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连续两起电梯事故1死1伤 电梯保养乱象横生

各位听众,前天,申城连续发生两起电梯安全事故,上海南京东路343号华联商厦,一名湖南籍女顾客踏入电梯空门,从6楼坠落电梯井,不幸身亡。由于目前从事电梯维修的大小公司特别多,为了抢生意大家拼命压价降成本,最终导致维修保养都是马虎了事:

来源:东广新闻台

  各位听众,前天,申城连续发生两起电梯安全事故,上海南京东路343号华联商厦,一名湖南籍女顾客踏入电梯空门,从6楼坠落电梯井,不幸身亡。相隔不过2小时,松江绿庭尚城一升降电梯突然失控,造成一名女子头部外伤及腰部挫伤。“电梯惊魂”频发,令市民不禁捏了把汗,生活中电梯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上上下下的安全究竟有没有保证?来听东广记者汤丽薇昨天走访多个高层住宅小区后发来的报道:

  【市民林老伯家住长宁路一个有着10多年房龄的小区,他曾有过被关在电梯里半个小时的经历:

  (在两个层之间,爬也爬不出来,被呼叫的房间没有人,憋在里面。)

  一天走访下来,记者发现不少高层住宅楼的住户都亲身经历过大大小小的电梯事故,而这些发生故障的电梯,有的是服务20多年的超龄老电梯,而有的则是只有三四年工龄的新电梯。有调查显示,在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制造质量占16%,安装占24%,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成。一位多年从事电梯技术工作的业内人士小林(化名)向记者透露:目前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电梯,其本身质量都基本过关,而绝大部分事故的根源主要出在维修保养不到位上,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许多电梯维保工根本没有任何资质:

  (因为现在很多没有资质的,他也维保,但是他就挂靠到有资质的公司,维护一般就是加加油啊,打扫一下卫生啊,钢丝绳啊有没有断裂的现象。)

  一个没有任何电梯知识的普通务工者只需简单培训就能上岗,因此许多电梯的隐患问题在维保时根本不会被发现,直到最终酿成事故。此外,由于目前从事电梯维修的大小公司特别多,为了抢生意大家拼命压价降成本,最终导致维修保养都是马虎了事:

  (比较恶性竞争的样子,可能你出400块钱,人家可能出更低的价压过来,维保工大概一个人要维护10部电梯,一般来说他一般懂的很少很少,不然你请谁去呢,公司也赚不了钱)

  一般国产电梯的最佳使用期限在10到15年,进口的在15年以上,而电梯的定期保养如果不到位,有时候会使寿命缩短五年。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么目前申城的众多电梯都是处在超龄服役的状态。建于1983年的永兴大楼是上海第一个高层住宅小区,目前小区内三幢大楼的原配电梯每天仍在搭载着近500户人家进进出出。当记者尝试乘坐其中一部电梯时,听到了刺耳的声音,站在一旁的家住19楼和20楼的陈阿姨和吴先生却见怪不怪:

  (滴滴滴滴。吴:门关不起来,现在这个声音听到吧,是隔壁一个电梯坏掉了。陈:我们自己推把它关起来,不推就关不起来有的时候。)

  他们两人也都碰到过电梯事故,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陈:我一个人在上面,乘的电梯啪的下来,我是19楼,大概摔到我也不记得几楼,一屁股坐在地下,屁股这个骨,后来我去看医生。吴:我关过一次,当时急的不得了,拼命叫。)

  为什么问题这么多,年龄这么老的电梯仍不退役?小区居委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这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比如这个老小区没有业委会,动用维修基金就很难。就算成立了业委会,换电梯也要大部分住户签字同意,而目前这里许多房子已被出租,房主不住这根本不在乎电梯换不换。】

  上周四,上海市质监局对外公布,本市有14000多台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老龄电梯”,这些电梯有的部件老化、原零部件已停止生产,有的安全性能不满足现行安全标准的要求。7月20号,上海地方标准《电梯主要部件判废技术要求》发布,这是全国首部关于电梯判废的相关技术标准。而此前,只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一个比较宽泛的规定,即: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的电梯应予以报废。

  然而有制度并不意味着安全,有关电梯,国家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上海有《市电梯安全监察办法》,无奈挡不住电梯安全事故频发。9月17号北京博瑞大厦多部电梯在匀速上升后忽然“卡壳”,急速下坠;9月13号,武汉市一处在建工地,一部工程用升降机突然从100米高空坠落,致19名工人遇难;9月11号,温州瑞安一女子抱着18个月大的婴儿,误入电梯井,从6楼坠下,女子当场死亡……详解每起电梯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人员超载、机械故障、操作不慎等多种多样,但其背后,都有一个相关责任链条模糊不清的罪魁祸首。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沈伟民曾指出,电梯维保中存在的“扯皮”现象,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以包代管”、将责任全部转嫁到维保单位,以及产权等问题,都会引起“扯皮”。一起起事故背后,说到底更是责任心的问题,拿本市松江绿庭尚城发生的这起电梯事故来说,电梯此前曾多次发生问题,就在上个月,还曾出现从13楼落到地下室的险情,只不过当时无人搭乘,这样的事故预兆为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政府部门、质监部门是否严格按照规章进行检验?是否切实履行了安全监管的责任?事故后的追问仍然是这些常规问题,只有切实地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市民乘坐电梯才能有真正安全的保障。

  以上是今天的东广聚焦,由何卓莹综合撰稿。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