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C研究:应税人群少、实际税负轻 房产税实际影响有限
11月23日,上海市税务局公布:截止当前,上海市共计认定5万套住房需缴纳房产税,其中去年认定2万余套,今年约3万套。5万套应税房产中90%适用0.4%的税率,主要集中在非中心城区。
上述数据再一次印证了我们此前一直强调的观点:以当前房产税的执行情况来看,其对市场的实际调节作用依然有限。具体来说,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实际缴税的人群较少。根据数据计算,去年上海房产税出台的时间是1月28日,剔除1月的成交数据,2-12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套数约在5.4万套,而按照本次公布的2万套应税房产的数量计算,应税比例仅在1/3,今年由于改善型客户的逐步入场,这一比例才相对有所提高,但依然不足一半。究其原因,房产税在开征之初,其对应税人群的划定就相对保守,仅对有新增购房行为、且家庭名下人均住房面积超过60平米的部分征税,而对于存量住房却并不涉及,以一户3人的家庭为例,其实际上拥有180平米的免税空间,只有当这户家庭新购住房且名下住房总面积超过180平米时,才需要缴纳房产税,且其税基也仅是超出180平米的部分。更为重要的是,上海房产税在开征之初即规定了多达7条减免征收的优惠条件,如本地居民为婚房预购的房屋、符合外地引进人才的个人合理居住住房等等,经过这些减免条件,原本便相对有限的应税范围就更加小了。
第二,实际税负较轻。这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税率偏低,当前上海房产税实行0.4%和0.6%的税率,相比同期执行的重庆房产税税率更低,相比房地产行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外更是微不足道;其二,税基偏低,前文已经交代过了,上海房产税的规则中每户家庭都有一个免税空间,三口之家有180平米的免税额度,另外,在当前实行的房产税中,税基更是有70%的折扣优惠存在,即我们实际需要交税的税基是超出免税额度部分的70%,这不能不说是上海政府在房产税实行之初所给予的优惠条件。根据去年税务局的数据,去年全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中产生于房产税的部分是22.1亿元,仅占整体的0.6%,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物业税早已成为政府的最主要收入,在美国州政府财政的80%来自于物业税,当然,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关系我们的房产税无法像美国那样发挥那么巨大的作用,但1%不到的财政贡献率依然能够说明目前房产税所产生的实际税负是相对有限的。
从长期来看,当前房产税作为限购政策第一后备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全面铺开也应是板上钉钉的事,虽然从目前的政策力度来看,但未来如果真的全面铺开,其无论是税率还是应税范围都完全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做出调整,无疑这将是限购之后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最持久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