环劲松街道办事处宣传科科长马小勇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道出了群租房的隐患。前两天有关报道中提到的“80平米住进25人”的群租房,正是处在他的辖区。
马小勇:群租房小区的案发率在我们辖区占的比例特别高,基本在50%以上。这三十人、四十人住户,都是谁也不认识谁,有个别还出现男女混租的现象,不发生问题才怪。
这样看来,群租房的治理合情合理、势在必行。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
小常:现在这个500元/月,如果是单间的话可能就得1000多。
记者:你现在的房租占到生活开销多少比例?
小常:一半。
小常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半个月前来到北京找工作,她在北四环找到一个床位,15平米的房子塞了四张上下铺,有七个年龄相当的室友,房间里只剩下中间的一条过道。小常并不赞成北京出台的这一标准。
小常:像我们这种刚来北京,没有什么收入,没有办法支付那么多钱,所以不支持这个新规定。
记者登录生活服务类网站赶集网,发现租房信息中,提供了专门的“合租床位”选项,列出了大量的群租信息,很多信息的发布者都号称是“独立经纪人”。
以朝阳区刘家窑附近的一些信息为例,这些床位大多是拎包入住,租价大约是相同位置单间租金的三分之一,一居室的五分之一。
中介王先生:多大都有,有200多平米的,有170平米的,170平的比较多。
记者:170平的住多少人?
王先生:20来个人,大三居,两个卫生间,24小时热水。
但当记者问及北京新规出台后,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意时,大多数中介的回答都是:“不会”。王先生的答案更有特点。
王先生:跟你没关系,每年都是这样的,知识面不要太广,太广了没用。
有网友这样评论北京出台的最新租房标准:“规定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骨感体现在,早在2009年,北京市八部门就联合发出《通告》,要求“群租房”必须拆除隔断恢复原状。2011年2月起,住建部更是明令禁止了一切群租行为。但是,群租的整治似乎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如劲松街道办事处宣传科科长马小勇说,两年以来他们一直在做相关的工作,但收效甚微。
马小勇: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整顿了一年,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做,但还是有反弹。因为它牵扯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有一定的管辖权,但都不是整体来管。比如建委负责房屋结构,拆不拆承重墙,这方面归建委管;经济适用房出租归房管局管;有没有火灾隐患,归消防队管;出租做店铺归工商部门管;像这种做群租多以中介公司为主,归房管局管,我们街道没有处罚权。我们对房主确实没有太好的处罚依据,更多的就是督促、宣传。
这一次,北京的规定更加细化。相对于去年五月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属地管理的责任这次得到了强调。北京市住建委房屋市场管理处副处长林少华还表示,市级有关部门将建立重要案联合查处机制,并鼓励市民举报。
林少华:举报人根据实际情况向物业企业、居委会、派出所、规划、卫生、房管部门举报都可以,各相关部门会根据自身指责做好联动执法,各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群租治理纳入日常管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后期的执法查处。
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副总队长张小悦说,一旦有市民举报他们将立即进行查处。
张小悦:有人举报、报警都可以,确实影响他人生活可以警告规劝,拒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500以下的罚款。
尽管北京市提出了种种举措,能否顺利执行仍然饱受疑问,更多的质疑是,在北漂们的艰辛和城市管理的难度之间,到底应该如何寻找一个平衡?“一禁了之”真的是最好的解决之道吗?
我们来看两组数字——
一是房价: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63个和55个,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69个和68个,虽然上涨面有所收窄,但仍在上行通道。动辄单价四、五万的房子,那么的遥不可及。
二是租金: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单套房平均租金价格已经攀升至3660元,较2008年大涨了82%。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工资的一半仅够合租的租金而已。
公共管理学者丁兆林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群租的“一禁了之”,只是主管部门一种看似美好的愿望而已。
丁兆林:迫不得已要生存,才会把生活标准一降再降。为什么不去考虑这种被迫让人下降生存水平背后的力量?比如那些手上有房的人,他宁可屯着也不出租,这时候就需要提高住房持有者的成本。
除此之外,公租房的大力建设也被看做是问题解决的出路之一。群租房租客小常也有着自己的建议。
小常:大学的宿舍也是每间住4个人、6个人、8个人,管理好也不会出现问题。所以我觉得应该做的是怎样规范群租后的事,而不是因为有安全隐患就一刀切的禁止。
(新闻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整治群租房问题只是社会伤口的贴胶布
在参与群租房整治工作的马晓勇眼中,住房与流动人口数量的矛盾不解决,单纯的打压是没有用的。他也承认,单靠整治,难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租房问题。有群租者表示,整治后,曾经的邻居不少搬到了更远的平房里,也有人重新回到了地下室。
都说中国经济腾飞、社会发展,但事实上问题也不少。蚁族们的无奈,群租房的存在,也在展示我们这个社会的另一面。那里有着中低收入者的悲鸣,有着社会未来的苦痛。群租房这样的伤口都有着社会的病源,如房屋、房租的价格和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这里面也不乏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社会矛盾的身影。
群租普遍,极端的也有50几个人挤在一个90平米的房子里的。但一些地方出现有房无人的鬼城,就算北京、上海这样房屋需求如此大的地方也有不少空置的房子。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另一种悲哀,有人需要房,有人有房,但却无法中和问题。因为有房的人需要的是钱,而需要房的这些人却因为没钱却只得挤在可怜的群租房里。这种矛盾在现在这个金钱时代似乎是不可调和的。
面对这样的社会伤口,政府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比如修一些求职公寓,提供一些卫生、安全的廉租房,或是针对特定人群给予一定的租房补贴等。当然减小社会收入差距、缩小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不要求政府快速解决,但至少应该让社会看到政府的努力。这些措施对于群租房这样群体或许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创可贴,但至少可以减轻一点痛苦。但事实上现在的一些政府部门做的不是贴创可贴,而是贴上一张张密不透风的胶布,让伤口恶化,发脓腐烂。
这就好像我们说这个社会很富足,到处都摆着美味的食物待售,但是周围却坐着一群囊中羞涩而又亟需食物的人,他们只得买下自己能够负担的馒头啃着。但是政府却说啃馒头不营养,不许啃,拿走了他们的馒头。于是有人恬不知耻的宣布很高兴看到这个城市有很多食物,没有啃馒头的人。可是却忘了去关心那一群失去了自己仅有馒头,但又不知何去何从的人。
作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我也是住着群租房的一员。群租房有隐患,不安全、不舒适,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只能住那样的地方,因为安全、宽敞的地方我们住不起。
(新闻来源:红网)
原标题:香港拨款为公屋租户缴两月房租 允许隔断房出租
代缴惠及74万公屋租户
香港特区政府日前宣布,将为香港公共房屋租户代缴今年8月和9月的全部或部分租金。此次代缴的公共房屋租户,包括香港房屋委员会和香港房屋协会的公屋租户,拨款总额约21.5亿港元,预计可惠及74万租户。
香港房屋委员会和房屋协会是香港最主要的公共房屋供应机构。特区政府表示,此次代缴租金的预算开支约为21.5亿港元,其中20.54亿港元支付给房屋委员会的71万个房委会租户;另外9600万港元拨给房屋协会的约3.32万租户。
目前,香港公共房屋的租金介于每月260港元至3530港元之间,平均月租约为1400港元,租金每两年调整一次。
香港房屋委员会表示,特区政府会为缴付一般租金的公屋租户代缴今年8月和9月的租金。至于需要缴付额外租金的公屋租户,特区政府只会为他们代缴今年8月和9月净租金,租户须自己负责缴额外租金。
据香港运输及房屋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香港约有210万人居住在公共房屋单位,而租住公屋的总户数约为76.06万户。
允许隔断房出租,政府会监管
地少人多、房价昂贵的香港,也有不少人住隔断房。
据香港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今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目前共有约6.69万间隔断房,居住人数约17万人。
隔断房在香港被称为“劏(音汤)房”,即将一个住宅分成两个以上的房间,每个房间几平方米,月租在数千元不等。
“劏房”的租客通常是低下阶层、新到港或单身人士,这些人因无法承担昂贵的房租、又没有资格申请公共房屋,只好蜗居在此。
由于“劏房”工程需要改变房屋结构,容易引发安全、卫生等问题。香港特区政府屋宇署2012年10月宣布,从今年3月起将“劏房”正式纳入小型工程监管制度的范围,以加强对隔断房涉及工程的安全卫生规管。
根据修订后的条例,在房屋逃生楼梯或其防护门廊的围封部分开凿或改动门口、在房屋内用砖建造的非承重墙、铺设实心地台加厚楼板等工程,都被纳入监管范围。如需进行工程改造,业主必须聘用符合资格的承建商设计、监督和进行工程。
【链接】
香港房租4年涨五成
香港地少人多,特区政府打击高楼价又使得部分买家转买为租,香港的房租节节攀升。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资料,香港私人房屋平均租金指数在2009年至2012年4年间上升了近50%,而在新界区,430平方英尺以下的小户型租金更是暴涨64%。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