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社区无“奥运” 城郊大盘担负全民运动重任(5)
南都评述金牌无法光照全民体育运动
截至8月9日上午10点,本次奥运会,中国金牌已到36块。在这个城市里,有很多人熬夜看奥运,只为不错过那些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体育的魅力在奥运会展现得酣畅淋漓,但我辈追寻观看奥运赛事的人,又有几人生活真的因体育而增色呢?
在我们周遭,到处是终日奔忙而少有闲暇休息、运动的人。即便是那些有时间的假日,在逛街、看电影甚至唱歌、吃饭这样城市里商业广告引导下的活动,也几乎占据了所有闲暇时间。在这片快速城市化的土地上,体育运动,不论从观念上、生活习惯上还是从硬件设施上,和普通人的距离相比都还显得有些遥远。
从伦敦奥运会的聚光灯中抽身出来,把目光放到被亚健康困扰的普通人群,就会发现再多的奥运金牌也无法光照我们的全民体育运动。在这个城市中,那些执着于某项运动的人也总是觉得,体育运动的成本太高。那些足球发烧友们,要组织踢一场球赛,需要付出的场地成本起码要五六百元。对很多年轻人而言,这差不多是其中一个人半个月的生活费。羽毛球、篮球的运动成本同样高,即便是时下最为容易实现的运动———游泳,门票也需要20元,每天去游也是很多普通人难以负担的。
为什么我们的运动成本这么高?仔细分析这些运动场所的性质,有很多羽毛球场、游泳馆是市政的公共设施。例如江北体育馆或者金山湖游泳馆,也有一些是社区、学校的运动场地。所有这些普通人最容易使用的运动场馆,几乎无一都是纯商业模式在经营。利益导向的经营方式,以及相对于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已经变得稀缺的体育运动场地,运动的成本没办法不高。
和我们的奥运健儿在国际赛事上的表现相比,我们对全民运动和健康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体育英雄,但更需要提高整体国民健康素质。在观念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多提供便捷优惠的运动场地,才能让运动真正成为全民受益的事业。
采写:南都记者李丹
本文导航
- 有社区无“奥运” 城郊大盘担负全民运动重任
- 有社区无“奥运” 城郊大盘担负全民运动重任(2)
- 有社区无“奥运” 城郊大盘担负全民运动重任(3)
- 有社区无“奥运” 城郊大盘担负全民运动重任(4)
- 有社区无“奥运” 城郊大盘担负全民运动重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