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大盘模式彰显优势 2011年报业绩逆势飘红
2月28日,碧桂园终于公布了2011年全年的销售业绩。据碧桂园的公告显示,2011年全年,碧桂园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432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687万平方米 ,同比分别增长约31%及15%,超额完成全年430亿元的合同销售目标。碧桂园2011年全年共实现交楼面积约590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约19.6% ,总收入及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34748.3百万元及人民币11995.7百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约34.7%及43.6%
在市场环境更为艰难复杂的2011年,碧桂园产品始终坚持合理定价,坚持以“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这一核心竞争优势赢得了市场。加之近年来碧桂园投入大量精力提升品质,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物超所值的高性价比产品,满足市场刚性需求。
模式制胜赢得市场
在2011年里,房地产政策频出,经纪行业理性回归,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格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碧桂园模式能够脱颖而出,受益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业蓬勃发展。
2011 年全年碧桂园有 16 个全新项目开盘 ,新项目合同销售额共约人民币 128亿 元。其中: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第二个项目碧桂园•十里银滩以及位于江苏省的第二个项目碧桂园 • 凤凰 城(句 容)等业绩突出,为集团补充了具持续性的优质货源。此外,在“大本营”广东省,碧桂园2011年全年业绩依然稳健 ,合同销售金额占本集团合同销售总额约66% 。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 ,集团共有103个项目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保持着在国内稳步发展的态势。
“房子热销说明国家的调控政策是好的,符合经济大势和民生需求,而开发商只要建设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就必然会得到市场和社会的欢迎。”杨国强说,对有的开发商而言,低价销售可能是面对政策、市场压力时回笼资金的策略,而碧桂园则视其为发展战略,通过帮助三四线城市加速城市化来获得自己的合理利润。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内地政策风险已见顶,因为楼价下跌及固定资产投资风险放缓,明年紧缩政策可能放松,拥有高价值项目及地区分布多元化的发展商将更具吸引力。这其中,碧桂园因项目地区分布多元化,加上利润率高纾缓减价风险,成为投资者首选的内房股。
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看来,无论是从地方经济发展还是从企业本身长远发展来考虑,开发商介入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是非常重要的。拥有三四线城市的大量优质土地,就将拥有更高的战略高度和更多的市场话语权。因此三四线城市的确已经成为品牌开发商的主战场。
同时,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表态,一线城市房价下调已是不可避免,二线城市房价下调空间略小。而三四线城市价格趋于合理。如是看来,“得三四线城市者得天下”,或愈发的成为事实。
在这场与政策纠缠的持久战中,一直表现突出的碧桂园,明显地展现了优势,意欲在三四线城市争雄。碧桂园年报显示,碧桂园在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占其总量约84%。碧桂园抢占三四线城市的先机已是必然。
碧桂园有关负责人认为,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在国家鼓励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下,碧桂园过去在一、二线城市的开发模式是成功的,现在及未来在三、四线城市的开发模式更是可持续的,其与政策的匹配性及友善性也在进一步得以体现。
“我们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比如采取郊区大盘开发模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等,降低住房成本,保证购房者能够买得到便宜、高品质的房子。”杨国强说。
此外,二三线城市较低的土地成本优势也确保了碧桂园产品定价的灵活性,增强了碧桂园抵御房地产市场风险的能力。碧桂园的这种纵深布局的开发模式已被认为是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