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布
我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自2010年8月全面启动以来,坚持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相继纳入市委“十大民生工程”、“共富十二条”予以重点推进。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到2011年12月底,我市新增城镇居民已突破320万人,户籍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各项政策执行情况良好,转户居民合法权益得到政策和措施保障。实践证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符合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
一、转户数量符合预期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市累计农转城3218899人,整户转移823105户,平均每天转户6387人,在区域分布、群体分布等方面与改革预期基本相符。
一是区域分布较为合理。从“一圈两翼”分布情况看,在1小时经济圈转户163.4万人、占50.8%,渝东北地区转户103.5万人、占32.1%,渝东南地区转户55.0万人、占17.1%;从三级城镇分布情况看,转户人员在主城居住88.5万人、占27.5%,在区县城居住86.3万人、占26.8%,在乡镇居住147.1万人,占45.7%。
二是以农民工及新生代为转户主体。有条件的农民工群体及新生代转户201.8万人,占转户总数的62.7%。其中,农民工148.8万人,占46.2%;新生代53.0万人,占16.5%。已转户人员中农村劳动力年龄段人口208.3万人,占转户总数的64.7%。
三是城镇化率得到更加真实的反映。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7.8%,实现了2011年前达到37%的户改第一阶段目标。1997年直辖之初,我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19.5%,到2010年8月户改启动前夕上升到29.2%,13年多时间仅上升9.7个百分点。户籍制度改革一年多以来,我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上升了8.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我市城市化的现实。
二、政策体系基本完备
我市户籍制度改革着眼于制度层面积极稳妥,着力于政策的创新和突破,陆续出台了36个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文件,形成了完善的户改制度体系。
一是户口迁移政策方面。始终坚持以农民工就业为转户前提,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规定在主城区务工经商满5年或其他区县城区务工经商满3年的本市籍农民工,可以申请转为城镇居民,其配偶、子女、父母可以随迁,完全畅通了符合条件农民工的户籍迁移通道。
二是城市待遇政策方面。坚持“五件衣服”一步到位,明确规定农民工转户后,同等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险,享受同等社会保险待遇;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设一年的待遇等待期;转户居民可以平等申请公租房,平等享受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子女也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确保各个转户群体的城市权益得到全方位的维护,以完整的政府公共服务推进市民化,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是农村土地处置利用政策方面。明确规定转户不与承包地、宅基地挂钩。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都属于用益物权,是否退出,什么时候退出,由转户居民自行决断。当转户居民对土地的依赖减弱,自己愿意退出土地时,依托政府搭建的交易平台,确保能够有偿退出。对退出的宅基地,通过农村土地交易所变现,净收益全部归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转户居民承包地的处置,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在确保不闲置、不撂荒的前提下,用市场化方式处置。
四是保留农村权益政策方面。着眼于防止农民工转户“急转身”,明确了转户居民可以继续按规定保留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继续享有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在规定期内继续保留农村生育政策等与农民身份相关的待遇,最大限度地确保转户居民实现平稳过渡。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和保护农民工权益,始终坚持自愿原则,始终坚持转户居民平等享受各种权益,基本实现了政策、群体、措施全覆盖,真正体现了综合配套,有效促进了转户居民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整体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三、政策规定执行到位
在户改推进过程中,我们切实把做好政策落地作为工作的核心,切实保障转户居民各项待遇落实到位。一是明确工作要求。对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明确提出以农民工为主、以主城和区县城为主、以开发区为主的“三为主”要求和不许下达指标任务、不许转户与利益挂钩、不许强迫转户、不许强迫退地、不许用工歧视等“五个不许”的工作准则,并对转户居民应享受的各项权益全面进行了明确,防止侵害群众利益。二是细化工作措施,相继针对户口迁移、宅基地处置、养老保险参保等户改关键环节出台了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放宽准入条件等具体措施,方便、快捷地为转户居民提供全流程服务。三是开展户籍制度改革督导,分别于2011年4月、10月两次分片区深入区县对户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土地处置利用方面。目前,计划的50亿元市级土地周转金已全部筹集到位。截至2011年12月底,已向区县(自治县)拨付市级周转资金27.7亿元,全市已受理31545户转户居民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退出申请,批准了9498户、4715亩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退出,已对7237户、2869亩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支付价款3.2亿元。
——养老保险方面。截至2011年11月底,共有179.79万名转户居民参加了各类养老保险,应参保人员参保比例为78.3%。其中,22.62万名各类建设用地失地农民申请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11.87万名老年人员开始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每月至少500元;1961名转户居民申请参加退地农转城人员养老保险,921名老年人员开始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每月至少500元。
——医疗保险方面。截至2011年11月底,共有259.23万人参加了各类医疗保险,参保比例为89.94%。
——就业方面。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开展转户居民就业创业培训13656人次,推荐就业29965人;积极扶持转户居民自主创业,为自主创业转户居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644万元。
——住房方面。在已进行的四次公租房摇号中,有31465户转户居民和农民工成功申请到公租房,占配租总数的38.26%。
——教育方面。转户居民子女享受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待遇,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纳入划片就近入学安排,享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帮助27.6万农民工解决了子女入学问题。
同时,全市113544名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后享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其中,91051人顺利实现农村低保向城市低保的过渡。
四、改革效益明显
前一阶段的户改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对于解决民生问题,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是有效地解决了“三农”问题。减少农民,增加市民,从根本上改善了城乡资源配置,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促进了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二是推动了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只有以真正吸纳农民并使之向市民转变为目标,让进城农民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才能实现健康发展;三是扩大了内需。农民工转户在城镇安家落户,其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意愿的改变,创造出巨大的内需;四是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工转户,在城市安居乐业,造就了一支稳定熟练的工人队伍,造就了产业大军;五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安定。户改改变着农民工“边缘化”的社会地位,给农民工摘掉农民的帽子,做到权利平等,对促进城市社会安定和谐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坚定地推进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统筹城乡发展改革。
为了进一步巩固户籍制度改革成果,保持改革政策的延续性,最终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全面助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要求,从2012年开始,我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转入常态化。近期,市政府将出台户籍制度改革转入常态化的相关文件,对有关问题进行明确,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关注、支持重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12年2月14日 来源:重庆日报
参加“我的城市我的家”摄影大展 赢万元现金大奖
房企半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