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曝房地产业顽疾——捍卫建筑质量与安全
每年315,围绕“诚信”展开的话题都成为搜索热词。媒体追逐着,试图用闪光灯照亮每一个阴暗的角落。反思,皆与道德、商业伦理、责任相关。2012年的315,房地产业交上的答卷则喜忧参半:喜的是在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数据中,2011年全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超过60万件,其中房屋建材类占4.5%,较前一年同期下降22.4%,这一数据在2008、2009年都一直居高不下,说明全产业链近年已大势向好;然而忧的是,玻璃幕墙高空坠落、奥的斯电梯逆行伤人,安信地板被曝甲醛超标、精装房以次充好等一系列事件拨动着行业神经,顽疾仍隐隐作痛,建筑质量与建筑安全之患始终未除。
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福保集团董事长杨明提案建议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物使用安全验收及赔偿法》 “因为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房屋出售后发生的质量问题,所以才让许多消费者投诉无门,只能自认倒霉。”他希望能够通过立法,维护购房者权利,保证房屋质量和安全。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新浪地产(微博)曝光产业四大陋习,亦呼吁立法以明责。
陋习一 追求速度缺失过程监管
去年6月,重庆市“楼脆脆”事件公开审判结果:永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在履行监理职责过程中,严重失职及出具错误监理报告,将不合格工程评定合格工程,导致楼脆脆事件发生。法院据此,判该监理公司赔原告方20万元。
建筑质量出现问题,工程与监理部门难辞其咎。尽管对于工程监理的相关规范,国家标准和要求都比较完善,在操作过程中却总由于模式和人的问题容易走形。
监理的责任是“三控三管一协调”,即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但实际配合中,成本、进度等环节都由开发企业自己决定,监理的作用往往无法很好实现。
然而,为了赶工期,不负责任的开发商只会关注每个阶段的完工情况,但是中间究竟如何完工,不同流程的完工质量到底如何,却很少跟进。
漠视监理的态度,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想买个监理“章”的,付给监理公司极低的费用,由公司工程部的人在现场指挥,监理人员形同虚设,作用微乎其微;还有一类是愿意和监理公司分工协作的,相对规范但要协调人员进行良好配合。“拿了开发商的钱,还是要替甲方办事”成为普遍心态,监理单位缺乏实际权力,在面对项目出现的问题时,要么软弱退让,要么就与开发商和承建方借机进行利益交换,建筑质量在此过程中就被牺牲。
严防质量危机,无疑需先堵质量监管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