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厦林村公寓的幸福人居

农民公寓成为塘厦林村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重要载体,村里实现了分散土地资源集约管理的目标,也让林村拥有了邻村没有的优势——因为腾出了大量的土地,也就有了规划和发展的空间。
安居5000人的大型居住项目
走进林村公寓,首先看到的是7万多平方米的湖面,湖畔翠树环绕,四周住宅区楼宇耸峙、错落有致,配以3000平方米的半圆广场、1200米的环湖跑道,及游泳池、休闲凉亭、绿化带、西湖桥等休闲设施,宁静中显露气派,雍容而不失幽雅,这里的环境与黄金楼盘相比也不遑多让。
8月,对林村的阿祥来说,是一个收获的月份,收获的喜悦让他忘却了所有烦恼,因为他已分到了新房,将和村民们一起居住在林村公寓的第7期里。2012年底,这个从2001年开始规划设计,2002年开始动工的大型居住项目——林村农民公寓,完成其规划入住目标:全村27个村民小组将合为一体,1900户、5000多人将全部集中居住。林村人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81岁的李洪福是林村社区华南村民小组村民,他和儿子、两个孙子三户买了3套公寓共有600多平方米,告别旧村,住进新房,享受着免费的小区管理,还有专职保安24小时值班,李洪福感慨:“香港亲友来家里做客,都说这些房子才叫房子,香港住的都比不上了。”
而这些农民公寓的价格,却和100米外的商品房价格有天壤之别。“那边的房子早就卖到8000元一平方米了,而镇中心均价已过万。”林村居委会主任李志军报出农民公寓首期的价格:林村公寓建设分三期,第一期建好的房子卖给本村村民是680元/平方米起,第二期是860元/平方米起,第三期是900元/平方米起。每户村民只要凭户口本就可在林村公寓买一套房子。户型有别墅、复式、高层等各种类型。同时入住小区,物业费及各类公共建设都是全免。
林村建设公寓初衷是为了让村民集中居住,以腾出有限的土地发展村组经济。而村民在入住公寓时,必须与居委会签订一份协议,即未来市、镇有重大项目建设要征收村民的旧房屋时,必须接受市、镇定的征收补偿价格,不能再提出其他要求。至今,林村公寓入住的居民户都签订了这个协议。
统筹土地带来的红利
“我们推动三旧改造的速度异常快,村民们都能接受市镇的补偿标准,我们村也没有任何上访行为。”塘厦林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前任主任李喜欢介绍,目前林村正在推进的三旧改造大项目包括40万平方米土地的屋头园改造项目、16万平方米的林村国际汽车城项目、6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等。
农民公寓成为林村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重要载体,村里实现了分散土地资源集约管理的目标,也让林村拥有了邻村没有的优势,因为腾出了大量的土地,也就有了规划和发展的空间。
“拆除旧村落,统一规划和集约使用土地,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彻底改变脏乱差,有利于提升社区整体环境和品位,吸引更多的好项目。”李喜欢说。一年前,林村上一任书记未退休时,提出对前来林村投资的好项目,社区要积极投入资金占20%—30%的股份,改变当前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李喜欢认为这个观点非常有见地,在屋头园旧村改造上,就实践了这个理念,整体投资由林村投入两成,开发商投入八成。
届时,脏乱差的屋头园村将变身为大型住宅小区、商业区和生态旅游城,林村的工厂统一搬到东部片区,西部中部为居住区和商业区,3个五星级酒店也将入驻。
几乎与此同时,林村投入3000万元参与从莞高速建设;去年又接连落实了明和电子广场、新亚洲工业城、林村国际汽车城等项目。以新亚洲工业城改造项目为例,其16万平方米土地(厂房)计划改为商住用途,林村在整个项目中或投入资金占20%—30%的股份。
据李喜欢介绍,目前东部片区拥有林村汽车城、长途客运站,未来主要发展汽车销售和部分工业;中部片区进行三旧改造,拆掉旧厂房,打造成以商业、电子城为主导的片区;西部片区则以生态园为中心,发展生态旅游和房地产。
统筹土地利用为林村的经济发展带来再一次红利。仅2011年,林村社区就引进企业10家,新签项目5宗,新引进资金3650万美元,其中,引进最大的企业为同裕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在林村社区投资2000多万美元。社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现有外资企业230多家、民营企业100多家、个体工商户1200多家。
■链接
林村公寓概况
林村社区居委会地处东莞市塘厦镇北部,位于穗深港经济走廊之间,总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下辖27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5335人,新莞人5万多人,是塘厦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社区。社区建成的林村公寓是东莞市目前规模最大、入住人数最多、住宅款式最多的农民住宅新村之一,成为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新亮点。林村公寓在2001年规划筹建,于2002年6月动工兴建。该公寓占地15.6万平方米,拥有7万多平方米的湖面、3000平方米的半圆广场、1200米的环湖跑道、标准游泳池、儿童游泳池以及广阔的休闲活动区等。住宅设有联排复式、多层式、高层式及别墅式4种类型,规划总户数1900户,可让全社区5000多名居民全部集中居住。目前已建好住宅1195套,入住的有1000多户,入住人口3000多人,最后一期680套于2009年12月动工,今年将实现全村统一居住。
南方日报记者 陈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